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交建

“通力”轮巧破海上危局

中国交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5-04-11 23: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冬日的地中海,天航局挖泥船“通力”轮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船长刘立国伫立在驾驶台前,目光凝重地望向这片暗流涌动的海域。此刻,一场紧张的施工即将拉开帷幕。

由中国港湾承建、天航局施工的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扩建矿业码头项目疏浚工程,施工内容为码头基槽与防波堤基槽开挖以及航道疏浚。“通力”轮肩负着主航道作业重任,疏浚工程量超1110万立方米。

2024年11月,“通力”轮历经长达9300海里的长途调遣,从天津驶抵位于地中海的安纳巴港。当船舶驶入地中海作业区时,刘立国的心逐渐紧绷起来。

由于施工海域海况恶劣,涌浪能量高度集中,海面常常掀起层层巨浪,对疏浚作业的船舶耙具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随着涌浪不断地冲击,船舶开始摇晃,连接耙具的钢丝“嘎吱”作响,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海底耙子遭受海浪和海底地形的双重“折磨”,已出现轻微变形。

刘立国迅速带领船舶团队紧急商讨,决定采用加装保险链条和支撑架的方式保障耙具安全。船舶团队争分夺秒,穿梭于设备舱内,保险链条采用高强度合金材质,具有极强的韧性和抗拉力,能够在钢丝出现问题时,承担起牵引耙具的重任。支撑架则安装在耙具与船体连接处的关键受力部位,有效分散涌浪带来的冲击力。船员们分工协作,搬运部件并完成焊接固定,经过长达5小时的连续奋战,顺利完成加装工作。

刘立国深知,施工方案的优化同样至关重要。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涌浪和气象周期,决定采用通槽施工和垂直航道“拉抽屉”2种工法交替进行的方案。当涌浪高度小于1.5米、海况相对平稳时进行通槽施工,“通力”轮沿着预定路线在海底挖出连续通槽。而在涌浪稍大但仍可作业的时段,则采用垂直航道“拉抽屉”工法,即采取类似抽屉推拉的往复式作业路径。“通力”轮垂直于航道方向往返作业,精细挖掘和清理海底,有效高效消除海底沟壑。

然而,安纳巴港航道及防波堤基槽处情况复杂,沉积了大量水下礁石、废弃渔网和金属残骸,这让“通力”轮仿佛进入到一片“水下雷区”。原有耙头格栅孔径较大,导致泥浆中颗粒混杂,密度波动剧烈。杂物一旦进入泵体,就会造成吸泥或进舱功能故障,导致船舶两舷装载量差距过大,影响船体稳定性,甚至面临倾斜的安全风险。

刘立国带领船舶团队搭建了模拟疏浚环境的装置,制作不同孔径的格栅进行测试,最终确定将格栅孔径从40厘米缩小至28厘米。首次测试时,泥浆密度稳定控制在安全区间,大幅减少了停工掏泵时间。

暮色中的地中海波光粼粼,“通力”轮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船员们全身心投入到航道疏浚作业中,在这片异国的海域上书写着中交疏浚人的奋斗故事。

来源


交通建设报

天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脱水术”降伏“地质沼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