专栏名称: 杨恒均游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自己的路,也让他人走他们的路;嫉恶如仇,从善如流;杨恒均游学,伴你走过山山水水,寓学于游,黑眼睛看世界,感悟人生与一草一木,是你不容错过的旅游、学习于一体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教育新闻  ·  痛心!他不幸离世,年仅48岁 ·  2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痛心!他不幸离世,年仅48岁 ·  2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共和党外交政策的两种声音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某艺人工作室招聘!(成都) ·  4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育音堂招聘实习生!(上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杨恒均游学

我们为什么言必称美国?

杨恒均游学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0-05 14:33

正文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网络上现在说什么事,几乎都是言必称美国,我自己当然也是有责任的,这些年只要文字中出现中外对比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中美对比。这件事是我同儿子有两次深入谈话后才发现的。两个儿子都在澳大利亚长大,大儿子在我的要求下,还能说一口美式英语(当然,澳洲英语是他的母语),加上澳洲又是美国的盟友,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两国非常亲近。可在同儿子的交往与两次谈话中我才发现,澳洲孩子的美国情结不但不重,而且,根本没有像中国网络上显示的那种“言必称美国”。观察他们的社交媒体和网络聊天,为数很少的人会偶尔提到美国,而且几乎都是冷嘲热讽。后来我了解到,不但在澳洲华人孩子中,就是在澳洲当地人孩子中,谈到美国的次数一点也不比谈到中国的次数多。

但在中国网络上观察就不同了,几乎所有的热门争论都涉及到美国,牵涉到中美对比。美国枪击案的新闻在中国媒体上占到的版面绝对超过在澳洲媒体上的比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大的方面说,中美作为两个不可救药的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互相攀比是无法避免的,小的方面说,中国人的美国情结太重,网络上的年轻人是这样,我也脱不了干系。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说吧,一向以写中外故事为主的我,现在写美国都有点心理障碍了。例如,只要在我的文章中出现批评美国的,一帮网友立即来严厉斥责我,是不是为北京洗地?怎么能睁眼说瞎话?而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我赞扬了美国几段,好家伙,成群结队的网络年轻人跑来了,什么“汉奸”、“美狗“都出现了。弄得我快要不知道怎么写作了。

其实,我一向都是实事求是地我手写我心——而我的心,却是连着我的眼,虽然免不了有事实错误或者观点偏颇,总体来说,我写中外(美)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客观的,否则,一千多万字,早就被人找出毛病,打得遍体鳞伤了。但在目前网络以中美为壁垒的立场分明的氛围下,客观写作被认为是没有立场,两边讨好,俨然把中美弄成了他们意念中的两军对垒,你必须选边站。可这对我是相当不公正的,我以前多次说过我写作的一个最大原则:批评北京的文章,尽量在中国大陆写出来,一定在国内媒体或者互联网上发表。我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脚踏实地,才有可行性,才不会夸夸其谈,害死他人,自己却躲在那里花天酒地。但这个立场让我出来后,就很难写文章了。但却不妨碍我批评所在国家——美国、澳洲。

美国这次枪击事件后,有网友没看到我的评论,跑过来质疑我:为什么不批评美国?你推崇的美国出事了,你闭嘴了?我当然没有闭嘴,只是他认为我一定不会批评美国,会闭嘴而已。我说,我现在可是生活在这里,这里的好坏,安全与否,福利多少,直接关系到我和孩子的福祉,我怎么会不批评?我批评可不是你说的意义上的爱中国,我恰恰是爱美国和澳洲,爱我的家庭和孩子,我才会批评她们。相反,我现在批评北京,完全是除于道义和以前受教育得到的那点爱国,否则,我没事找事吗?批评北京还得罪人,我好好的生活在美国、澳洲,何苦要干那事?

一些网友脑袋转不过弯来,以为自己那里拿钱买文章和赞扬,连网络写手都是被权力包养的,就认为全世界每个国家包括美国政府也会这样,批评北京的一定会拿到美国政府的资助。其实,美国人还真不干这事,他们这里看中的是一大批活跃于媒体和网络的以批评美国政府为己任的写作者。在美国,写批评北京的文章,不但养不活自己,而且就我的观察,大多过的接近美国的贫困线。

这次拉斯维加斯枪杀后,我明显感觉到国内有一帮网友第一时间不是思考美国枪支问题,而是出来为美国持枪辩护,为美国的自由打掩护,甚至对这种枪杀不以为然,因为他们那里有更严重的;而另外一派更加离谱,竟然欢呼美国枪杀事件,又一次证明美国的制度和国家有多不行,自己那里有多伟大光荣正确。强者听不得一点对美国的批评,后者认为任何表扬美国的都是近似于“叛国”,在这种氛围下,你还让我怎么评论?你看到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关心美国,其实他们根本都不是在说美国,他们也根本不想知道美国。正因为这样,连美国人也蒙圈了,他们几乎完全不介入中国人对美国的评价,甚至连一些原本对中国非常了解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整天浑浑噩噩的。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价值观,必须有立场,但在评论世界上实际发生的一些事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好的就是好的,不足就是不足,不能先入为主,用价值观塑造事实,用立场来扭曲真相。这样做,无论你价值观多正确,立场多么端正,最终都会遭到严重损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