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2分,票房5.77亿。
评分和票房说实话不算高,让大家觉得惊讶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
王晶
。
说他是“烂片之王”,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澳门风云》系列、《王牌逗王牌》、《降魔传》,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所以,《追龙》上映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对其抱有期待,结果到成了“黑马
”
。
网友表示“太吓人了,这片竟然是王胖子拍出来的...王晶认真起来,还是厉害的”。
两年后的暑期档,续集归来——
《追龙》的成功,王晶明显膨胀了,上映前在微博立下flag。
“又认真了”的他将《追龙2》的票房目标定在了
20亿
。
20亿是什么概念?
举两个例子就够了,一个是《海王》,一个是《复仇者联盟3》。
《追龙2》究竟凭什么夸下海口?好奇心驱使我在上映第一天便前往观影。
先说总体观影体验:
这次王晶是“正常发挥”,豆瓣评分不及格一点也不冤。
《追龙》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是王晶打了一个翻身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情怀
。
因为从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王晶少见地夹带私货,充满了对上个世纪某殖民时代香港的致敬。
《追龙》里长达一分钟的九龙城寨长镜头
《追龙》成功的错觉,让王晶有了打造系列的想法。
这也是他一贯的套路了,第一部卖得好,就会有第二部,第三部,
一直拍到观众不想看为止
。
这一次王晶既想打造新故事,又想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系列。
所以在电影开头,直接简单粗暴地用上第一部的素材剪辑,配上一句
“一个年代,怎么可以没有一两个枭雄出现呢?
”
将两部电影强关联。
要蹭自己第一部电影的热度,显得王晶还是不够自信。
没有自信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一部故事和“追龙”没有一点关系。
如果非要说有,那大概就是这一部的大反派叫
龙志强
(
梁家辉 饰
)。
2017年《追龙》的好看,在于情怀,还在于有真实事件做打底。
一个是潮汕混混伍世豪,来到香港讨生活,一路打拼,做到了当时香港最大的毒枭;
一个是功于心计的探长雷洛,小心周旋在英国人和华人上司之间,并瞅准一切机会攀登权力顶峰。
跛豪和雷洛,一黑一白,相辅相成,亦敌亦友,成了那个波云诡谲时代的两大枭雄。
《追龙2》依然想走的是同样的套路,王晶选的原型人物同样具有时代代表性:
世纪贼王张子强
。
张子强曾经策划过绑架著名香港富豪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香港富豪郭炳湘,获得数亿港元赎金。
他犯罪所得金额之高曾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不论是张子强的发迹成长时期,还是绑架李嘉诚长子或者郭炳湘嚣张至极的时候,《追龙2》都有太多太多故事可讲。
但这些能吊足观众胃口的“高光时刻”,竟然全部通过开场的快速剪辑呈现。
结果接下来的故事只剩下冗长和乏味,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个退休贼王的生活。
不可否认,王晶的野心很大,想要将龙志强塑造成第二个枭雄,可惜功力不够了。
在人物塑造方面根本无法和第一部相提并论。
《追龙》里伍世豪为什么会成为大毒枭?很简单,
讨生活
。
为了生活,要去给黑社会充数打架;为了生活,要给黑道老大当小弟帮兄弟还债。
主角不再光明磊落,一切都是生活所迫。
因为真实,才能让观众产生同理心。
加上当时香港的大环境,鱼龙混杂,混乱不堪,英国人统治下的皇家警察贪婪无度,甚至与黑道相互勾结,搜刮民脂。
正因如此,跛豪的崛起才配得上
“时势造英雄”
。
《追龙2》的背景设定在香港回归前,龙志强趁香港英政府不作为,屡犯巨案。
但全片下来龙志强这个角色完全没有让人感受到
“枭雄感”
。
如果说前期还能说得上是阴险狡猾,但从中期开始智商急剧下线,结果在一波强烈的“主旋律”渲染下只会让你觉得他“罪有应得”。
尽管梁家辉的演技让人挑不出毛病,但终究还是因为格局太小,发挥有限。
时势都没有了,拿什么来造英雄
。
论卡司阵容,《追龙2》的阵容比第一部豪华许多,这一点在前期宣发上一直强调:
四大影帝同台飙戏
。
看完你才会发现,这分明是虚假宣传啊。
因为梁家辉、古天乐、林家栋、任达华四个压根就没有“同台
”
过。
任达华作为
何天
(
古天乐 饰
)的上司,存在感几乎为零,对剧情发展也没有任何推动作用,换成苗侨伟或者任何其他老演员同样可以。
林家栋饰演的
博士
,从他开始向何天透露自己要复仇之后,基本已经猜测得到他最后会反水,毫无惊喜可言。
何天作为片中唯一和龙志强对立的正面角色,光伟正得不像个人。
所有人的人设都非常脸谱化和工具化,全部沦为推动剧情的扯线木偶。
第一部是两大枭雄的对决,第二部则是警匪正邪的对决。
相比下宿命感和
传奇色彩
少了,虽然有何天卧底龙志强团伙被中途识破的反套路情节,但奈何之后的剧情发展完全建立在龙志强智商不断掉线、何天打不死的主角光环之上。
最突兀的还是邱意浓饰演的
“兔兔”
,这个被王晶力捧的“晶女郎”,宣传上一直将她定位为“第二个邱淑贞”。
但在电影里的表演实在太尴尬了!!
波浪发、咬唇、含着棒棒糖满目含春,这些早已成为邱淑贞的招牌风格。
邱意浓刻意模仿,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角色本身只是硬塞进剧情,前后人物转变全无,明明只是龙志强的一个手下,看钱办事,但最后偏偏帮龙志强挡子弹死去,两人突然就来了一番深情告别。
但两人之前却一点感情铺垫也没有。
这比第一部徐冬冬饰演的玫瑰最后替伍世豪死去干瘪得不要太多。
她唯一让人记住的就只有色诱贺不凡的那场香艳戏码了。
诚然,香港电影对类型片的掌控已经驾轻就熟,王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非常明白观众喜好——枪战、爆破、追车、美女。
王晶曾经在采访说过:
电影对我来说是生意,并不是艺术
。
他将所有观众喜欢的元素全部揉进一部电影里,做成了大乱炖,以为加点自己的小聪明观众就会照旧乖乖买单。
本以为《追龙》的超常发挥,王晶会乘胜追击,好好拍电影,结果还是我们想多了。
王晶还是那个王晶!
现在我们评论港片,总离不开情怀。
没错,港片需要情怀,我们需要情怀,总有些情怀永远不会过时。
但一味消费情怀,不用心去创作,只想追忆昔日的荣光。
香港电影的复兴注定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