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达芬奇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一个画鸡蛋故事,还给我们展示了一次著名的约饭画面——《最后的晚餐》。
这幅油画讲的是耶稣和自己的十二位门徒一起约饭的故事,他将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刻画得十分到位,气氛高度紧张。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三个著名的约饭故事。
第一个,秦朝灭亡后,项羽约饭刘邦,地点设在“鸿门客栈”,知名度不输“龙门客栈”。
项羽约饭刘邦不是为了举杯相庆,而是刘邦抢了项羽的风头,项羽手底下人想趁机整死他。整个过程中,高潮迭起、惊心动魄,堪称中华史上第一宴。
第二个约饭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末年,知名度也非常高,并且和第一次约饭有着紧密的联系。
鸿门宴上项羽没能杀掉刘邦,反让他做大做强、建立汉朝,刘邦有一个后人叫中山靖王刘胜,而刘胜有一个后人就是约饭的男一号——刘备。
曹操约饭刘备,地点设在曹家后花园的一棵青梅树下。由此可见,青梅是曹操最喜爱的水果,大概是因为“望梅止渴”的那次吧!
曹刘一边煮酒,一边聊天,曹操突然抛出一个开放式问题——当今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的回答演技爆表,张弛有度,曹操追问步步紧逼、暗中窥测。二人你来我往数个回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罗贯中还为这场约饭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中国便多了一种酒叫“青梅酒”,多了一首歌叫“红颜”。
第三个约饭的故事虽然没有前两次名气大,但论机智,这两位主人公不输二刘,论场面,危险指数能达到五颗星,关键还为以后的吃货留下了两大美食。
二
今天我们能听到第三个约饭的故事,还得从另外一幅著名的油画说起。
八十年代,旅美画家陈逸飞创作了一幅作品——《双桥》,美国石油大亨哈默看到后非常痴迷,并高价收藏。
哈默访问中国时,见到了伟大的邓小平爷爷,并将《双桥》作为友好的见证赠送给了他,邓小平爷爷并不知道“双桥”在哪里,私下让人尽快找到它。
是北京的双桥吗?并不是,是承德的双桥吗?也不对,最后有人在江南的周庄古镇找到了画中的“双桥”。
人们开始纷纷涌向周庄,发现它是一座古色古香、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江南小镇。
这座小镇承载着过往岁月的痕迹,记录着逝去的历史人物的繁华与荣辱。每一座桥,每一条船,每一栋房子都还散发着文化的热度。
来周庄之前,我已经游过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从做旧和布局来看,两者区别并不是很大,但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从历史中走来,一个是在克隆技术中诞生。
周庄迅速走红,被打造成全国第一个明星古镇,就是因为这一幅油画。一幅油画牵出一座城,一座城引出了背后无数经典的故事,其中就有这第三个约饭的故事。
三
这两位约饭的主人公我们并不陌生,一个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是周庄首富沈万三。
朱元璋听说沈万三之所以富可敌国,是因为在他家中有一个聚宝盆,日日夜夜为他生金生银。
大明开国不久,百废待兴,朱元璋打算重修城墙,便在心中暗想:
“既然聚宝盆可以生金生银,必定能旺家旺国,何不让它永远守护着大明的国都呢?”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聚宝盆呢?如果借就要还,不还,有损朕的威名,还,违背朕的本意,只有杀了沈万三,才可以一劳永逸。”
朱元璋拿定主意后,便让秘书通知沈万三:
“小沈呐!皇上要微服私访,并点名去你家吃饭,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呀!”
沈万三是个聪明人,早已知道皇帝要来的目的,也断定这是一场殊死博弈,既不能让皇帝输,也不能让自己丢了性命。
四
乌篷船在沈家码头停下,朱元璋一上岸便对沈万三兴师问罪:
“听说这座码头是你沈家的,寻常百姓不准使用,好大的气派啊!”
沈万三心中暗想:“小样,刚见面就迫不及待地亮刀子了,幸好我早有准备。”
沈万三匍匐在地上答到:
“旧时王谢堂前燕,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这哪里是我们一家之码头,而是全镇百姓的码头,更是咱大明的码头。”
朱元璋没想到下马威这么轻易就被沈万三化解了,此人必定是老奸巨猾之辈,不可小觑。
沈万三将他迎进厅堂坐下,并奉上刚烹制的西湖龙井。朱元璋四下里打量着,眼睛突然盯着房梁勃然大怒。
“沈万三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在家中私雕龙形,不知道这是僭越的死罪吗?”
沈万三略带微笑,躬身作答:
“皇上请您龙目细观,那并不是龙,而是蛟,龙是神物,腾九霄,变风云,而蛟是俗物,潜江河,伍鱼蟹,不可同日而语。”
朱元璋心中的火苗闪动着,本以为这次让他百口莫辩了,谁知他的功力不在自己之下。
朱元璋奋力击杀,不给沈万三喘息的机会,沈万三只有严防死守,数个回合下来,朱元璋略占上风,不知不觉到了吃饭的时间。
五
沈万三为他准备的菜品并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些当地的特色美食,朱元璋笑里藏刀,吃饭时也不忘寻找机会。
此时,仆人上了一道菜——猪蹄膀。
朱元璋计上心头,指着猪蹄膀问到:“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这是…”
沈万三刚要回答,突然想到猪与朱同音,一出口就是死罪,他灵机一动,随口改道:
“这道菜名字叫万三蹄,是我沈家独门秘制的美食,肥而不腻,口感鲜美。”
朱元璋的帝王之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沈万三命悬一线,开始的那份淡定变成了惶恐。
朱元璋眼中射出一道寒光,紧接着追问:“那这道菜该怎么分食呢?”
沈万三心中有了防备,分食“万三蹄”需要刀具,但在皇帝面前动用利器,依然是死罪。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伸出手,捏住万三蹄上的一片细骨,往外轻轻一抽,骨与肉轻松分离,而这片骨如同一把餐刀,正好用来分食万三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