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月,美债市场走出现象级的上涨行情。
10Y美债利率从4.6%迅速下探至4.2%,期间无视所有利空,颇有些“行情选择消息”的味道。
比如,上周多家媒体报道,
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模型大幅下调25Q1美国GDP增速。
该模型预测25Q1美国GDP环比折年率-1.5%(前值2.3%)。市场一看,美国经济这是要技术性衰退啊,美债利率应声下行。
但其实,媒体不会说的是,“抢进口”才是GDP下修的主要原因。
在懂王关税落地前,美国制造业抢先进口,这对GDP形成抵减。剔除外贸部门后,其实美国GDPNow的变化很小。整体上看,美国经济(尤其是内需)并未出现明显弱化,“抢进口”形成了阶段性扰动。
美股的调整是一股新变量,但没有证据表明Mag7已经躺下。
我们在前期分享《
美股跌倒,谁能吃饱?
》中提到,美股走弱有利于美债。不过,海外有分析显示,近期美股的调整主要来自于“非核心资产”的部分;美股真正的“核心资产”——Mag7年初以来累计上涨5.2%。
中国科技新势力的崛起自然对中国是大利好,但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科技新势力已经强大到能让美股Mag7躺下。
Mag7不倒,就很难说“美国例外论”完全破产。
此外,黏性通胀会制约美债利率的下行空间。
“行情选择消息”背景下,近期美债市场Price in了很多美国经济放缓乃至衰退的预期,但其实通胀黏性的风险不可小觑。这包括关税的原因,也有消费者预期自我实现的因素。
一张最近热度很高的图分享给大家——懂王“二进宫”后,彭博编制的美国通胀意外指数显著上升,而经济意外指数快速下探,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滞胀形态。一般在滞胀场景下,美联储的降息空间其实是有限的,而美债利率曲线会重新趋向平坦化。
总结今天的分享:
1、美债利率近期的快速下行颇有些“行情选择消息”的味道。
美国“抢进口”是GDPNow下修的主要原因,这更多是一种节奏扰动。美国经济(尤其是内需)并未出现明显弱化。
2、美股的调整是一股新变量,但没有证据表明美股的“核心资产”——Mag7已经躺下。
3、笔者倾向于认为,本轮情绪调整引致的美债行情已经告一段落。
后续美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门槛其实挺高的,需要周五的非农显著不及预期(预期15w,前值14w)。或许做平美债利率曲线(如2s/10s、10s/30s)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