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与国的民间交流中,文化是最有活力和共鸣的载体。让宏大的“一带一路”在普通大众中落地生根、变得清晰可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这也为大型综艺深化内涵、丰富价值提供了一种与时代同步的创作取向。
东方卫视《旅途的花样》在“一带一路”元素的综艺表达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旅途的花样》相较之前的《花样姐姐》,改的不只是名字,在主题上和“一带一路”的关联让整个节目的志趣大为不同。正如东方卫视中心、东方娱乐集团党委书记李逸所言:循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我们打造了这档节目,希望让节目嘉宾引领观众体会真正的丝路文化。
节目选择走入“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摩洛哥、俄罗斯、挪威、丹麦四国,用镜头记录嘉宾所到之处的文化风貌和切身感受,强化丝路文化体验。
节目第一站始于摩洛哥。摩洛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西端,与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经济和文化交流。如今摩洛哥正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旅行是一种生命体验,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需要用双脚去丈量、用双眼去发现。对于旅行者而言,真正的旅行不能只是从客体立场对人文奇观进行窥探,必须浸入当地环境和活动,以主体视角体验本地人的日常生活。
摩洛哥之行,《旅途的花样》将路线分为人文之旅和自然之旅,且侧重强化旅行中的体验元素,加大与异国素人的互动,体验当地生活和工作,深入感知丝路文化的肌理和脉络。第一期节目,“花样团”前往菲斯老城的手工作坊参与特色手工艺制作;第三期,“花样团 ”体验了摩洛哥一年一度的玫瑰节盛典,林志玲加入“玫瑰小姐”选举,将中国女性的自信和美丽带到现场。
节目从细节入手,用镜头记录当地文化风貌,倡导更具文化交流意义的旅行方式。浸入式的文化感知,加深了节目厚度。
沉浸式体验让嘉宾也有了更多才艺展示机会,如“花样团”首次在玫瑰节唱响中文歌曲《热情的沙漠》,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将“中国制造”带出国门是节目的意外之喜。华晨宇爱喝茶,随身携带小茶具;林志玲爱穿旗袍;张歆艺带去中国美食与外国友人分享中国味道……“嘉宾本身的饮食、服装,会呈现出多样的中国元素,让节目的文化输出更自然。”节目总导演李文妤说。在马约尔花园,“花样团”发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中国文化在非洲土地的融合,让文化的交融更真实可触。
节目的另一个变化是,“秀”的成分少了,“实用”的成分多了。节目将嘉宾的旅程和大众意愿关联起来——开播前通过官微发布“心愿征集”活动,征集网友最想吃、最想玩的东西。第一站生成的“摩洛哥10条愿望清单”,成为节目重要的推动线索。
每天的旅行结束后,“花样团”分工做笔记,从住宿、交通、消费等不同角度制作“花样旅行攻略”。据介绍,这些攻略将被整理出来,印刷成小册子,分享给热爱旅行的观众。节目最后,还有“温馨提示”板块,将旅行中的注意事项归纳梳理后呈现给观众。“携带观众的心愿出发”,在李文妤看来,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对于节目组而言,是有目的的拍摄;对于观众而言,是有目的的观看。节目在娱乐性之外,具有了更多实用性”。
从简单娱乐向价值凝聚升级,从明星游戏向文化审美转型,展现审美引领和文化自信,是综艺节目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中,《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强文化属性的节目担当“主唱”、为荧屏整体风貌定调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之前偏于娱乐、现在开始主动寻求价值提升的《旅途的花样》《奔跑吧》等“大综艺”的“合唱”,其努力也值得鼓励——有“强文化”节目的创新引领和“泛文化”节目的升级示范,相信会有更多具有收视基础的节目探索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从而让荧屏的文化表达更为丰富多彩。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