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小姐和黄小姐
关于这个浮华世界的小角度研究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蓝小姐和黄小姐

扯白||虽然很老套,但是爱就是我们碳基生物的力量

蓝小姐和黄小姐  · 公众号  ·  · 2025-01-22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岁末和老友们相聚,大家多少都感觉到过去这一年都有点累,大环境的变化让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感,有很多事,都不是凭借着聪明理性就能够超越的。 时常不知所措,力不从心,到头来,那些难捱的时刻,居然都是凭着爱给予的力量扛过去的。

没错,虽然很老套,我也得说, 爱就是我们碳基生物的力量。

这种爱,有对自己的照拂,也有来自家人朋友的体谅,出处不一,但都会 在某些时刻,带来确定的安慰。

那天和黄小姐做直播,等化妆时,看着镜子里略显疲态的自己,想到堆积如山的事务,加上急景凋年里难免的茫然,心情灰蒙蒙的。 黄小姐坐在旁边,忽然说了一句: “没事的,不用急。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体察到我的心情,其实像这样的安慰,她过去也经常对我说,但彼时忙于冲锋陷阵的我,只当一句泛泛的安慰,在意念中接收一下,立即又盘算着马上要干什么去了。

这一次,在乱糟糟的化妆间里,她这轻轻的一句话像一个拥抱,给了我很明显的包裹感,我的心安稳下来,感受到有渗透性的温暖。

我真高兴,她在那一刻这么对我说。让我知道,她在那里。

爱是有用的。

这么说是因为我年轻时有一种虚妄的傲慢,认为爱是个好东西,能够锦上添花,升华人生,但是,它不太“有用”。它既不是方法,也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还有点渺茫,如花非花雾非雾,稍纵即逝,难以把握。

读《三体》时看到“程心”这个人物,我单方面将大刘引为知己。你看程心这个人,满嘴都是爱,也确实不缺爱,但一点用处都没有啊。她娇弱,易碎,同理心太强,无法直面人生,却被委派直面最为现实的生存问题,最后搞砸了全世界,毁灭了太阳系。

“圣母”因此成了一个讽刺,我想这也是大刘不方便言说的本意。但在当下,我想起程心,开始怀疑自己误解了大刘的用心。人类这样的碳基生物,并不总是无所不能,虽然我们孜孜以求,不断发展,但突然冒出个三体人,技术上就将我们完全秒杀。

相较于简单粗暴的三体人,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超能力,“爱”。

它是真正的诺亚方舟,在身强力壮顺风顺水时,它好像不能帮你做什么,但环境改变,你开始感觉到自身弱小,孤立无援,爱能瞬间撑开羽翼,让你内心坚定手心温暖,它是独属于人类的技术爆炸。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和好友杨杨说起这些,她很热切地呼应,说这也是她这一年最为强烈的感受。

2024年开头杨杨就不太顺。年初她父亲脑梗瘫痪在床,17岁的女儿青春期又高考在即,起初她奔走于她的“老”和“小”之间,风尘仆仆,内心惨淡,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这一年。但岁末时候她说她还好,她的“还好”是因为在这样低气压的处境中,她撞到爱的气囊。

这个气囊是母亲给她的。曾经杨杨一直和母亲不太对付,她母亲一辈子争气要强,对她这个女儿,也是苛责多过鼓励,看她眼光常常是审视的。杨杨感觉自己更像母亲一个不太成功的作品,感觉不到爱。表姐跟她说,其实你妈妈是爱你的。她在心里冷笑一声:“啊哈,可是爱在哪里呢?”

等到杨杨能够离开母亲,开始刻意地不和母亲联系。有时会很孤单,她安慰自己,人和人是讲缘分的,和母亲的缘分就这么多,不被爱也能好好长大。

父亲的病倒,让她无法避免地和母亲有了更多接触。从发现父亲发病时的恐慌,到治疗时在医院里陪床,后期给父亲喂饭喂药洗澡穿衣……都要她和母亲共同承担。

她开始发现母亲身上那些被忽视或者说被掩藏的品质,果断,坚定,承压能力强……同时也发现母亲对她的信任与依赖,但这并不会让她有压力,因为母亲同时也表现出,愿意接受她的一切。

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母亲总是叫她去休息,她亦然。 有时候她是留下照顾父亲的那个,辛苦归辛苦,她更惦记的,是被她推走的母亲,会不会因牵挂着她而难以入眠? 她进一步想到,母亲照顾父亲时,大概也会像她牵挂母亲这样牵挂她吧? 心酸的同时,她竟有些开心,好像有一样她以为已经丢失的东西,被找回来了。

她和母亲再不是话不投机,她们像战友,也像姐妹,在最艰难的时候,一起回忆父亲曾经的好,互相打气。她们就靠着这样的爱,捱过最艰难的时光,如今父亲的状况有所好转,那段磨难中的相互体谅,帮她们确定了爱在那里。

你看, 爱不是天然就存在于那里的,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够带来确定感。

母女之间的爱,有时候也是靠女性那种共同的懂得实现的。曾经苏青给张爱玲写约稿信:“叨在同性”,张爱玲看了笑起来,觉得苏青是有意搞笑,但我现在想起来,觉得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近处的女性可以互相懂得,乃至关怀,有时候,不在一个时间层面上的女性,也能凭借着这种懂得和关怀,实现爱的流动。

最近在读一本讲明代清初才女的书《闺塾师》,其中讲到三个女子的故事,黄山女子陈同着迷《牡丹亭》,时常在书页间写下批注。后来她生了病,母亲认为阅读耗神,把她的书都付之一炬。她的乳母救回了《牡丹亭》第一卷,在她去世之后,乳母将这本书连同一双陈同亲手做的鞋,卖给了她的未婚夫吴山。

吴山很喜欢陈同留在《牡丹亭》页边的“亦痴亦黠,亦玄亦禅”的文字,为第二卷的消失感到惋惜,但也仅仅止于此,他还能做什么呢。

后来他迎娶了另一位才女谈则,谈则读到陈同的评注,大为倾心,不能释手。有人试着让她背诵,竟不差一字。她模仿陈同的手笔补评下卷,“其杪芒微会,若出一手,弗辨谁同谁则。”

在谈则的接力下,有了一部完整版的《牡丹亭》批注。这部书流传出去,整个杭州的文学圈都为之瞩目。然而婚后的第三年,谈则也去世了,吴山是在十多年后再次结婚,新娘为古荡女子钱宜。

钱宜阅读《牡丹亭》上这些锦心绣口的评注,“夜分灯炧,尝欹枕把读”,她忽然就不快乐起来,她对丈夫说,若是这些文字不能够得以发表流传:“夜台有知,得无秋水燕泥之感。”她表示愿卖金钏作为出版经费。

这本书终于印了出来,她写了这么一段话:“因向花前酹酒,呼陈姊、谈姊魂魄,亦能识梅边钱某,同是断肠人否也?”

三个美丽灵魂的契合是如此动人,但最打动我的,还是这三个女子,由爱引发的行动力,让无数女性感觉到:“你就在那里。”

《牡丹亭》不是才子佳人戏,杜丽娘想要的,是那个年代女性所没有的自由。“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她爱上梦中之人,其实是自己的想象,是她对于自由生命的热情。这热情让她无法活下去,死前她揽镜自照,画下了自己的肖像。

这种种行为背后,就是对自我的感知和打量,也是一代代女性为这故事魂牵梦萦的缘故。明代才女冯小青曾经写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只是在那个年代,女性这种心绪被看得无足重轻,据说冯小青也曾为《牡丹亭》写下评跋,最终湮灭不见。

而这次不同了,陈同起头,谈则延续,钱宜助力,三位女子偶然的缘分,让她们形成这种动人的联结,爱转化为行动,让那些珍贵如珠玑的女性文字流传下来,让我们看到前世的姐妹,这是女性共同的精神财富。它能突破血缘关系,在更为广大的人类间传递。

爱是能够给我们带来确定感的“有用”之物,创造出各种能量,从瞬间的温暖,到萦绕心间的懂得,乃至跨越时空的文化传递。

我对“爱”有这种改观,可能因为在过去,我把爱视为一种单方面的情绪。而现在在我心中, 更长远的爱应该是一种“联结”。

如稻盛和夫所言,在这个自然界里,在这个宇宙中,流淌着“爱”这种慈悲心,即流淌着关怀的意识。

它一定是有表达的,但表达并非单方面的自我感动,而是让对方能感知到的同时,也让自己舒适。简单地说,就是你要去做,要让爱流动起来,让这个爱被世界感知到。具体到我们的日常,就是要让对方确定地感知,爱就在那里。

人与人之间产生温暖的互动,让爱在一瞬间成为缠绕的绳结、连动的纽带、或是一把扣住彼此的锁,爱让当下充满欣喜。

最近看了一个令我触动颇深的爱的演绎,一则很感人的小短片,Tiffany与新晋代言人唐嫣携手带来的新春微电影“爱,无所不在”。

它开头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如何确定爱在那里?”

这是关于“爱”最核心的问题,我开始会觉得爱的缥缈,不就是因为我所以为的爱,是那种不能确定的爱吗?爱不是心里有就行,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定下来。

故事线是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一起长大的姐妹,幼年时相拥而眠,会为对方戴上美丽的珠子手串,那时,爱是那么确定的一件事。

但在时间中各自有了消磨,无法再像幼时那样心无芥蒂,距离渐渐产生。

甚至你拧开门把手的那一刻,心中都会犹豫:她,还是爱着我的那个人吗?

某种无力感会让人任由这种隔阂延续下去,但她们的关系并不是,她们会想要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那一句 “嗨,又是我,我好想你。 ”一定常常在她们的对话之中,无论发生什么, 爱,是解开心结的勇气。

“爱是不想有距离,爱是放手,但也会留下心扉敞开,这样我们便总是能和等候着我们的人重聚。”

我喜欢片中那些温暖的场景,家常菜,贴心话,一茶一饮以及送对方心仪的礼物,这些都能让爱确定下来。

爱的表达需要真诚,也需要合适,对于如我这样对亲近之人随口说想念说爱多少有点心理负担的人,有时候一份合适的礼物,才是让自己也让接收爱意的人更舒适自在的表达。

再加上有时漫长的时间与遥远的距离会模糊真实的爱的温度与分量,让爱变得没有那么直观,一件可观可感的特别之物,就放在贴近脉搏与心跳的位置,爱会在滋养中变得更佳清晰。

以我自己的习惯,这样一件爱的礼物,是能够一直带来陪伴的日常珠宝自然更好,特别是临近春节,想起要感激的人很多,迫不及待想要拥抱的人也很多,有趣的珠宝会带来浓重的“珍视”感,让爱的浓度更高,也为当下的美好添上闪光。

很碰巧的,今年春节我还真遇到了能够将这样美好的寓意传达出来的有趣珠宝,来自 Tiffany ,在国人心中一年到头最隆重的值得珍视的时刻,Tiffany让 爱的联结与祝福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起来。

前阵子和我的母亲大人逛街购置新年新衣,试来试去总感觉衣服脖子位置少了点什么,看到 Tiffany Lock系列新春特别款红宝石项链 ,感觉一下子就对了。

这条项链的灵感之源是Tiffany古董珍藏库中的挂锁,寓意着爱的永恒守护。而在中国的新年新气象,能够带来好运气与好心情的“红运锁”,意头又无比美好。原来“锁”的美好寓意在东西方都有共通。

我记得曾经自己还是个过分活泼让人担心的屁孩,家里长辈就送过我一把“挂锁”,希望你自由长大,又想随时守护不要受伤。

如今我也少病无灾地长大,有能力去回馈曾经守护自己的人,我把它送给了妈妈,盈盈闪光的红宝石与温暖的玫瑰金色相扣,希望能够“锁”住她的健康和快乐,长长久久的每一年都一起度过。

农历蛇年,还值得拥有的是Tiffany特别版的 Elsa Peretti®系列Snake手镯 ,都知道我有多爱Elsa 女士,Tiffany 的Elsa Peretti®系列总有一种不落凡俗的空灵,全新的Snake手镯与戒指,实物上身会比图片看起来更美,灵气更足!

纤细蜿蜒的曲线缠绕在手腕和指尖,与身体自然的线条呼应,末端的三枚钻石轻盈收尾,我甚至觉得它有一种中国书法般的流畅与灵巧,果然美物的灵气都是共通的。

还有 Jean Schlumberger by Tiffany 系列的十六石戒指 也特别有意思,金属交织的纹理,一下子让我想起衣物缝补时交织的丝线,家人总会第一时间细心注意到那些容易被我糊弄与忽视的细节。

很巧合的是,十六石的灵感同样也来自Jean Schlumberger的家族纺织传统,藏着一份关于家的爱意,而串联在“X”形金属纹理间十六颗圆形明亮式切割的钻石,将那些细枝末节里的关心织成一种永恒。

Tiffany的经典珠宝系列放在在新岁之际,也特别合适化作一句句诚心赞礼, HardWear系列 赞颂新年的成长,从蜕去旧的壳,走向新生活;而绳结造型的 Tiffany Knot系列 ,柔软缠绕,却凝结有力,像是被温柔的年月祝福。

这些元素既是新年的祝福,也是爱的具象化呈现,更是值得我们一直去珍惜与学习的东西。在蛇年新春之际,你会把哪一种祝福,献给岁岁年年让你归心似箭的人呢?

推荐: Miss L&H出品||你们等的,超有“过节的喜悦”的冬日限定福袋!
上文: 扯白 || 文艺女神金敏喜怀孕,她和洪尚秀可比当年巩俐张艺谋勇啊……


作者:蓝小姐
责任编辑:阿碗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