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实践课堂——公卫学子走进靖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川大“学生造”第四颗!成功发射入轨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川大“学生造”第四颗!成功发射入轨 ·  昨天  
BNU统计  ·  统“济”社区|宿舍文化节预告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金秋辩论|武汉大学第三十六届珞珈金秋艺术节之 ...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周报|第141期:本周焦点&学情周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丨群星闪耀西子湖畔——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纪实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5-21 10:06

正文


群星闪耀西子湖畔

——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严红枫 陆健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1日 01版)



浙江大学校园鸟瞰。马绍利摄/光明图片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

总书记充满信任、期待的谆谆话语,让所有的浙大人意识到:成为中国的著名学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

“必须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广聚天下英才。”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说,人才是浙大成为中国著名学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核心内容。


人才辈出

站在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首历史,曾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浙大,在其历史发展上,可谓群星璀璨,交相辉映。

林启、陈独秀、蒋梦麟、竺可桢、马一浮、李政道、谈家桢、苏步青、王淦昌、钱三强、程开甲、谷超豪、叶笃正、路甬祥……他们怀抱科技救国、教育强国的信念,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第一台高纯硅烷气及多晶硅生产装置、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第一台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为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浙大人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第一。

回望历史,作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浙江大学正是因为广聚天下英才,才实现了百年传承发展。


广聚英才

浙江大学吹响了人才集结号。

一系列人才“新政”紧锣密鼓出台:实施“求是讲席教授”“求是特聘学者”制度,发挥资源组合和激励效应;推出“百人计划”,建设高层次人才后备梯队引进与培育制度,试行教师长聘制;对接国家人才计划体系,合理调整人才薪酬结构和水平;针对“引进”与“本土”人才待遇不平衡问题,出台高水平人才支持和培育计划;针对学术评价简单机械的“数论文”现象,建立“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评价导向,在职称评定中以标志性成果、国际影响力、社会贡献度等水平描述为主要考量……

正是由于这些措施,国际一流人才纷纷加盟浙大。

2016年9月,在“浙大欢迎您”的仪式上,60多岁的翻译家许钧教授说:“我一直在思考,到了这个年龄为什么要换新的工作单位,我想除了家乡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来浙大‘创业’。”

近5年,浙大新增院士6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46名、“长江学者”28名、“国家杰青”34名,“青千”“优青”等优秀青年学者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今年,新一批青年“千人计划”名单公布,浙大以40名的数量稳居全国高校第一。


更上层楼

近年来,浙大不断刷新历史:诞生了第一套悬浮三维成像系统、第一条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第一次实现可见光波段的生物隐形、第一次实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电液驱动和控制系统是盾构隧道施工中出现“失稳、失准、失效”三大国际难题的关键所在。在国家“863”和“973”计划的支持下,浙江大学攻关团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经过数年的攻关,发明了密封舱压力动态平衡控制系统,首次提出盾构掘进系统载荷顺应性设计方法等,突破了盾构国产化的技术瓶颈。

能源清洁利用创新团队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废弃物和生物质等低碳能源、降低能源利用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引领该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是国内外公认的领先团队。

人才带来科学成就的同时,也带动学科建设,浙江大学一些学科已形成较大国际影响,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发展的典范”。

在ESI学科排行榜上,浙大的1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浙江大学还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起重大交叉研究平台、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智库,人文、社会学科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1日 01版)

作者:严红枫、陆健

本文编辑:姜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