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都市报  ·  车辆触雷!俄罗斯一地区负责人阵亡 ·  3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车辆触雷!俄罗斯一地区负责人阵亡 ·  3 天前  
国防部发布  ·  歌曲MV丨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为什么不能100%舍身来帮助亲人?

请辩  · 公众号  ·  · 2019-05-09 13:24

正文

蔡叔好,我的弟弟7年前借了县城里当地一霸的高利贷,父母为还债已经倾家荡产,而且还了100多万之后发现,还有没还完的,后来就不再替他还了。


我是姐姐,普通工薪阶层,当时已成家,就把之前父母给的连同自己手里的一共十几万给父母作为支持。


弟弟是88年生人,从那之后就离开家,一直在省会城市周边打工,但始终没往家里寄一分钱,反而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经常找家里人,甚至找能联系到的各个亲戚借钱。


近两年,家里跟他基本断绝了经济联系,但是父亲心软,有时候还是会给他一点钱。这几天,他又到处打电话,想借钱。我始终没回复,也没接电话。父亲也选择关机。


我知道,他是成人,应该自己负责。但他每次没有一句实话,每次借钱,都说得很严重,说要死了,或者要被别人打之类的。出去这几年始终不思悔改,一直在夜总会酒吧之类的地方工作。我想帮他,但有心无力,目前只能避免他影响到我自己的生活。父亲因为他的事,在家时都不愿出门见人,这两年才好些了。


他对于我们一家来说,在心里都是一个沉重的结。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面对,目前只能选择回避。多谢!




你好,我很理解你的处境。


你遇到的家庭遭遇虽然属于少数,但关于“该付出多少比例的自我给亲人”其实是个共性问题。


其实你的“自我”内心不想帮弟弟还,之所以矛盾,是出于两个原因:


1.他是亲人,我希望他好;


2.不帮亲人可能会在道德上受到指责,无论是被自己还是被他人指责。


从你们的心路历程和行为表现来看,这两点带来的还钱动力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人是权衡动物,这两点带来的动力和你对自己利益的“剥削”其实就放在天平的两端,当剥削过度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值当”的想法,“久病床前无孝子”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中国人喜欢把家人之间的关系揉在一起,这是特殊文化的产物——我们的小农经济持续时间特别长,在小农经济里,家族抱团是成功的核心,所以面对亲人要付出所有,这样的团体才能更好地存活。


可事实上,你是你,他是他,你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在陌生人合作甚至比家人更多的今天,你应该明白你们之间除了血缘和有共同的一段成长经历以外,什么都不是,后者你跟同事、同学、要好的朋友之间也有,而前者是一个被人为赋予了情感关系的关系(详见《认知突围》书中关于血缘的描述)。


有人说,家人就是要互相体谅,互相帮衬,互相付出所有。


我有个最简单的问题:你的弟弟在借钱的时候、问你和你父亲要钱的时候、决定努不努力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当你们是家人?有没有想过给家人帮助或至少不给家人带来麻烦?


如果他把你们的需求放在后面,先满足自己“懒”、“赌”、“玩”之类的需求,同样是家人,为什么你就必须把他的需求放在你自己的之前?好好想想。


互相体谅说的是互相,没有互相,这种鸡汤就不合逻辑。


你说了,你知道成年人应该为自己负责,但你还是想“帮他负责”对不对?


帮人负责分为两种情况:


1.帮助他达到更容易为自己负责的状态;


2.帮助他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


前者指的是帮助他建立对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他扩展能力圈,让他有能力有意愿撑起自己的人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