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有一种“穷人性格”:大事拎不清,小事算太精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10-13 06:00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探讨了拥有穷人的思维和性格对财富造成的影响,列举了四种典型的“穷人性格”,包括人品穷、眼光穷、格局穷和认知穷,并详细描述了这些性格的特点和导致的后果。文章强调了摆脱穷人性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不要贪小便宜、不急着赚快钱、提升认知、利他思维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

探讨穷人的思维和性格对财富造成的影响,并列举四种典型的“穷人性格”。

关键观点2: 四种“穷人性格”

人品穷、眼光穷、格局穷和认知穷。每种性格都详细描述了其特点和导致的后果。

关键观点3: 摆脱穷人性格的重要性

拥有穷人性格的人难以摆脱贫困的状态,需要从根本上剔除这些性格才能扭转现状,进入生财的良性循环。

关键观点4: 作者的建议

不要贪小便宜、不急着赚快钱、提升认知、利他思维等,并强调在赚钱的过程中要追求共赢和合作。


正文

文 | 每晚·瑾山月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知名财经作家张伯鑫,在他的财商课上说:

一时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穷人的思维和性格,一直穷下去。

就像有些人,大事拎不清,小事算太精,机关算尽,功劳独享。


虽占得一时的便宜,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闹得人财两空。


“财富守恒定律”揭示,当一个人内在的“德”不足,则难以撑起外在的“得”。


穷,从来不是宿命,穷人性格才是致贫的根源。


01

“穷人性格”之一:人品穷


唐朝,有个米商,人送外号“钱九两”。


为了牟利,他偷偷把一斤秤改成九两,还为此沾沾自喜。


起初,大伙的确没发现他的猫腻,照常去米铺买米。


但时间久了,就有人察觉出不对劲,上门找他对质。


钱九两当然不认,还嘱咐两个儿子再把秤改成八两。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原本顾客盈门的米铺,就冷清了下来。


钱家父子虽尝到了一点甜头,却失了百年基业,可谓得不偿失。


然而,这种“九两秤”的傻事,在现实生活中却比比皆是。


打假博主 @狂飙兄弟 ,就不止一次在市场上碰上“鬼秤”。


最夸张的一次,当属前阵子他在海鲜市场上的经历。


一处海鲜摊位前,博主质疑商贩的秤斤两不对,遭到对方的辱骂驱赶。


争执过程中,商贩自知理亏,竟光天化日之下砸毁电子秤,抢夺博主手机。


视频一出,全网沸腾,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最后查明商家的确是有问题。


如今,且不说这个海鲜摊老板如何,就连带整个市场,都很少有人光顾。


老话说: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贪图蝇头小利,损失的是未来的信誉;昧着良心赚钱,来日必将加倍偿还。


世上最愚蠢的精明,莫过于贪小便宜吃大亏。


天道好轮回,不义之财取之必祸,亏心买卖终亏自己。



02

“穷人性格”之二:眼光穷


前几天,重温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对年轻人谢晓夏的选择,颇感唏嘘。


谢晓夏本来跟随一位师傅学手雕,却觉得木雕活来钱太慢,便偷偷做起了网络直播。


见他如此心浮气躁,师傅狠狠批评了他,谢晓夏一气之下竟直接跑去上海炒起了基金。


结果,他钱没赚到,还把仅有的三万元积蓄全部赔光,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务工。


真是“富人思来年,穷人顾眼前”。


越是想赚快钱,越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到哪个行业赚钱,就一股脑地跟风,听说哪里有红利,就不管不顾地转行。


只要短期内得不到回报,就立马沉不住气,像没头苍蝇一般追逐眼前小利。


“穷人性格”,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短见,一种忽视长远规划和个人成长的盲目。


曹德旺在老家建厂房时,把工程承包给了一个闽侯人。


签订合同的当晚,闽侯人偷偷找上曹德旺,又是给他塞钱,又是给他送礼。


曹德旺觉得蹊跷,一问才知原来当地有个习俗,承包方一般通过低价拿下合同,再通过送礼找关系,把价格抬高。


闽侯人打的正是这个主意,就想狠赚一笔,根本没打算长久合作。


但曹德旺却接受不了这种“一锤子买卖”,直接警告闽侯人:


“希望你以后能够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总想着这些歪门邪道。”


愚者短视,智者远见。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是放长线钓大鱼。


只有抵得住诱惑,压得住性子,才不会急功近利,错失良机。


03

“穷人性格”之三:格局穷


《人情世故》中,看过一个徐小姐的故事。


徐小姐大学毕业后,入职到一家企业做销售。


刚入行那会,没有特别重要的活儿,领导便安排她和其他新人协助主管整理标书。


过程中,几个年轻人配合默契,相处融洽,不出几天就弄好了一份不错的标书。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在向主管汇报时,徐小姐却将功劳归为己有,对别人的付出只字不提。


结果月底发绩效,徐小姐自然把整个团队的奖金,悉数收进了自己的腰包。


同事们愤愤不平,但都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争辩,只能眼睁睁看着徐小姐吃独食。


不久后,销售部门重新划分团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徐小姐分到一起。


这下,吃独食的徐小姐只能单干,完全无法胜任上级交待的任务。


不久后,她主动提出离职,本以为能再找到一份工作,却不料自己的事早已传了出去。


无论竞聘哪家公司,背调一关就过不了。


《省心录》中云: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出门在外,最忌利益独占,不给旁人分一杯羹。


你坑人一次,别人记恨你一辈子;你夺人利益,必成为众矢之的。


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求财,重在共赢,生意,讲究合作。


只有舍得让利,我们在赚钱这件事上才能持久。



04

“穷人性格”之四:认知穷


商业顾问刘润说:


“所谓赚钱的本事,就是构建战略势能,用稀缺能力支撑价值空间。”


什么意思呢?他举了一个企业家的例子。


这位企业家,在餐饮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300%的年增长率。


就在于他悟透了一个道理:不能只想着赚客户的钱,要尽力帮客户省钱。


比如,他为高端餐厅做预制菜,只选那些工序复杂的,像红烧肉,糖醋小排,狮子头等。


这样他就能为那些餐厅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而他则从为客户省掉的钱中抽成一点。


他的稀缺能力在于集中烹制预制菜,价值空间在于为客户省了钱,根本的思路是通过利他实现利己。


反观其他同行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盈利,要么进行恶性竞争打压对手的品牌,要么降薪裁员先保住几个大股东的利益。


然而,这些老板越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利润,越是难以有立足之地。


刘润忍不住感慨:这位企业家真是用高纬度认知对竞争对手进行碾压。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稻盛和夫就指出:利他,是最根本的生财之道。


只可惜,很多人反其道行之,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更有甚者,眼红别人发财,背地里使些“损人不利己”的招数。


社会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曾说: 生意场上,最优策略是“一报还一报”。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之上。


养成利他思维,在高质量的互惠关系中,人才能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