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的《知止不殆》一石激起千层浪。智库、经济学家们开始为是否该
“保6”撕成了两派。余永定、管清友、包凡等支持“保6”;彭文生、许小年、陆挺、刘世锦等不支持“保6”。
GDP增速下行压力越发明显,在内外部各种因素交杂共同作用下,下行在所难免。
可是,
2016年,人民日报曾刊登“权威人士”文章。文中明确表态称,中国经济很大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触底,未来经济运行将是“L型”,不会出现“U型”或“V型”。
而现今的实际情况似乎也不支持当初的
“L型”之说,因为现在的走势形态更像是阶梯下行。而且,现在是201
9
年了,早过了当初的
“两年之约”,从现在局势看,没人会认为2019年就是底,也没人再敢预测经济何时触底。
那么,这轮经济增速下行趋势究竟跌到什么水平才能企稳?这已经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民生、战略和未来。
因此,争论
“保6”的意义本身具有时代背景。只不过,有多少人是不带有自身立场、利益而客观讨论“保6”价值的值得怀疑。
目前,支持
“保6”的一方认为,“6”是一个市场信心支撑位,破“6”会引发市场信心崩塌,进而引发市场预期向更为悲观的方向演变;反对“保6”的一方认为,如果要保经济只有依靠政策刺激,而政策刺激只会导致本就扭曲的市场更加扭曲。
就各方观点而言都没有问题。
“保6”是今年兴起的说法,更早之前还有“保8”、“保7”的说法。从以前GDP两位数水平的增长速度一路下滑至今连破三道关卡,每个整数关卡或多或少都会在心理上形成影响。但同时,眼下经济不存在自我修复可能,即使放眼全球也依旧没有处于经济高度依赖政策的发展模式中。所以,如果要“保6”就一定是故技重施继续依靠政策刺激。
然而,这些明面上都站得住脚的论点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些腐朽的金钱味。
支持经济
“保6”意味着支持政策刺激经济。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政策刺激经济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失去动力的问题。所谓的“政策刺激经济”是通过以透支政府宏观调控力为代价拉长经济下行时间。
而之前政策刺激经济无非来自于两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与宽松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共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从以往经验看,此类措施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资产泡沫创造赚钱效应,资本大量涌入虚拟经济。最典型的代表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虚拟化程度想必不用多说。大量资金炒房的结果是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其他实体行业流动性不足。自
2017年开启这轮史上最严调控以来,房地产行业反应明显,以开发商为首的整条产业链苦不堪言。当然,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第一支柱,其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那么,既然要重走老路又怎么可能不重蹈覆辙呢?以房地产为带表的一批旧经济利益集团希望借助经济下行的势头逆转当前阻挡在他们发财路上的宏观调控政策。
另一方面,不支持
“保6”的一派希望经济继续下行。按理说让市场出清本就是正常选择,但因为之前错过太多次出清机会以至于雪球滚到今天已经太大不能清。如果现在才想要寻求缓慢下行、软着陆的话已经不可能了,最简单的理由是现在的所有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失效。这意味着整个市场局势越来越接近失控,局势变化超出掌控决定了必须审慎评估经济下行风险。
放弃
“保6”带来的是资产价格全面下行。因为“资产荒”而等待机会的资本与资本寒冬中不敢随意投资的资本都在等待这轮资产价格下跌后的“黄金坑”。对于他们而言,巴不得经济快速下跌、一步到位。资产价格暴跌后形成新的投资溢价空间是他们最想看到的。
这批人原本就看空经济(经济形势本来就是向下的),只不过碍于特殊原因不明确表达出来,但他们用行动来看空经济。逻辑很简单,如果真的是乐观的话没必要等待,而是立刻投资。恰恰因为他们看空又不方便做空所以才只能等待价格洼地出现。
显然,从
“阴谋论”角度看,两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也许他们本人都是干净的,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
实际上,
“保6”这个话题根本没有争论的意义。因为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保6”,而是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就算想“保6”,有没有能力保?能保多久?
在过去
10年时间中,国内M2发行速度不断超越GDP增速,这种现象简称为“大水漫灌”。从当初的4万亿到现在的“稳健中性”,央行宏观调控走了一圈弯路终于发现,直升机撒钱根本救不了经济。
M2/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