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恩数据
艺恩是泛娱乐大数据平台领航者,从电影数据情报为起始,并将产品与服务逐步渗透至泛娱乐产业;通过数据洞察驱动行业变革;整合多屏终端消费数据,为市场洞察、项目孵化投资、营销发行、渠道经营提供策略支持和运营辅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刚刚,「诺奖风向标」2025年斯隆奖出炉:2 ... ·  4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风投式思维:哪吒2和DeepSeek背后的共 ... ·  4 天前  
数据派THU  ·  李飞飞巴黎演讲:如果 AI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恩数据

零进度片单暴露人才缺口 电影市场急需“细分工种”

艺恩数据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7-06-25 13:35

正文

原标题:不差钱的中国电影市场还缺啥 需从细分“工种”开始

“当中国电影处于低谷时期,缺钱是最大问题;当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被资本过度青睐,变成了另一个问题。”19日,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刘嘉说,过量资本带来的利与弊已深深影响了中国电影市场。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有两个现象能为上述观点做出注解。

其一,有心人做了统计,前一年趁着业界峰会,上百家新影业公司争相发布片单,但一年过后,不仅项目启动不足35%,就连许多公司的名字也早已泯然江湖。

其二,阿里影业CEO俞永福重申了集团的定位,“不是要成为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公司,而是叫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此举被业界解读为“调整战略,从此专做影视界的‘水电煤’,以他们的技术优势来为其它内容的创造者赋能”。

一些所谓“新贵”离场,一些大佬“退半步”。资本在电影市场里的快进快出,从表面看,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潮汐有信;从本质挖,是内容创作的难以逾越———国内目前2300多家影视公司里,散兵游勇是绝大多数,要造就“百年老店”绝非一日之功。

零进度的片单背后,是人才缺口


如果排一张表格,将2016年的许诺逐一比对,结果是惊人的。去年上半年各类影业公司发布的片单超过500部,目前看来顺利开机的不足35%,甚至有半数处于零进度状态。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道出关键,“按目前的片单计划,中国电影还缺两三百名导演”。

2013年,青年导演郭帆33岁时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同桌的你》,2000万元成本获取了4.7亿元票房,而被视作新生代导演的重要力量。2016年他的第三部作品就接手投资3亿有余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著名监制、导演黄建新看来,郭帆就是中国电影人才捉襟见肘的一个缩影,“名导、大导都与大公司有约,都有数亿元的大制作在手,所以,催促着新导演尽快跳级成长,成了唯一解决办法”。还有人发现,去年备案的近3000部电影里,今年至少有200部已经悄然调整为投资更小、变现方式更灵活的网络电影、网络剧。

不仅导演、制片人满足不了密集片单,演员与后期制作等等也到处都有空白要填。新公司无论大小,都有这样的苦恼:“手上有钱,但找不到人,稍微出名一些的演员个个档期排满。”所以,“轧戏”、替身、抠像等技术手段在不少影视作品里取代了真演员,常被观众诟病;而编剧找“枪手”,导演只“挂名”,纵容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产品。

高度工业化,需从细分“工种”开始


阿里影业当年入驻电影圈时,引发“从此大家替BAT打工”的慨叹犹在耳畔。细看互联网巨头影业在过去一年的表现,阿里出品的《摆渡人》颇为典型———雄厚的资本支持,请来王家卫监制,邀来多位明星坐镇,但因其签约的作家导演不谙电影制作规律,遭遇大面积差评。

正如一位带着游戏IP入场的影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低估了电影,高估了自己”。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开始承认,电影不是手握几个IP和资本,就能在大银幕完美亮相的。从创意到成片,一部电影需要正常的制作周期,而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细分工种后才能成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