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转自:微信公号科学与艺术之声
编辑:学长
最近几天,中国科学院大学22名研究生考试抄袭被任课教师一律判为零分,北大化学学院七名本科生集体作弊分别受到“留校察看”和“记过”处分,这两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高度关注。
9月14日,北大未名BBS有人爆料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工办对该院学生团伙作弊的处罚决定,涉案的学生有7个留校察看,还有1个记过。
很快知乎上就有人开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信息量很大,几百条的回复让事件更加清晰明了:
作者:Thgink Krad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395440/answer/4910084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说最严重的这位雷同学的光辉事迹吧。
大一的时候化院有一门课叫普通化学,是化学专业理论课中最基础的一门。正常来说,普化这门入门级课的难度并不高,几乎都是高中竞赛生的初赛考核内容(还不包括有机)。
但是北大化院新生的基础水平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考虑到这点,学院平行设立了两个班级:一个是李彦老师班,主要为高考生准备,讲解基础内容;一个是卞江老师班,课程难度稍高一点,并且有一些课程论文和课堂展示之类的任务,算是给有竞赛基础的同学准备的。后来 2014 年新开设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英文班,也就是说现在有不同难度的三个班级可供选择。
结果这位作为全国竞赛生选出的前四名之一,普化居然* 选的是李彦老师班。
……并且第一次小测居然还考砸了。
这个“居然”的意思是,李彦老师班讲的东西他全都会,结果还腆着脸想去刷分,结果还一塌糊涂。李彦老师是一位十分负责的优秀教师,没有比较几位老师讲课水平的意思,只是在说讲课难度和受众的差异。
其实竞赛生选基础班刷分的情况的确存在,也可以理解,并且李彦老师考查的内容有很多基础的细节,需要比较细心,竞赛生很可能并不适应这个模式,以前这样想刷分结果考砸的人也是有的。事情到了这里都是可以理解的,老师也讲过有些竞赛生选课,第一次小测失利,结果后来好好调整状态把成绩追回来的故事。
然后……
这位联系了一位担任这门课助教的大三学长,私聊找他买题。。。
当然这位助教学长是很正直的,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并转告了李老师。念其初犯,他的所作所为没有被上报到院里,老师私下处理解决了。
几个月后,大一下学期的期末季,树洞里面有人匿名举报化院高数考试多人作弊。经过任课老师和几位院领导的调查,发现这学期几乎所有考试这位都
串通了四五个人,在考场上坐在一起以极其无脑的手段作弊。
别给竞赛生丢脸了。别给化院丢脸了。别给贵校丢脸了。
你们觉得摄像头看不见你们?
还是后座的人看不见你们??
还是自己努力一学期之后和你们这些货色考一个分的人不会举报你们???
——还真能。
调查这事的时候,上一学期普化课买题目的事也被捅到了院里,结果自然是准备严肃处理以正学风了。然而在学院开始调查这件事后,这四五个人先是联合好了串口供编故事,然后
找来家长以极其卑鄙恶劣的手段威胁院方和校方。
我们明天临时召开年级大会,估计就是说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不过据说最后只能以一个毫无力度的处分而不了了之。
真的只能不了了之吗?
我写这些不是为了揭家丑给各位看个笑话,更不是为了在别人受处罚的时候落井下石。
我们只是想让公平正义能得到维护。
“我们必须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在为何而努力。我们必须与之斗争。”
更新:年级大会已经公布了涉事人员名单及建议处理方式。前面这七人在违反了校规校纪中可以导致“开除”的两三条规定后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个毫无力度的处分:
高等数学考试:雷之韵、高靖松、钱熙来、蒋柘、孙源五人通过草稿纸传答案;段朝臣 王湘杰在另一个考场交头接耳;
有机化学考试:钱熙来、雷之韵多次交头接耳;王湘杰、段朝臣交头接耳;
普通物理考试:蒋柘、孙源被老师抓到作弊;王湘杰、段朝臣作弊。
计算概论考试:多人使用手机传递代码作弊。
今日化学:多人互相抄袭论文,违反学术道德。
给予雷之韵、王湘杰、钱熙来、高靖松、段朝臣、蒋柘、孙源这七位同学留校察看处分,XX记过处分。
该处理结果是院方的建议,需要校方确认通过。
挂你们七个是因为你们远远没得到应有的处罚:
第三十五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严重作弊行为,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二)组织作弊的;(√)
(三)使用手机等具有通讯功能的设备、器材与他人串通作弊的;(√)
(四)第二次考试作弊的;(√)
(五)其他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
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你们这样纠缠着校方是图什么?加起来十几学分的 0 绩点,外加背着处分,学位证是肯定拿不到了。想出国?联名举报信等着你们,美国学校很看重这些。现在才大一,退个学重新来过迷途知返还来得及,以后谁也不会记你们这一笔帐。
你们在我们整个年级的这种目光下生活三年会很开心?会很光荣?觉得自己家长很伟大?
哦你问什么?和家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没退学?什么是“极其卑鄙恶劣的手段”?
上面这篇文章作者详细讲述了作为全国竞赛生选出的前四名之一雷同学找助教买题的“光辉事迹”,还爆料了整个作弊的经过以及涉案学生在学院开始调查这件事后,联合好了串口供编故事,然后找来家长以极其卑鄙恶劣的手段威胁院方和校方。
昨天上午北大化学学院 2017 级召开了年级大会,通告了该事件的院方初步处理结果,并整理出了裴坚等老师在会上的一段讲话,在发言中,裴坚一再重申“北大精神”,字里行间展现了北大人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以及一名北大教师的担当。(下拉形式查看全文)
大家都很关心这件事情,这个会议其实是昨天早上决定的,不是昨天晚上才决定。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就炸了,网上不断地在传这个。学校正式的通告还没有发布,今天我给大家通告的只是学院的建议和学校初步的意见,最终的处分结果是要等到学校公布的。学院办公会周一讨论了学院的所有处理,给学校的建议是:给予这七位同学留校察看处分,记过处分。我想学校应该会尊重学院的建议。另外还有同学向我反映了其他人的作弊行为,目前已查清的事实是这些,只要我知道其他的我一定会查下去。
我觉得我裴坚不管站在哪里,不管说了哪些话,永远是对得起别人的,对自己说过的所有话都是负责任的,做过的事情也是敢于担当的。我在和这八位同学谈话的过程中,我始终要求的是,自己做的事情要敢作敢当,错了就是错了,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不管现在北大变成了怎么样,也不管你们现在心目里北大是怎么样,但我自己在对北大的回忆里,始终是充满感激之情。当我 85 年上北大之前,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从来没有出过舟山这一大堆小岛,一个是我家里住着的岛,一个是我上学的那个岛。更小的时候坐着我爸爸的渔船去过上海,吃一块冰砖的时候觉得人生是多么幸福。我一直没离开过很远的地方,所以到了北京,我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刚来北大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园子是一个真正让我成长的地方。在这个园子里面,我认识了钱老师(钱理群老师),也认识了很多其它做人做事都非常正直的老师。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我自己学到了很多。我想如果我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北大的老师,那么自己那时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自己应该怎么去做这些事情。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北大的 80 年代,是 1949 年以后最辉煌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候,每个北大人,对这个社会是充满责任感、充满激情的,也是敢作敢为的。我想我自己对北大是有这一份感激,所以如今很多时候,我是希望自己能给大家传递一些北大曾经的这些东西。在北大这个地方,有些人站着,有些人躺着,那么有些责任总得由有些人来扛起,让北大人在这个园子生活的过程当中,将来能够有一份说自己是北大人的勇气和担当。如果我们所有人都不管这个园子了,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只是在这个园子生活四年,或者认为只学到东西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不管。那我觉得这个学校办不办、存在不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也经常和大家说,你们不管怎么样,都是全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如果全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到了这个地方学到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只是为自己考虑,只是设想怎么样让自己活得更好,那北大的存在就没有价值了,我想这个社会也再不会变好了。
这点你们应该自己思考一下:如果将来你们想体面地活着,我想每一个在座的同学,作为最聪明的学生之一,应该对于这个事情拿出自己的担当。所以我是非常感谢那些敢于站出来告诉老师有谁在考试时作弊的同学、也包括后续其他方式发邮件的同学,他们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期待。我在调查、向学校汇报的过程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放任不管,那么一个认真学习、非常律己的同学,会在考试的时候可能因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等原因,拿了几个不及格,最后没有拿到学位;而有些同学,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绩点搞到了 3.8 甚至 3.9 ,最后在这个屋子毕业的时候,拿到的却是北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那么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在干什么?尤其是我这种做着本科管理工作的老师,到底在干什么?
当然,也有同学会嘲笑我,学校作弊又不只是化学学院才有的,全校甚至全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你在调查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不觉得有点可笑吗?但我还是这句话,社会上每天都有杀人的,都有放火的,都有各种作案的,难道大家就都可以去做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守住一些自己的底线,总得自己去为之做一些什么。这个社会上也许需要有一些让你觉得有点可笑的人,多一点认真,让化学学院、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一些。
我觉得钱理群老师始终是站在这个时代的最前面,为更多的年轻人去做事的一位老师。他是专门搞鲁迅研究的,他跟我说过的鲁迅的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肩着黑暗的闸门,把他们(更多的年轻人)送往光明的地方去。那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做老师的总得肩着一些黑暗的闸门,来让各位同学觉得这个社会是存在着希望的,能让我们学习时看到更多更好更光明的东西。那时候我也很清楚,北大也是有作弊的,作弊的现象不是现在才有,是从来都存在的,但从来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存在。北大还是需要有一些能站着的老师,能至少让学生看到向上向好的地方,去前进的过程当中还是有意义的,被有些人觉得可笑也是有价值的。对我而言,这些是我坚持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我非常感谢整个调查过程中的这些老师们,他们始终和我站在一起支持我,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是非常难、非常痛苦的,但至少我们整个院的老师都在非常认真地去做这些事情。包括我们院长高毅勤老师昨晚看到这些来问我,我说明天上午我们正好要开年级会议,在会上请同学们讲一讲。他说要不要我陪你一块去担当?我说在同学们面前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我们每个人在同学们面前都站得直。
在这个过程中我实际还想告诉大家,不管别的地方怎么样,但至少在化学学院,大家也许觉得学习很辛苦,也许觉得搬砖很累,但请相信化学院的老师们正在努力地给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当然这个环境里面也许有些地方大家会不满,大家可以提出来。正如这次考试也是一样,存在很多制度上的漏洞。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每个被抓住作弊的同学名字是要贴在北大三角地橱窗里面的,比如北大 85 级化学院裴坚在考试过程中……不用看我我肯定没有被贴过的。现在不知道从哪年开始不让贴了,为了保证这些过程是不可辩驳的,所有这些程序我们需要请律师来参与,最后每个条款要靠到学校校规校纪里面怎么处理。有些同学觉得,为什么处理这么长时间,觉得裴坚好像要无声无息地把这事拨过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包括昨天下午还要跟律师去讨论,到底哪些东西应该怎么样去处理,都是非常麻烦的。
有些同学可能对结果不满意,我觉得这次不是我们一定要把谁谁谁揪出来,更多的是需要让我们去反思存在什么样的漏洞和缺点。我们要去思考怎么样能让这个园子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完善。包括前两天我跟学校建议,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考场上老师监考力度不够,以及考场上隔位就座的距离太短。我跟学校也说过,闭卷考试为什么会有作弊,因为他打一张小抄所有答案都有了,这说明考卷和试题设置得很不合理。为什么考卷都是一些机械的背诵,为什么不能考察灵活的思维方式?我们如果把制度上做得更完善、更准确的话,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包括犯错误的同学,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有些老师的错误、制度上的错误,让大家觉得我做这件事情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别人也作弊了啊,你看裴坚作弊了,那我张洁也试一下啊。实际上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管怎么样,实际上我们每位同学在这件事情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已经花费了大家一节课的时间,大家在这个园子里至少还要再学习三年,我不用说得太多了。我上次在北大保研夏令营的时候,举办面试之后,在自己朋友圈里发过元培校长的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有的人来这个园子三四年只是为了考试,平常天天玩,考试前赶紧把讲义拿出来,考完就把这些束之高阁,毕业了放到旧书摊,能卖的都卖了,这样又能学到什么。 (蔡元培校长的原文: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我想还是奉劝在座各位同学来到这里能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做事,好好地做人。我相信你们。如果你们都没有希望了,我觉得这个社会也就没有希望了。
谢谢大家。
在北京大学,中国的最高学府一帮精英们团伙作弊现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公众号下方留言讨论。
2017—2018学年夏季学期,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人文学院首次开设《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公共选修课,选课对象为国科大在校研究生。2018年9月11日,在上一学年选修了这门课的158名同学,同时收到了一封来自课程网站的成绩公告。这是一封文言文邮件,它让还没查成绩的同学读完瞬间“忐忑不安”。对于违反期末作业“原创文学作品”规则而被判零分的同学,这封邮件像是一次宣判,“此分不改,勿念”,掷地有声。
文言文成绩公告据了解,《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由国科大人文学院苏湛副教授组织开设,课程同时邀请了多位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进行讲授,旨在介绍现代科学文学与影视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科幻产业的发展状况。该课程共18学时,1学分。最终,22位同学被判零分,占13.92%。原因很简单,因为抄袭了其他文学作品,违反了期末作业“原创文学作品”的要求。
公众眼里的国科大,以理工科见长,但是,校园里也有很多对文学创作感兴趣、具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国科大人文学院首次尝试在夏季学期开设这门系列讲座课程,就是想为这部分同学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让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不但“魔幻”而且“科学”。同时,这门课也是国科大“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融共生教育模式的新落点和新探索。
《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程概况
该课程课件中的原则性忠告
写这封文言文成绩公告的,是该课程主讲老师苏湛。接受“国晓薇”(澎湃新闻注:国科大官方微信小编)采访时,这位“80后”年轻教师特别多次提到“原创”两个字。据苏湛介绍,该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考勤占60分,期末作业占40分,一旦发现抄袭,该课程成绩取消。“有同学在提交作业时,特别解释说道‘老师我不会写小说,我就写了一些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苏湛说,这种作业不属于科幻创作,但是依旧给了学生及格分。
“苏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科幻作品要原创,我们不能抄也不敢抄,因为他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太广了,有可能一眼就能识别出来。”选修了这门课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余欢(化名)说,当被问及成绩,“90分,和同学们的分差不多,其实大家的写作能力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倒是老师会给每个同学的作业一份‘定制’的评语。”这份“因作业而定”的评语,足以见苏湛的重视和用心。余欢补充说,“老师的评语和他平时的风格挺像的,很平实也很直白。”这位有着“福尔摩斯”穿衣风格的“80后”老师,在余欢眼里既有趣又严格。
高分作业评语
不仅高分学生有成绩有评语,0分的学生,苏湛也给了他们评语——抄袭的出处。对于抄袭,苏湛的标准是这样的,“大段文字一模一样才算抄袭。而且是经过反复比对,确定了原作者、原始出处,作者肯定不是你的,才认定是抄袭。”这份有理有据的惩戒,让得到抄袭出处评语的汪同学(化名)追悔不已。“夏季学期选课时我已经开始在研究所做科研了,期末的时候特别忙,原以为应付一下就过去了。”现在,汪同学已经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这种做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据了解,被判0分的同学中,像汪同学这样已经到研究所做科研、顾不上回雁栖湖校区上课的同学并非个例。
0分作业评语“科幻课、0分、文言文邮件”,在国科大校园里也受到热议。刚刚入学的2018级计算机专业聂同学说,他非常赞成苏老师的做法。“给0分是对的。”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老师不光要授业,更要传道。学生不光要修学分,更要修品行”。他说,“有些同学为了拿到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在作业上借鉴学长学姐的。说是借鉴,其实就是简单改改交上去,这样有违诚信。”
资环学院2018级研究生崔亦凡在网上看到关于这则新闻报道时说,“抄袭本身就是不对的,这也是对认真做作业同学的不公平和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