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真实故事计划  ·  开工快乐。 这几天,许多公司和人都忙着总结 ... ·  2 天前  
新周刊  ·  这个春节,玄学经济率先硬控所有人 ·  昨天  
新周刊  ·  强烈建议所有人都去培养“差生心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 爸,你什么时候跟我道歉? "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3-02 20:50

正文


听她的声音| 会上瘾

前段时间去表哥家做客,刚好碰见嫂子的同事带自己家孩子来串门。那是一个很调皮的小男孩,穿着鞋在沙发上踩来踩去,嫂子碍于同事的面子,一直陪着笑脸,没好意思说他。



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小男孩突然一把抢过我小侄女手里的遥控器,把电视给关了。


我小侄女抢不过他,就哇哇地哭了起来,嫂子从别的地方走过来,问都不问先训斥了自己孩子一顿,知道事情的原因后,又把孩子抱在怀里,哄着说: " 哥哥是客人,你得让着哥哥,等哥哥走了你再看。 "


小侄女不肯,嫂子哄不住她,一下子发了怒,把孩子关进卧室里,任由她哭,还说她: " 不懂事。 " 小侄女哭着跟我说她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她说: " 明明是哥哥从我这儿抢走的遥控器,为什么妈妈却要骂我? " 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我当然知道孩子没有错,也知道嫂子不会跟她道歉,而且就算道歉,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她还是会先训斥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中国文化里的 " 礼貌 " 。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问题,不能丢面子、不能伤了大人之间的和气,却很少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关心孩子的心情。


孩子考不出让父母满意的成绩,父母一定会先说一句 " 你怎么这么笨 " 或者 " 这点事都说多少遍了 " 来作为训斥的开场白。


如果爸妈在忙,而孩子却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这个孩子十有八九会被骂一顿,甚至是被打一顿。


如果孩子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父母心里明明很开心,嘴上却总是说: " 下次得比这次更好才行啊! "



在父母的眼里,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有人反驳,他们会说 " 都是为你好 " 、 " 哪个孩子不是这么长大的 " 、 " 谁没挨过爸妈的打 " 。 这种 " 打压式教育 " 在很多父母眼里已经成为了一种 " 正确 " 的教育方式,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都忘了,一直都做的事不等于是对的事。


孩子们在 " 打压式教育 " 之下变得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不开心。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长大了就跟自己不亲了,却很少见有谁真的反思过这是为什么。


我常常在文章里写,我们要与自己和解,要与这世界和解,但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一生都在努力跟父母和解。 父母在等子女说谢谢,而子女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姜文导演被誉为华语电影的鬼才,他在人前的形象也一直都是傲到骨子里的那种,但事实上,即便骄傲如他,也曾在节目中提到母亲时说: " 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高兴。 "


姜文考上中戏的时候,兴冲冲地拿着通知书去找母亲,母亲却把通知书搁在一边,说: " 你衣服还没洗呢。 " 后来他出了名,给母亲买大房子,母亲却拒绝搬进去住。


一直到母亲去世,姜文都没有真正得到母亲的认可,这成了他心里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前阵子《狗十三》大火的时候,姜思达曾经专门拍了一个视频,谈他与自己父亲的关系,他提到有一次仅仅因为年幼的自己在教家里老人用电视机时态度不够好,就被喝醉酒的父亲打了一顿,他说: " 我爸经常说他很爱我,但我感觉不到。 "


姜文和姜思达的这两件事,其实我们很多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大家都以为这是小事,但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在无形中成为一个人成长过程里无法弥补的痛。


姜文坦言自己 " 生活里是个很自卑的人 " ,姜思达也说 " 没人愿意敏感,但生活就是这么教我的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