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在改造后的前三年,土地属于地力恢复期,种植收益难以覆盖成本,影响运营单位积极性。直面难题,项目团队积极统筹资金,
开展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扶持
,提前制定种植计划,统种统收,对农资、农机和农服费用进行先期投入,保证农业运营持续稳步推进。
同时,对特色养殖(稻鱼稻虾)、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红缨子高粱)给予酿酒厂家直购价收购、缩短销售链条等优惠条件,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并在2024年小春,扶持小龙虾养殖大户在少云镇开展试点,在示范区利用冬季农闲养殖
1000亩小龙虾,预计实现产值450万元。
同时,项目团队积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订单扶持,联动重庆供销社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
“当季鲜米”
特色品牌,提前锁定采购订单,支付定金,并以农药、化肥等物资换购谷物,降低产业运营压力。
在资源导入方面,项目一方面整合了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化集团、重庆供销社等农业及运营领域的优质资源,在重庆市与铜梁区农委的指导下,引入了机械化生产和重新核定面积、规划等方式,为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管理支持,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对农田进行了
“改大、改水、改路、改土”
的全方位改造,实现了农田的
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