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博知识产权网
思博网是一家致力于促进知识产权行业信息交流与分享的网络社区。本微信号由专业团队打造,将以独到的视角和认真的态度关注知识产权诉讼和科技创新,欢迎关注! www.mysipo.com 欢迎您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思博知识产权网

专利代理行业深度调查——“猪上天的台风时代”

思博知识产权网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06-21 18: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无论是什么时代,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

雷军的这句名言在近两年被广为流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顺势而为,雷军和小米就是一则把猪吹上天的最佳例证。2015年,资本市场经历从未有过的波澜壮阔,“大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热浪鼓动着躁动不安的人们,“互联网+”的强劲之风又煽动起许多颗蠢蠢欲动的心。


传统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行业,也有人站在了猪上天的台风口:知果果、专利巴巴、知夫子、知了网、权大师、智慧岛等知识产权服务电商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登场,这些满怀热情和奋斗梦想的创业者,正力图用开放透明、高效低价的互联网思维在传统服务行业外搏得一席之地。

互联网的风口下挤满了人,传统行业内也悄悄刮来一阵“高端风”。在服务市场转一圈不管是几百人的大所或是十几人的小所,这年头业务领域宣传里要是没有诉讼、咨询乃至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这些高端业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专利事务所。

“在我看来,整个代理服务行业有些心浮气躁,迷失了最根本的方向。”国内某家顶尖代理机构上海分所负责人李静元告诉China IP记者,“这个行业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浮躁,还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沉淀。等风来的时候,也得找准起飞的方向。”


“互联网+”来袭, 今年的知识产权圈十足热闹


就在最近,行业新秀知果果、权大师两家电商与中细软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三国演义”:就中细软抢注“权大师”,知果果原本想借此炒作一翻,同时脚踏中细软和权大师顺利上位,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不专业,一招不慎摔了跟头,反而被踮脚的权大师成功逆袭。一场用炒作博人眼球的互撕闹剧,看客们在散场之前忍不住感叹:大战之后,死的是一众围观者。正如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受伤最深的是和其正。


不同于围观者的消极心态,创业者们则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信心满满。“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服务模式势必将被颠覆。知果果网要做的就是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将所有的信息透明化,用‘免费’让知识产权服务回归本质,将盈利点由前期‘跑腿式’的简单代理服务,转变为后期长尾服务,倒逼整个行业。


新秀电商所宣传的免费和低价到底有多便宜?记者在几家电商网站上发现,对于一件发明专利,知果果报价3399元,专利巴巴为4000元,相比平均1万元的市场价格,这样的超低价令人震撼。


但是,超低价格和宣传中的互联网高效服务,并不被所有企业买账。一家外企大中华区专利总监曾不客气地指出:用低劣的质量拼价格,完全是搅局的害群之马!“这个行业说到底是靠人的经验来提供服务的,而非靠市场宣传和节省中间环节。一个水平再高的代理人也需要和发明人进行沟通,没有中间环节,怎么节省成本呢?靠缩减时间投入和代理人报酬?最终也只会降低质量制造垃圾专利罢了。”


大量资本的介入,也让一部分从业者表示隐忧。“专利代理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行业的特点要求从业者具备更多的职业道德。而投资人追求的是最大利益的回报,如果大量资本涌入,专利代理行业就容易被金钱至上和急功近利的风气所左右,对整个代理行业健康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所长尉伟敏曾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表示。


低价策略一直都不新鲜。政府资助和奖励政策下衍生的低端代理市场,是此次“互联网+”浪潮下最被冲击的群体,大部分中大型事务所则态度平静,正如李静元所说,专利代理行业作为一个专业性、个体性很强的服务行业,只要质量过硬,被“互联网+”颠覆甚至冲击的可能性很小。


同样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专利密集型企业对电商反应淡淡,甚至嗤之以鼻。“电商平台对高端客户没有任何影响,真正伤害的偏偏是行业内正需要引导的非专业群体,或许他们能看到互联网的高效,却不懂质量才是专利价值的核心。”李欣说,“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也会给局外人造成一种廉价的错觉,影响整个行业从业者的声誉和形象。”


一些人挤到了互联网的台风口,但更多的人却在另一个风口处等待起飞


某知名外企资深知识产权经理人刘芳向China IP记者透露,因为公司每年有上千件的发明专利,总有数不清的代理人登门求合作,这其中也不乏许多国外的代理机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国外事务所表面谈申请,却意在可能的诉讼业务。“我们总说国内的代理所不赚钱,事实上国外的代理机构利润也很微薄,尤其是中大型事务所。但是诉讼不同,诉讼太赚钱啦!”刘芳说。


事实上,不只是诉讼,包括专利复审和无效,专利转让和许可,以及近两年越来越热的专利咨询业务,相比长期伏案写稿的枯燥,这些看起来赚钱多、案量少且更偏向法律的业务似乎更加高大上,是代理所眼中的“高端”业务。在李静元看来,这种对“高端”的盲目跟风和趋之若鹜,恰恰让许多代理机构迷失了方向,使整个原本需要沉得下心的行业显得浮躁不安。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截至2014年底,我国专利申请量达236.1万件,而涉及专利的民事和行政案件总量也不过只有1万件。“中国的知识产权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诉讼量太少,过于追求高端业务在此时还为时尚早。”刘芳说。


“传统模式下,做什么业务都不能算高端,即使是诉讼,因为你很可能无法深入客户。而信任度达不到一定程度,谈咨询更是一纸空文。”李静元说,“我认为只有利用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性模式,和客户紧密相连,不管是撰写申请或是出庭诉讼,能够洞察企业的真正用意,或许才能把案子做到极致,才能上升至高端的层面。”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思博,

和17万优秀的知产人一起成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