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包容万象
对过去的思索是为了更好的将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敢不敢用一年时间 看完这 120 部纪录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包容万象

一幅画揭露现代社会的真相,触目惊心、细思极恐!

包容万象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9 16:55

正文


今天不用人物,而是用画,给你讲一个漫长的故事。


——度公子


波兰有位名叫Igor Morski 的插画家,

他创作了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画作,

以各种符号、暗喻、拼贴手法,

独辟蹊径,为观画者打开了一扇窗户,

从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角度来理解世界。



一次偶然的机会,Igor Morski ,

接触到了这种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更加直观而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于是他用ps技术,在现实世界基础上,

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

现代家庭,妻子辛苦地养育孩子,

划着笨重的船桨前行,

而丈夫却如同倒影一般虚幻,

不知是不是因为忙于生计、应酬,

父亲这个角色,其实是缺失的…



当男人们在外打拼时,

女人在家其实并不轻松,

她们身体里要容纳的东西,

比那些扛着家庭重担的男人还多。

当然,其中包括男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内容,

或许这也是男人们的疑问,

女人那精致的脑袋瓜里,

到底都装了些什么呢?



但能够理解也好,无法理解也罢。

一旦两人选择在一起,

便要苦恼于如何保持平衡。

爱情、婚姻是如此微妙的事情,

如同在火苗之上舞蹈,

在柔软的沙地上建造房屋。

我们该如何去爱,

该如何去守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多一分则是束缚,少一分则是淡漠。

如何能叫人不感到苦恼呢?



父母对待孩子也一样,

似乎总是做出某些事与愿违的决定。

在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

父母总是为她们扶住梯子,

生怕孩子的美梦怦然坠地,

甚至不惜以溺爱的方式骄纵,

满足她们不切实际的愿望…

可要知道,一旦父母松开手之后,

她们将会面对怎样的挫败和惩罚?



另一个极端则是,某些孩子,

自小就被束缚在精致的小屋里,

无法触碰她们渴望已久的自由,

也不知道更远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这已经深深影响了她们的未来,

她们长大后的轮廓早也注定…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并非你们的孩子,

她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

她们因你而来,却并非为你而生。”

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想法,

束缚孩子的天性,让她丧失了生命的渴望。



可惜有太多太多的人,

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在他们尚且年幼之时,

就被设计好了人生的路线。

更为可怕的是,

为一个生命设定这些框架不止父母,

还是整个社会秩序、伦理、道德规范…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文化…

如果整个社会都不知如何传递爱,

一个人长大后必将也不会传递爱,

如果整个社会都欺软怕硬,

那么孩子长大后也必将欺软怕硬,

这是比父母设计的人生道路,

更加牢不可破的桎梏。



社会导向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它不但能框定人的模样,

还能让一个人为此去改变模样,

为了“迎合”而去选择整容。

在一个看脸的时代,

精致的五官可以成为饭票,

可以成为资本,可以成为财源。

但无论如何请记住,

皮肉的精致或许可以轻易改变,

内里的厚度却要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砺,

才能焕发出维纳斯一般的光彩。



如果只是外表精致、内里空空,

那么就会像永不餍足的食客一样,

不加甄别,吃进一肚子垃圾。

而说起垃圾,我们真的吃得太多太多,

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字、图像等等,

龙蛇混杂,泥沙俱下,

但是我们每天刷着手机、看着娱乐八卦,

不就是在消费这样的垃圾吗?



正因为垃圾越吃越多,

浅薄、快捷的信息接收得越多,

我们的头脑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坐井观天。

甚至有的人一辈子,

都未能打开自己的思维,

永远将自由思考的权利,

束缚在自己头脑的牢笼之中。



那些貌似懂得思考的人,

似乎也用不着太高兴。

因为我们思考的结果,

到底有多少成分是自由之思想,

又有多少成分,是被别人灌输的呢?

我们被告诉要赚很多钱才算成功,

我们被告诉要有房车才是爱情,

我们被告诉你必须出人头地…

我们不断地被告诉,被集体价值灌输…

我们还是我们吗?



甚至,今天我们看见东西,

有多少是真实的,全面的呢?

媒体、新闻可以轻易左右我们,

我们以为看见的是真相,

也许不过是受到某种引导,

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

也许不过是在“被思考”。



因为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在我们身体里有那样一个小小人,

他总是让我们去看那些我们想看的,

以此来巩固我们的观点,

强化我们对自己的肯定。

人总是乐于接受和自己认知相符的事物,

这就是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会遭遇刷屏,

因为社交本质,就是对我们自身的补完,

用来不断强化我们自身的标签。



当你转发一条众筹信息,

那是为了表示你心中有爱。

当你转发一条谴责信息,

那是为了表示你三观很正。

归根结底,这就是我们对自身的凝视。

我们的目光虽然投向外界的天地,

但终究是在注视自己。

人最关心的,到底还是“自我”。



可有的时候啊,

你哪有你想象的那么了解自己呢?

哪怕你注视了自己几十载,

也未必能看清自己的内心。

那里住着一个红衣恶魔也说不定。

当然,人的心灵之中,

都有巨大的黑暗与光明。

我们能做的,就是抑制黑暗,释放光明。

永远永远不要找借口,

去为自己心里的阴暗面做辩护。



否则,时间越久,

你会越来越不认识自己。

现代社会中,人已经有了太多面具,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社交场所,

需要用不同的面孔来面对。

自然这也是一种无奈,

因为我们戴了这么多面孔,

多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我保护。

可面具戴久了,就会粘合皮肉,

最终我们将会失去真我…



当然,有些人开发诸多面孔,

无非是为了不断地往上爬。

因为在物质主义越发猖獗的时代,

金钱不但是垫脚石,

还是一个人位置高低的标准,

站得越高的人,脚踩的金币就越多,

似乎一个人的成功,向上,

永远离不开财力的衬托。



但不要忘了,

金钱有让人飞翔的自信与魔力,

同样也沉沉坠在我们脚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钱,可以成全一个人,

同样可以毁灭一个人。



人永远不要太过自信,

以为只要拥有金钱、权力等等,

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事实上,我们自以为掌控了的东西,

反过来正在掌控我们。

那些以为能用钱财摆布一切的人,

同样也正被钱财摆布着,

成为了它手中的玩偶。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权力,

可以异化人类,科技也一样。

你真的以为你在掌控手机吗?

殊不知自己早就被它掌控了,

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

是不是会打开朋友圈?

看到那些红色的小圆点,

是不是总忍不住回复?

离开手机一天时间,

是不是就会感到无比心慌?



科技正悄悄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

接受信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

碎片化的阅读、浅尝辄止的浏览,

对我们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的确可以更快捷地汲取知识,

但这无法让我们升华更高的境界。

真正的阅读,永远是敞开心灵,手捧书卷。



此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无处不在的网络围观,

一场又一场狂欢在四周掀起。

我们的隐私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甚至很多人开始放弃隐私…

大家开始将自己的行程贴在网络上,

开始把私下的饭局公布给大众,

甚至把别人的私密信息,四处传播…



现代社会就是如此,

世界变得越来越拥挤,

人与人之间却还是很封闭。

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但却让心与心之间少掉了深度交流。

在这些自成一体的石屋周围,

说不定已是荒漠一片。



正因为如此,

人生才显得如此孤独和吃力,

每个人身肩重担独自蹒跚前行,

扛着家庭、责任,期待,

如同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那样,

一步一步朝遥不可及的山巅走去…



而我们面对的一天又一天,

不过是毫不新鲜的旧日。

就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面写的,

“你瞧瞧空气,听听太阳的声音,

一切都跟昨天和前天一模一样!”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上班、下班,吃饭、睡觉,

面对同样的琐碎、烦恼,

我们每天不停地往前奔走,

以为可以抵达某个地方,

却最终哪里也抵达不了,

人生就如同一匹旋转木马…



我们成为了时间的牵线木偶,

恐怕力量再大,

也逃脱不掉它设定的规则。

时间永远是滚滚向前的,

它能抹平悲伤,也能让我们忘掉,

当初那些我们念念不忘的事。

世上的一切好的,坏的,

终究是抵不过时间。



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它,

千万不要等到老去,

才想要抓住更多的时间,

来挽回人生的遗憾。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无论是美好的,挫败的,光明的,黑暗的,

都深深地呼吸,把它纳入我们的身体。



人生嘛,本就是这样一场舞蹈,

从大地中来,到大地中去,

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绝笔:“悲欣交集”

而这正是生命原有的模样,

好的、坏的、明媚的、暗淡的、

得到的、失去的,它们都在里面。

所以,还有什么可畏惧,可迟疑?

请放肆地跳舞吧!


- END -



摘自网络,如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处理

【推荐】大号不便发布的内容,都在这个小号里,长按指纹关注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