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双子座可以多出门活动,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  15 小时前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双子座可以多出门活动,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  15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不给就捅死你!”司机李某,已被抓获 ·  昨天  
自贡网  ·  @自贡人,3月起看病不用再交这笔钱! ·  2 天前  
煮娱星球  ·  他出圈的方式竟然是进局子···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这对儿...也离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渐近投研

水往高处流:2%的人掌握80%的财富?

渐近投研  · 公众号  ·  · 2024-04-05 18:54

正文

《宏观投资笔记》系列专栏 · 第6期




几句话、几张图,一些有意思的趋势、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1、2%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肯定不是财富集中度的终点。 每年招商银行的年报里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那就是金葵花客户的财富变化情况。作为中国最老牌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招行的数据算是为数不多可以让我们窥探高净值人群财富分配的一个窗口。


今年的数据出来了。招行目前零售客户1.97亿户,其中净值比较高的金葵花客户占2.36%,但这2.36%的人持有的资产总额却占到了总体的81.22%,粗略点说,就是2%的富人掌握了80%以上的财富,这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如出一辙,甚至更加集中。


原因很好理解:长期来看,在任何国家,劳动性收入都跑不赢资产性收入。 中低净值人群持有的资产少,主要依靠劳动(打工)赚钱。高净值人群持有的资产多,主要靠资产增值带来的收入。而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放缓,货币宽松和通胀是大势所趋,这更有利于资产性收入的增长,而劳动性收入不仅很难跟上通胀的节奏,实际财富甚至可能受损,尤其是近年来货币主义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


国内财富集中度提升最快的就是2008年到2016年,招行的金葵花客户资产占比从54.92%大幅提升到80%以上,核心就是因为房产和股票等资产大幅增值,让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远远甩开了其他人。简单来说,那时候靠工资每年增长个10%都算很优秀了,但买房的人房价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财富一下子就拉开差距了。


不过,从2017年之后,这个集中度似乎逐步稳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房地产逐步见顶,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产,大部分在2017年之前就一步涨到位,后续波动加大,这使得过去最重要的一个赚钱引擎熄火;二是股票市场在2021年之后持续走熊,2019-2021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是扩张的,占比也有所提升,但2021年之后又开始回落,主要就是A股表现不佳,使得基金理财等金融资产明显缩水。


这两个因素都对高净值人群冲击更大,而对其他人群冲击较小。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这个集中度还会提高吗?大概率是的。本质上,近三年高净值人群财富占比的下降还是周期性的,房地产目前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而金融资产目前处于周期性的低位,未来几年有望改善,这将带动财富集中度再次回升,2021年的82.15%肯定不是最高点。



2、央行有一项特殊资产久违的增加了1600亿,疑似“救市”资金。 除了大家关注的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还会有一些“半公开”的动作,所有这些操作都能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找到线索,因为只要央行投放了货币,就一定增加了负债,那在资产端一定也会同步增加,而具体增加在哪一项就反映了央行把货币投放到了什么地方。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讲过,央行资产负债表里最值得关注的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所谓其他存款性公司,指的就是除央行之外的能够吸纳存款的金融机构,包括各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央行正常的公开市场操作或者PSL等创新工具都会体现在这一资产项下。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小项目值得关注: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所谓其他金融性公司,指的就是那些不能吸纳存款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券商、保险、信托等市场化非银金融机构以及一些特殊的金融平台,比如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一般来说,这个项目很少增加,因为央行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并不通过这类机构执行,只有极少数非常时期的“应急操作”会体现在这里。


历史上,这个项目只有两轮明显的扩张,都是非常时期的“救市”之举。 第一轮是2002-2006年,央行多次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再贷款,支持其接收四大国有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累计规模超过2万亿;第二轮是2015年股灾期间,央行给中证金提供2000亿再贷款,然后由中证金向各大券商提供了2600亿信用额度,用于增持股票,相当于间接救市。



眼下我们可能正在见证央行的第三次“救市”。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出现了久违的扩张,两个月增加超1600亿。节奏上看,这和今年以来国家队下场买ETF的时间差不多,所以这部分资金很可能是央行给国家队的信用支持,这是2015年以来第一次。和2023年相比,这无疑给市场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安全垫,尾部风险大幅缓解。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大盘权重,并不是针对全市场。


3、房地产下行对“政府财力”的拖累加速显现,财政还需要进一步加杠杆。 超强的房地产宽松并没有带来超强的复苏, 相反,2024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几乎是历年最差,30大中城市累计销量相比去年同期还下滑了45%。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只会影响金融市场,还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过去1年的累计土地出让金只有不到5.8万亿,相比2021年超过9万亿的峰值少了3.2万亿。


作为地方政府性基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过去占比超80%), 卖地收入的下滑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的“第二本账”严重缩水,进而影响了地方基建等公共支出的力度。 虽然增发了不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但也只能弥补一部分资金缺口,整体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都大幅下滑,过去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仅10万亿左右,2022年峰值超过12.7万亿,也少了差不多三万亿。



接下来这种情况不仅很难好转,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核心是因为土地出让金是一个滞后变量,一般滞后于销售和投资1-2个季度。比如,本轮房地产周期中,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基本是在2021年二季度见顶,而土地出让金基本到了2021年三季度才开始转向下行。而目前的情况是,房地产的销售、新开工、投资都还没有企稳,尤其是开工,最近1年的新开工面积才9.1亿平米,比2021年的峰值23.2亿平米少了60%,而且还在持续下滑。


这很好理解,之前我们讲过很多次,这次房地产下行不是简单的周期性问题,而是长期的供求基本面变了,很难靠刺激政策扭转。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接下来房地产对地方财政以及整体政府性支出的拖累还会继续,这也是不断增发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原因,如果房地产迟迟不好赚,下一步政府加杠杆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双子座可以多出门活动,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15 小时前
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  ·  双子座可以多出门活动,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15 小时前
煮娱星球  ·  他出圈的方式竟然是进局子···
3 天前
煮娱星球  ·  这对儿...也离了?
3 天前
阅尽天下沧桑  ·  世界上难找的民间偏方!
8 年前
唐唐频道  ·  只要套路玩得深,人生处处都是坑~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