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欢迎关注,一起读懂自贸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世博永续,书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 公众号  ·  · 2024-08-28 17: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可订阅!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添加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14年前,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在黄浦江两岸举行:184天的盛会,24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共赴,7308万人次观众纷至沓来,带给世人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14年后,一场以“世博永续 更美滨江”为主题的后世博时代滨水价值发展论坛在上海保利·世博天悦举行。在承载世博记忆和价值的这片区域,人们重温世博会留下的宝贵财富,展望后世博时代的区域发展,探讨滨水价值。

如今的浦东世博滨江,正传承世博会的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建设总部商务、文化博览及旅游休闲功能全方位提升的区域,让CBD(中央商务区)同时成为CLD(中央生活区),打造“世界级滨水区”,成为人们“家以外的第二个家”。














重温世博记忆 传承世博精神


“世博精神的续篇在于传承,新篇在于创造。”尽管世博会已是14年前的往事,但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对其仍记忆犹新。作为时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他看来,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及面向未来,是世博会带给我们的启示。

回望过去,2010上海世博会的科技创新成果琳琅满目:世博园区内的1000辆新能源汽车,每天平均行驶180公里,世博会期间载客超1亿人次,践行低碳出行的理念;上海世博会的“太阳能运用”在当年是亚洲之最,“植物墙”是全球之最。14年前,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呈现城市最佳实践区,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87个城市或地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诠释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优秀案例之后在各地区的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借鉴。

如今,当人们走进位于浦东滨江的中华艺术宫,依然能看到世博会期间广受欢迎的中国馆镇馆之宝——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迄今依然拥有高人气。昔日的“东方之冠”,惊艳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今日的中华艺术宫,是浦东世博滨江区域新的文化地标,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华艺术宫建筑外观的改建,延续了中国国家馆的气度与精神,在大量增添艺术博物馆功能过程中,对诸多世博元素予以成功保留。”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姜葛弢表示,中国馆在转型过程中十分珍惜世博记忆,注重传承世博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华艺术宫开馆迄今,已举办超300场展览,累计接待观众超2000万人次。

“世博会之后,世博园区在建设开发运行过程中,将生态低碳作为规划的重要引导,后续也会更好传承和发扬‘低碳世博’的精髓和最佳实践,更好满足公众对于‘低碳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更好完成‘低碳社会’的软硬环境建设。”据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园区管理部副总经理龚玲玲介绍,已于2023年被确认为上海市低碳发展示范区的世博园区,在能源低碳化、绿色建筑建设、低碳交通系统建设、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智慧人文建设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浦东世博滨江 迎来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滨水空间的开发是国际性的城市更新趋势,也是历史人文和社会价值的综合呈现。黄浦江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上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世博会为上海大规模的滨水开发与城市更新创造了机遇。成功、精彩、难忘的2010上海世博会落幕不久,上海即瞄准“后世博”时代建设,开始勾勒新一轮城市发展蓝图。随着大部分世博场馆建筑按惯例被拆除,世博浦东滨江的开发大幕逐步拉开。科技创新、多元文化融合、社区重塑……自世博会后续开发利用以来,浦东世博地区这片新兴开发热土,已成长为上海年轻且极具成长潜力的新兴商务区与高端住宅区,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标杆。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5年4月,沿黄浦江核心区域包括世博园浦东部分、耀华地块、前滩地块等共约9.93平方公里,被纳入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这标志着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利用,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融入到国家自贸区战略中。

2017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获国务院批复,其中指出,上海2035年要“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中明确,要构建“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主中心就包括世博地区。

在制度改革与创新红利驱动下,世博浦东片区正逐步从“建设区”跨入“建成区”行列,城市形态日渐成熟、功能特征愈发鲜明、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日益舒适。外界用“秀外慧中”来描述这片区域,即全球文化的秀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智能科技的交流展示区、以“中”字头为特色的综合型总部高地。

如今的浦东世博滨江,已成为上海市央企集聚密度最高、集聚数量最多的区域。以世博园B片区央企基地为基础,中国宝武、中国商飞等29家央企在此注册超百家各类公司。这里集聚的近200家大宗商品贸易类企业,也让其成为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枢纽。

2017年,世博工作组将最后一片会务用房和世博村的产权进行转让,这让央企保利就此与世博结缘。此后,如何传承和延续世博会精神,在这里有了新的表达。经由国际知名团队设计,历经7年时间建设,处在世博低碳示范区“五区一带”内的上海保利·世博天悦,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增添了更多内涵。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保利发展在上海持续以实际行动为滨水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住宅像伟大的公共建筑一样成为经典,打造体现中国人居住思想的作品。”保利发展上海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傅小君表示,目前公司在黄浦江两岸已布局11个项目,涵盖商业、办公、住宅、租赁社区各个业态。


文化场馆云集 提升城市温度


如今的浦东世博滨江,已成为上海的“文化宝地”。作为上海唯一具备沿江演艺带的地区,在这里,中华艺术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海大歌剧院、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和世博文化公园等高能级文化场馆串珠成链,有力提升了城市的温度与竞争力。

今年4月,上海大歌剧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目前正开展装饰施工,预计明年可全面建成开放。据悉,上海大歌剧院总建筑面积逾14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2层,拥有大小不同的3个歌剧厅(大、中、小歌剧厅),可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剧需求。

今年“五一”期间,“2024年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亮相全新落成的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揭开了这座新地标的神秘面纱。久事国际马术中心位于世博文化公园南部,场馆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主体设计取意“马术谷”自然设计理念,营造出“抬起成山、下沉为谷、起伏园景、峡谷游廊”的意境。建成投入使用后,这里将成为上海又一崭新地标和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场馆新典范。

据悉,今年年内,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园也将实现全园开放,这是上海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空间品质、延续世博精神、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作为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世博文化公园总投资超百亿元,绿地规模占总建设用地的80%以上,公园内将种植约4万株乔木,植物种类超过1000种。未来,这里将成为市区的一片巨大绿肺森林,一处影响世界的中央公园坐标。

世博文化公园北园已于2021年12月开园,截至目前,累计有50余万人次入园。园内将建设一座双子山,占地30万平方米,山体最高处达48米,是中国国内最高的人造山体。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种植4000多棵树木,并设置有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与外部相互联通。

此外,园内还将新增一处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温室花园,保留上钢三厂原有架构元素的历史记忆,按照“好去”“好看”“好玩”原则进行建设,形成“海市沙洲”“云上森林”“云雾峡谷”3个主题展馆,让广大市民能沉浸式体验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引入各种文化主题,体现文化元素,形成多维度的“温室+”生态文化综合体。

上海地产集团总规划师沈果毅表示:“对标加拿大布查特花园,世博文化公园内将打造一个精致的花园,展现世界各国的花园特色,并将定期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际花艺节。世博文化公园内保留修缮了意大利馆、俄罗斯馆、卢森堡馆、法国馆等四大场馆,留存了世博记忆,植入了艺术展览、秀场、品牌发布等综合功能。”


展望未来发展 续写新的辉煌


今年7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5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近百个大模型在大会上集中展现,500余家知名企业超1500项展品参展。

“希望浦江两岸能将人工智能最好的成果应用起来,未来形成一种凝聚力,让全球大模型开发者汇聚于此。”基于世博会带给我们的启示,面向未来,周汉民有新的期待,“让更多创新者云集于此、爱上这块土地,在这里进行科技创新,让更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此地作为他们‘家以外的第二个家’(home away from home)。”

世博会留给上海的影响是深远的。时至今日,不少人仍对上海申博成功当天的《解放日报》号外印象深刻,这也是解放日报庆祝上海解放和创刊75周年特展——“新上海·十天”中的重要展品。世博会的印迹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镌刻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中。

世博精神的传承离不开“文化多元”。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虽于2010年10月31日闭幕,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却一直得以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每年的10月31日作为世界城市日,各国都会围绕世界城市日主题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努力将CBD打造为CLD(L为Living)。”在周汉民看来,“家以外的第二个家”还有更多意蕴,“上海是座国际城市,国际城市的特质就是让各国友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他呼吁,将世界城市日的主场永久设在世博这一区域;同时,将最佳城市实践区“复活”起来,作为东道主,每隔5年遴选全球最佳城市实践案例,从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今天的“一江一河”综合性整体开发拥有更明确的战略定位,作为面向世界展示全球形象的会客厅,黄浦江是全球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浦东滨江的优势不言而喻。首先是沿江,大江大河不可复制,上海未来城市主中心基本围绕黄浦江这条轴线,这也就把浦东滨江抬上了新的高度。其次,浦东滨江紧邻陆家嘴CBD,与徐汇滨江几乎同时开发,两岸形成优势联动,共同组成黄浦江畔新的“黄金三角”,投资、人口、创新要素不断在此集聚。

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作为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的一部分,将是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包括金融、商务、商业、文化、休闲、旅游等功能的高度融合,既链接全球网络,又服务整个市域。

如今的浦东世博滨江正朝着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生态优先、系统综合、以人为本的国际一流可持续低碳城区典范迈进。

保利发展上海公司读懂城市的雄心与远略,尊重世博记忆与文化,于浦东世博滨江打造了容积率仅为2.0的滨水国际住区——上海保利·世博天悦。同时,坚持产品的长期主义信仰,汇聚全球设计大师,造诣“静谧与光辉”的精神内核,并引江入园,以6万平方米园林景观,留白滨江无限诗意。此外,该项目还荣获LEED&WELL亚洲金级预认证,铸就健康人居理想。

从2010年到2024年,借助世博会东风,浦东世博滨江实现了嬗变。展望未来,浦东世博滨江这片热土还将续写世博会的辉煌,书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官方微信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