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 ★ Tencent Research Institute】 网聚智慧,连接世界!网罗互联网前沿理念、传递互联网发展声音、汇集互联网研究成果、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2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分析称#DeepSeek有望加速AI应用全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研究院

二手交易点燃分享经济的另一个高潮

腾讯研究院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08 18:08

正文

孙 怡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鲍 涵  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回顾2016年的分享经济,相比出行分享、知识变现成为舆论焦点,二手交易相对低调了些。个体闲置物品交易所衍生的“闲置经济”,并非人们普遍意义上认为的新兴模式:使用而不占有的分享,而是更加传统的交易行为。其实,二手交易已经悄然集齐天时、地利和人和,进入了新市场的突破前夜:


靠谱的流通渠道已经成型,不再是线下的跳蚤市场,升级的移动二手电商平台,已经实现了三大改变,包括闭环交易体系已构建,社交关系链凸显,而且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和复杂。


人均购买力提升,网络购物的红海加持,还有消费升级等因素共同作用,二手交易的潜在供给爆发,多个热门交易品类均有望达到千亿元的潜在市场。


再加上分享经济的理念渗透、年轻一代二手交易主力的崛起,还有绿色消费的政策助力,利好二手交易的社会消费理念有望成为主流。


新时代开启了新格局。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淘宝闲鱼、58转转、腾讯也于年中低调上线“闲贝”。这一年,初创企业猛增,资本投资看好,准独角兽崛起,二手交易俨然升级为产业和资本的一场盛宴。


诚然,即使在黄金时代里,二手交易还面临着信任问题、成交问题、配套服务及盈利等新挑战有待持久探索。但无法忽视二手交易未来的巨大潜力,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生产制造、公益慈善等新路径,无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有望点燃分享经济的下一个高潮。


本报告就从二手交易的新时代因素、新市场格局、新挑战和新路径角度,解读二手交易的黄金时代内涵。




新市场 :“闲置经济”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个体闲置物品分享的在线二手交易,是所有权世界的分享经济,同“使用而不占有”租赁模式相补充,共同实现物尽其用,让“天下没有闲置的物品”。


二手交易历史悠久,个体拥有的闲置物品一直都存在释放的需求,其背后的“闲置经济”从不温不火,跨越到腾飞式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的突破:

  • 商品侧:可供交易的闲置物品市场是否有爆发潜力;

  • 平台侧:流通平台是否具备交易保障的机制创新;

  • 用户侧:买卖双方的交易意愿是否成为主流的消费观念;

(一) 闲置物品:数千亿的蓝海市场初现


1. 三大因素加持,个体闲置物品激增

第一,  人均购买力显著提升,消费增多带来的闲置增多。

我国的人均GDP从2005年的1.4万元,10年时间攀升至5.2万元,人均购买力的显著提升,使个体手中可供流通的存量消费品增加。2005年,分类信息门户网站百姓网、58同城成立,当时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万亿,而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万亿,未来还将保持稳步增长。 随着物质从稀缺到富足,可供消费者进行二手交易的潜在物质资源,与之前相比极度丰富。


第二,  网络购物的万亿规模,催生二手交易的蓝海潜力。

除了有钱购买之外,网络购物的火爆,使个体“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各类购物APP中无缝转换和便捷购买,购买的渠道成本降低,长尾化需求满足。


第三,  消费升级的新助力,个体存量物品的升级换代加快。

尽管存量激增,但是人们似乎并不满足对于存量商品的使用。随着消费升级,物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个体手中存量物品的闲置率相比之前大幅提升,需要适合的平台来释放。


例如电子数码的更新换代频率很高,以手机又尤为突出。在ebay上销售的二手iphone中,52%是仅使用1年左右。而据德勤预测,2015年在14个发达国家市场中,大约7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一年半内升级了手机,这种更新的频率比起其他电子设备高出许多。

2. 六大热门闲置物品交易领域,均有望爆发千亿蓝海

据58转转上半年报告的数据显示,热门闲置交易的品类,交易量前三甲的分别是手机、服装鞋帽、数码产品,其次电脑、家居家具、家用电器、母婴用品分别位列第二梯队。


从以下热门二手交易品类来看,二手交易的垂直市场,均有望达到千亿量级的市场潜力,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除了二手交易的垂直领域彰显千亿级潜力外,按照地域聚集的垂直市场也有潜力可以挖掘,首要就是主打“学生经济”的校园市场。转转披露数据显示,在毕业季期间,日交易总额和日单量形成年度明显的交易高峰。 闲鱼在用户量Top10的地理鱼塘中,有五个鱼塘是大学鱼塘,足以见校园市场的二手交易空间。

3. 对比海外二手交易的支柱产业,国内市场离天花板尚远

在欧美发达国家,二手交易产业已发展的相对成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由二手交易所产生的“闲置经济”已经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不仅是在经济和商业层面,二手交易对于就业机会和环保效应等方面,效应凸显。


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网购市场规模为3.8万亿,粗略估算现有的个体在线二手交易占比不足网购市场10%,占 GDP的比重更低。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二) 流通平台:移动二手电商的三大创新升级


二手交易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商业模式,当前仍存在个体二手买卖本地“跳蚤市场”、线下古玩、衣物等各类二手店,规模化运作的典当行,及游击队式零散的“二手回收商“。


随后,从各类垂直论坛/社区的二手广告贴,到2005年前后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等分类信息门户出现,二手交易开始触网,进入分类信息门户时代。


接着,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购物的爆发,二手交易的更多环节开始线上化进程,二手电商平台兴起。




经过近10年线上化的发展,移动二手电商开始成为人们二手交易的首选渠道。移动二手电商平台,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线下市场线上化,也与分类信息门户的二手平台有着本质的升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升级突破:

1. 闭环交易体系成为标配

随着近年来一手电商步入红海,二手电商的蓝海潜力显现,资源投入增加。在移动二手电商平台上,通过闭环交易体系,将二手交易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全部打通,用户能够在平台上完成整个交易,包括:注册登陆、信息发布、咨询沟通、下单支付、物流配送、售后评价等,常见环节举例如下:

  • 注册环节 ,通过实名制,引入第三方征信体系,第三方名企邮箱,社交账号等多种信用认证方式,帮助买卖双方交易前进行信誉判断。

  • 支付环节 ,引入第三方支付,并由平台进行资金担保,只有确认收货后才会支付给卖家,打消买家的资金顾虑,保证交易双方的基本财产安全。

  • 售后环节 ,提供交易评价,参考一手电商的做法,对于卖家的成交记录和交易评价进行披露,供后续交易决策参考,例如靠谱程度评价、宝贝性价比评价等。


2. 去中介化和中介化的多元化选择

移动二手电商时代,个体闲置物品的在线二手交易,主要包括三类模式:C2C的交易撮合、寄售、C2B回收。

  • C2C的交易撮合模式 ,是供需方个体去中介化的直接对接,模式较新。卖家自主定价诉求满足,双方可自由议价沟通详情,主打社交链构建。典型平台如闲鱼。

  • C2B的回收模式 ,模式较重,平台充当中介,赚取差价,并非分享经济下研究的重点模式。通过众包模式整合分散的回收商,或者平台自身充当回收商。典型平台如爱回收。

  • 寄售模式属于两者之间 ,海外二手交易平台普遍采取。平台提供个体交易物品的质检、估价、寄卖等服务,商品卖出后,平台抽成。典型平台如C2C二手车平台。


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哪种模式最优尚无定论,不同的模式特征满足多元化交易需求:


从信任和成交效率来看 ,对于重资产和高质量诉求的交易领域,平台更加深度的介入交易环节,提供质量检测,提供信任背书,成为趋势。 从二手商品的孤品特征来看 ,C2C的轻资产模式,相对回收的重资产模式,能够提供海量SKU,满足用户长尾化交易需求,这与一手电商领域的市场竞争类似。


3. 个体社交关系链的构建

个体闲置物品交易,天然具有社交的属性。二手交易平台除产品功能层面与社会化媒体结合,例如一键转卖到社交媒体上扩散,更多的平台在打造自身二手交易的社交关系链,加强供需方关系,促进互动,增加信任,提升用户粘性。

  • 从第三方平台导入社交关系链 ,例如转转,基于微信“一度好友”和“二度好友”的社交关系,提升二手交易信任程度。

  • 打造共同兴趣或LBS地理位置的社交关系链 ,例如淘宝闲鱼,主打鱼塘,促进兴趣相同或邻近地域的人形成社区。

  • 打造网红和粉丝的社交关系链 ,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网红一手店已经成为潮流,二手交易平台也开始利用粉丝效应实现导流和促成交易。



(三)供需个体:新的社会消费观念和交易群体崛起


随着闲置物品的几何式增长,还有流通平台的信任和便捷程度提升,个体进行在线二手交易的交易意愿,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成为主流。


一重驱动 ,二手“交易”吸引力加持

通过二手交易,卖方增加收入,买方降低成本获得所需。而移动二手电商平台,能够消除地域限制,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需匹配,这种二手交易的吸引力在加强。


二重驱动 ,新的社会消费理念形成

单纯的“交易”层面动机,似乎不足以撬动更大范围的潜在供需参与到二手交易中。二手交易的潜力背后,是更深层的社会消费理念升级。


海外 ,二手交易代表着主流的理性消费观念: 据美国调研数据显示,76%的美国人认为线上交换和二手交易有利于省钱,72%美国人认为有利于建立友谊与人际关系。


国内 ,在分享经济的市场培育和国家绿色消费的政策扶持下,社会消费理念有望升级。 分享经济风潮席卷多个行业,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市场培育工作,加深了人们对于“闲置就是浪费”等分享经济理念的认同作用, 助力国内形成类似国外这样相对成熟理性的消费理念。国家也出台《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促进二手交易的发展。


三重驱动 ,发达地区的年轻一代交易主力崛起

移动二手电商在现阶段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一代为主力军,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型消费理念。

  • 从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下年轻一代是主流。

  • 从地域分布上,一线和二线的发达城市为主。

  • 用户天花板远未触及,未来市场培育空间巨大。

新格局 :巨头布局,垂直爆发


在一手电商一片红海的同时,二手交易的数千亿蓝海潜力开始吸引资本和企业的关注。创业企业和融资规模高速增长,巨头布局,初创企业在垂直领域发力,已经诞生准独角兽等迹象表明,国内二手交易已经站在快速发展的跑道上。


新进入者数量高速增长。从统计的80+二手电商平台来看,整体二手交易市场从2014年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稍有回落,与分享经济在国内的井喷阶段趋同。



数据来源:IT桔子(截止2016-12),腾讯研究院分析


融资规模也高速增长。资本市场的良好助力,也促使二手交易平台得以从0到1的快速起步, 2014年开始快速起步,2015年井喷,2016年仍有大量资本入局。



数据来源:IT桔子(截止2016-12),腾讯研究院分析

(一)综合市场:双峰并矗


目前,据腾讯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6年11月,统计的80+二手电商平台,只有10家属于综合类二手交易平台。而这其中的话语权,被互联网巨头掌握。典型代表的是被阿里和58都寄予厚望的“闲鱼”和“转转“,目前呈现高速的发展态势,也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头部企业。


独角兽诞生地: 在海外,二手交易的独角兽诞生在综合性市场,比如美国的移动二手电商OfferUp,5年发展跃升独角兽。日本首家独角兽公司就是创立于2013的移动二手电商Mercari。


巨头生态布局: 对于强调生态布局的互联网巨头而言,一方面能通过自身的海量用户为初创的平台直接输血,使二手交易平台快速启动,抢占先机。


同时更重要的是,二手交易能够为巨头自身的生态布局加码。典型如58同城,从分类信息门户到二手交易平台,转转打通之前无法掌控的交易、支付、物流等闭环体系。

(二)垂直领域:二手车称霸


由于巨头在综合性二手交易市场的竞争优势,面对热门交易品类的千亿交易潜力,更多的初创企业从垂直市场寻求突破,以专业性满足细分用户群的需求。


垂直领域的二手交易平台增多

据腾讯研究院统计的80+二手电商平台,超过八成是垂直型的二手交易平台。



数据来源:IT桔子(截止2016-12),腾讯研究院分析

二手车先发优势明显

在众多细分领域中,二手车平台率先突围。不仅成立企业数量居垂直领域top1,同时融资规模也是遥遥领先,准独角兽诞生地。



数据来源:IT桔子(截止2016-12),腾讯研究院分析


而从融资轮次来看,二手车平台融资轮次相对靠后,获得B轮以上融资平台数量较多。其余二手垂直领域平台,获投平台多数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少量获得B轮以上融资。



数据来源:IT桔子(截止2016-12),腾讯研究院分析


国内二手交易的准独角兽,目前出现在融资规模和轮次较高的二手车细分领域。据IT桔子最新数据显示,C2C二手车人人车、瓜子二手车、 273二手车均已成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


下个潜力平台,有望在手机、服装、母婴、奢侈品等热门交易类目中诞生。


  • 二手电子数码

虽然二手手机成立企业数量不凸显,融资轮次也相对靠前,但是获投比例和融资总额较高。加上二手手机的高频更新换代频率,数亿闲置的潜力资源,二手手机有望成为继二手车之后的潜力垂直市场。

  • 二手服务/奢侈品

据ASO100 2016 年 4 月 iOS 平台的二手买卖 App 进行的指数排行,二手服装及奢侈品应用表现亮眼。且从融资规模来看,二手奢侈品和服装的吸金能力也较强。


新难题 :二手交易亟待攻破的四大壁垒


虽然国内二手交易市场呈现快速升温态势,但正如前文所述,相比海外差距较大,用户渗透率较低,个体在线二手交易还路途遥远。


如果要撬动二手交易真正腾飞式发展,还需要打破用户顾虑,跨越交易信任难题、供需匹配难题、配套服务薄弱和平台盈利难题的四大核心挑战。


第一壁垒:如何买得放心?


对于C2C交易撮合模式而言,信任问题是核心壁垒。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二手交易“柠檬市场“下,很难建立明确的交易规则和商品评估标准,容易造成信任风险:

  • 物品真实性风险 :难以判断奢侈品等高价物品,是否是“高仿”的假货。

  • 物品质量风险 :难以审核和评估物品的新旧程度、内部零件的损耗程度等,同卖家描述一致。

  • 物品卫生风险 :母婴、服装类的交易物品,如何保证其卫生健康情况。

  • 个人隐私安全风险 :私人使用过的物品,是否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方向之一 :向中介化的转型探索

部分C2C二手电商平台开始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改变,比如转向C2B的回收模式,或寄售模式,平台或引入的专业回收商,都承担了B端的角色,提供专业化的鉴定保障、合理估价,还有清洁翻新等增值服务。

方向之二 :智能化技术也许是终解

对于二手交易的柠檬市场问题,未来有望通过智能分析技术的逐步引入,使供需方信息不对称得到彻底解决。


例如未来有望依靠区块链技术,在二手车交易环节,通过对每一辆车唯一属性的识别码,实现其任何一次的过户、维修、保养等数据纪录,形成基于二手车大数据的透明、公开和公正的二手车交易系统。


第二壁垒:如何卖的省心?


对于二手交易的C2C双边市场,促成交易当然是平台和买卖双方共同关注的目标。


如何破解流量难题?

虽然闲置物品增多已是事实,消费观念的升级已在年轻人中显现,但线上用户渗透率还是较低,二手电商的市场培育才刚刚起步。


二手交易平台的流量难题不破解,无法形成供需匹配的流量基础及正向循环,不仅会影响交易成功率,同时还会平台后续盈利模式的落地有直接影响。


如何破解效率难题?

平台流量提升,进而供需双方的供给量和匹配可能性提升,能够有助于交易成功,但尚无法解决交易效率的问题。因为买卖双方的决策时间,在某些二手交易品类上并不相符。


对于C2C的交易撮合模式,虽然满足卖家自主定价“卖的值”的诉求,但对二手车、手机、奢侈品等,虽然价格相比原值较低,但仍属于高单价商品,买家可能要经过多个对比,咨询,决策流程和时间较长。

方向之一 :“以旧换新”实现精准导流

现在二手交易平台,部分采用烧钱广告大战,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增加品牌知晓度,培育市场,为应用导流,但随之而来的是获客成本的提升,并非长久之计。 更有可行是消费升级背景下,买新交易场景的转化导流。


还有平台将传统线下以旧换新的模式复制到线上,在二手交易本身并非高频的应用场景中,提升引入流量精准性和交易成功率。


方向之二 :中介化的优势似乎凸显

C2B的回收模式,相对于在三种模式中,交易效率最高,满足卖家的出货诉求,无需牵扯精力,而且更适合以旧换新的导流场景。


但是由于是赚取差价,相比C2C的交易撮合模式,卖家议价能力弱,难以满足看重“卖的值”用户。


在成交效率的背后,是三类主要模式的各具利弊。二手交易平台结合各自优势和垂直领域特点,前行的路上都在探索,正如前文部分所说,去中介化和中介化的混战还在继续。


第三壁垒:如何用的安心?

相比一手电商,具有相对完善的物流和售后服务体系。主打个体买卖的二手电商,在配套的物流和售后服务环节相对薄弱。据58转转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6成的用户认为二手交易的便捷性和售后服务问题是核心因素。



方向之一 :平台化发展,引入各领域合作伙伴

物流方面,转转和闲鱼都在平台内嵌入物流模块,可以使卖家一键叫快递上门取货,并通过平台全程可查物品的物流配送进度。


售后方面,转转与海尔达成合作,提供低价的家电维修服务,人人车与汽车维修保养店合作,指定售后保养维修点等。


方向之二 :同城交易,规避交易风险

部分二手交易平台提供更加简单直接的实现方式:同城交易。基于LBS的社交关系链,买方可以选择附近的二手物品,双方线上下单,线下面交,再返回线上结款。


第四壁垒:如何赚到盈利


从二手交易平台的不同类型来看,交易撮合和寄售平台普遍的盈利模式是收取交易佣金,依据不同行业,佣金比例不同。二手交易,并不是高频的应用场景。从某寄售模式的二手车商披露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盈利情况无法满足其亿级别的营销投入、人员检测、销售人员等成本,存在较大的缺口。


为何一直烧钱,二手交易还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源于以二手交易为入口,衍生的巨大盈利想象空间,包括新货买卖、金融服务、周边配件、售后服务、租赁服务、社区社交等。举例而言:


  • 二手+消费金融

这种模式是二手交易常见的盈利方向,例如在二手车交易的过程中,车贷车险的需求应运而生。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在25%左右,而海外欧美达到80%,德国约在70%,日本也达到50%左右。


除了二手车外,对于单价较高的二手手机、二手家电等,在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务方面,也都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 二手+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二手交易的配套服务薄弱环节,所以部分二手交易平台提供售后的增值服务,增加用户粘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未来盈利的方向。


  • 二手+新货买卖/租赁服务

二手交易天然具有分享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双重基因,在未来也有望从所有权的分享,与使用权的分享相结合,及以二手交易为入口,切入一手电商市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