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点拾投资
点拾是由行业最专业的投资研究人组成,专注于中国和海外新兴领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等行业研究。我们的研究,已经获得行业内最优秀的投资者认可,特别是消费,科技互联网和跨境比较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为您的投资助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点拾投资

随笔:成长股结束了吗?

点拾投资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5-26 22: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朱昂

端午假期来临,相信做证券和投资的朋友都开启了休假模式。今天也写点随笔,为接下来的端午节假期做一些准备。

过去两年可以说是 A 股成长股的小年,中小板指从 2015 12084 点一路下跌到目前的 6442 点。创业板指数更是从最高的 4037 点下跌到今天的 1759 点。相比而言,沪深 300 指数的跌幅要小很多,“仅仅”从 5380 下跌到了 3480 点。从我们自己的直观感受看, TMT 为代表的成长股跌幅巨大,传媒去年跌幅第一,今年也是在跌幅榜的前列。计算机大量的股票出现了 70% 以上跌幅。


身边许多做成长的朋友也会感觉迷茫,未来到底在哪里?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我一直认为成长是永远的主题,只是我们需要辩证去看待成长。老板电器,索菲亚,安洁科技,华帝股份等都属于经典的成长股。业绩有很高的增长,行业渗透率继续,公司也有一定的护城河。当然,大家觉得成长股不好做,主要是前几年大热的传媒和计算机表现一般,小市值股票也表现不尽如人意。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 A 股,而以中国这个整体来看,我们发现成长股的表现并不差。腾讯,阿里,网易,京东,微博,陌陌等等一干美股和港股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依然保持着 20-50% 的收入增速。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在成为 3000 亿美元市值庞然大物后,业绩增速反而比前几年快了。


主要还是我之前说的, 流量分割结束后巨头的定价权越来越高。 大互联网企业垄断的现象在中国和美国都发生。

同时在经济增速下滑,实体逐渐进入寒冬时,消费者也越来越看重性价比和效率。这也推动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渗透。这些互联网企业,本质上在提高社会效率,而实体企业无法摆脱效率低下,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巨头腾讯,阿里的高增长其实是在吃掉这些实体企业的利润。

其实不仅仅是海外互联网企业,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华住酒店等消费类企业也表现强劲。我觉得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是,这些企业都是 to C 的模式,而国内 A 股有很多 to B 的公司。如果简单粗暴来区别的话, to C 的商业模式更依靠产品驱动,而 to B 的商业模式更依靠销售驱动。在经济增速下滑, 越来越市场化之后,产品驱动的公司在胜出。

所以我们从整个中国公司来看,成长股依然有很多机会。事实上过去一年多,许多成长股猎手在中概股的投资中都获得了不错回报,大家甚至觉得这几年中概股的投资越来越容易。这些中概股强劲增长背后依靠的还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成长股没有结束,只是这几年高成长的企业许多不在 A 股。

给我们的启示有几点:


1、 未来的投资一定是全球化的,不能局限在 A 股的公司。 随着资本账户逐渐开放,美国和港股投资会变得越来越常见。说到底,投资最重要的是视野。我们不能盯着一个市场看;


2、 成长和市值的关系在变小。 我们要从小市值成长的线性思维中跳出来。


如果一个 1000 亿市值的公司成长性比 100 亿市值的更快,我们就应该关注前者。 3000 亿美元市值的腾讯,业绩增速远远高于大部分小市值公司。特别是证监会的市场化改革后,“资产证券化”模式终于开始破灭。对于依靠并购长大的公司会打击很大。内生性增长才是关键。


3、 长期看,即使经济增速下来,中国依然能够维持 5-6% 的名义 GDP 增长。 以中国的体量看,还是全球经济中新增部分最大贡献者。在一个持续增长的国家中, 成长股投资还是永恒的主题。

一点粗浅思考,未必正确,欢迎交流批评。


与作者交流,添加微信:dianshi830 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投稿和商业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您也可以 长按 下方 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