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文/叶檀财经团队
龙虾教授乔丹彼得森曾推荐过一本书,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探讨生命意义的书。
作者弗兰克尔的身份很特殊,他不仅是心理学家,还是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弗兰克尔的父母、妻子和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存活了下来。作为人类黑暗历史的亲历者,弗兰克尔对人生意义有着十分特殊的感受和表达。
(图源:pixabay)
书中序言部分写到: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在纳粹占领的一个城市,一位中产阶级绅士向纳粹军官出示了自己的各种荣誉证书(大学毕业证、杰出市民推荐信),希望能获得纳粹军官的宽待。
纳粹军官看到这些证书后说,“这就是你所有的东西吗?”
绅士点点头。
纳粹军官随即将这些证书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告然后诉他,“很好,现在你什么都没了”。
绅士听闻,彻底崩溃了。
对这位绅士来说,个人的存在依存于他人对自己的设定,没了外在设定,内心就崩溃了。
对此,弗兰克尔说:“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即使在地狱,我们也可以拥有应对地狱的自由。
(图源:pixabay)
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人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生命的意义。受苦,也可以成为一种人生意义。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快乐,其实快乐是且一直是生命意义的附属品,如果附属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幸福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实现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
那到底什么是意义呢?书中最后两句话是这么写的:
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
好好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01
人民币会贬到多少?
不知不觉,离岸人民币汇率已经稳稳站上7.3了,贬值似乎已成定局。现在值得问的是,人民币会贬值到多少?
最有发言权的是央行,贬值多少自然要看央行的态度。离岸人民币汇率7.3之前,央行言行比较暧昧,不主动干预,任由市场作为。
不干预,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潜台词可能是,对冲贸易环境的变化,用贬值稀释关税。
但贬值是有成本的,一旦预期形成,再想让人民币汇率回归稳定位置,付出的代价数以倍记。
因此,到了央行的干预点位,央行自然会有态度。果不其然,突破7.3之后,央行的态度逐步变化。
(图源:pixabay)
2025年1月3日,据外管局官网,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2024年外汇管理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外汇形势,并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力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据财新网报道,“加力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这一表述是近年来首次提出。
如何“加力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呢?外管局会议表示,主要通过强化形势监测研判,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等措施实现。
1月4日,央行官网发布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新闻稿,其中关于汇率的表述出现明显变化。
相较于三季度例会,四季度例会新闻稿删除了“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强调了“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这被市场认为是央行打算稳定人民币汇率。
开完会没几天,央行有了实质性的动作。1月 6日新浪财经报道,接近央行人士称,由于近期海外投资者对高等级人民币债券需求较为旺盛,人民银行拟于1月在香港新增发行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加大离岸市场高等级人民币债券供给力度,预计发行规模会远超过去单次最大发行规模,显示央行维稳汇率的决心。
(图源:pixabay)
离岸市场反应迅速。
据银河证券统计,1月7日、8日两天,CNH HIBOR隔夜利率大涨,7日飙升到8.1%,8日维持在7.8%,达到2021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7日之前,CNH HIBOR隔夜利率大体在4%附近波动。一下子提高一倍,空人民币的资金成本大升。
放出消息没两天,央行便正式公告。1月9日,央行官网称,将在香港发行总值600亿元人民币的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据联合早报的报道,这是2018年以来央行在香港发行规模最大的一次。
央行借助香港离岸市场回收人民币流动性,从而维稳人民币汇率,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很多时候,发央票对市场有极大的心理影响,因为这代表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央行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超调的可能,做空人民币面临以央行为代表的多头力量,一个不小心就被打穿。
原以为,央行的动作到此暂时结束。但,并没有。
也许是看到市场反应并不如预期,1月10日,央行突然宣布,暂停购买国债。
据央行官网,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央行官网发布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央行自从8月开始每月都在净买入债券,8月至12月分别净买入1000亿、2000亿、2000亿、2000亿和3000亿元面值,合计共向市场注入流动性10000亿元。
连续五个月净买入之后,央行突然宣布暂停买入国债,显然和人民币汇率有关。国债利率太低,导致中美利差加大。如果央行想要上调国债利率,不仅要暂停买入,甚至应该卖出。
遗憾的是,截至1月10日,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太大的涨幅,而是维持在7.35左右。
#02
美元指数大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都没出现过
汇率问题,从来是成对出现的。中方可以平抑部分情绪,但美元太强,有时也只能允许人民币释放贬值情绪。
美元会进一步走强么?美元和美联储有关系,也和特朗普有关系。相比于美联储,特朗普着实不稳定。
2025年1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特朗普助手正在探讨适用于所有国家但仅覆盖关键进口商品的关税计划,这与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竞选时宣布的全面关税计划存在明显差异。
(图源:pixabay)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面临关税的商品将出自那些被认为对美国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具体行业可能包括国防工业供应链(钢、铁、铝和铜);关键医疗用品(注射器、针头、药瓶和制药材料);以及能源生产(电池、稀土矿甚至太阳能电池板)。
如果《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成真,对世界贸易是一件好事,非美元货币也会获得喘息之机。
但可惜,没多久特朗普亲自辟谣。据观察者网1月6日的消息,特朗普在其自创社交媒体网站“真实社交”(Truth Social)发文否认了《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内容,称报道引用的匿名信源不存在,并且其关税政策会被削弱的报道也是错误的。“这是错误的。”特朗普称,“这是另一个假新闻的例子。”
最近特朗普戏份非常多,一会要把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一会又希望格林兰岛成为美国土地,世界各地被搅成一锅粥,全球汇率跟着起起伏伏。
《华盛顿邮报》消息出来,美元下跌,非美货币上涨;特朗普辟谣,美元拉升,非美货币又下跌。折腾了一天,一切好像没发生过,又回到了原点。
据民生证券,美元指数目前是多年来少见的强势,甚至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都不曾出现过。
美元指数如此强劲,和美国经济的韧性,AI时代美国重新引领世界潮流必不可分。尽管世界经济一般,但美国是矮子里面的将军。
美元指数的强势倒映出经济上的比较变化,据BP社统计,强势美元让非美货币组成的彭博亚洲美元指数遭遇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源:pixabay)
从人民币的视角看,在非美货币中,人民币是强势的,人民币汇率走弱只是针对美元。据中国货币网的数据,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最近创出两年多来新高。这意味着,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稳定且强势。所以,天风证券在研报中写,如果强美元的逻辑被打破,人民币将迎来新一轮升值。
除了人民币,央行近期还有不少动作和表态,值得关注。
在1月3日到1月4日的央行2025年工作会议上,央行提出“要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924之后,央行给市场提供了不少真金白银的武器。比如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等。
最新的工作会议,又提出要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市场稳定。这也许意味着,一方面已有的政策会持续且加码,另一方面,未来可能还有有更多政策出台,力保市场稳定。
在上一期檀几条里,我们曾经分析过,股市对于2024年GDP达成目标的重要意义。如果2025年,个别季度GDP不及预期,我们大概率会见证2024年的924奇迹时刻,以牛市拉动GDP。
当然,还有些人认为,降准降息等所谓放水的政策,才是稳定资本市场的实质性措施。
(图源:pixabay)
年关将至,流动性素来紧张。据财通证券的统计,考虑到财政存款和提现需求,2025年1月流动性缺口约3.3万亿元,也许,央行会考虑在1月份降准来弥补。
从债市的表现来看,降准预期已经被打满。1月会降准么?还要等特朗普1月20日上台给出的政策。综合考虑,年前准备金是央行决断的关键时点。
另外,1月7日,央行还公布了最新的官方储备资产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增持黄金,12月增持了33万盎司,增持数量比11月多了一倍左右,显示央行在加码增持黄金。
11月和12月,是2024年黄金回落调整的阶段。央行在黄金回踩的时候选择增持,说明目前的价格对央行相对有吸引力。
#03
美国一纸警告,中国白酒大跌?
2025年开年,股市连续下跌,权重白酒“功不可没”。老股王茅台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下跌,几天时间股价便从1500+跌到1440。在茅台带领下,整个白酒板块跌了又跌。
按理说,近期政府不断提出扩大内需,且各路媒体不断传出,公务员获得了超预期的薪酬变化,加上又要过年了,茅台们应该被刺激上涨才对。
但情况刚好相反,主要是两个原因。
(图源:pixabay)
第一个原因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1月4日,据财联社消息,美国卫生局局长Vivek Murthy表示,酒精饮料应标注癌症警告,以提高人们对酒精饮料是可预防癌症主要诱因的认识。
Murthy在一份公告中称,酒精是一种公认的可预防癌症因素,在美国每年因酒精过量造成约10万例癌症病例和2万例癌症死亡病例。然而,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
Murthy还表示,饮酒与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已在至少七种癌症中得到证实,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肝癌、口腔癌、喉癌和声带癌。目前在美国,饮酒是仅次于吸烟和肥胖的第三大可预防癌症因素。
杰富瑞金融集团分析师Edward Mundy表示,尽管改变现有标签需要国会通过,但变化已经发生。市场采取“先开枪后再问问题”的策略,就是对未来预期变化的一种反应。
如果在酒精包装的显眼位置上标注癌症警告,相信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购买决策。
在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世界每角落出现的变化会迅速在全世界流传、发酵,不用说是美国。美国卫生局局长Vivek Murthy发言之后,欧亚的酒类企业纷纷下跌。
如果说美国因素影响了情绪,那白酒行业自身出现的变化就是白酒公司下跌的实质性的因素。
(图源:pixabay)
最近的几个信号,预示着白酒行业正在进入新的调整期。
第一个信号是,过往火爆的茅台生肖酒价格大跌。
据第一财经报道,蛇茅的市场价格走势让黄牛和“薅羊毛”的申购者措手不及。在部分二手交易平台上,部分中签者已经放弃了加数百元高价转让,称一瓶只加200元就可以直接改地址转让。而黄牛回收蛇茅的价格也不断走低,1月6日,有多位黄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预售的蛇茅回收价格已经跌到2550元/瓶左右,也有黄牛明确表示拒绝回收蛇茅,认为蛇茅未来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据美酒邦的数据,截止到1月5日,蛇茅的价格已经下跌了近30%。
曾被热炒的生肖茅台酒如此快速的熄火,看来白酒市场相当脆弱。
第二个信号是,茅台减少基酒产量。
从2016年开始,随着消费升级,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一直在扩产。据21世纪经报道,根据茅台历年年报,2016年至2023年,茅台基酒的产量分别约为3.93万吨、4.28万吨、4.97万吨、4.99万吨、5.02万吨、5.65万吨、5.68万吨、5.72万吨。
2025年1月2日,根据茅台公告,2024年基酒产量为5.63万吨。这是8年来,茅台第一次削减基酒产量。
茅台的行为逻辑不难理解,保价控量。曾经有种说法,茅台不会出现销量问题,但茅台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销量或许不是问题,但如果靠降价保量,就失去了销量的意义。茅台之所以是茅台,就是因为高端品牌形象,价格非常重要。
(图源:pixabay)
白酒行业里,茅台几乎是板块的代名词,如果茅台销量下降或者价格松动,几乎没有白酒能幸免。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一就是茅台。
从2021年算起,茅台已经连续4年跑输万得全A指数。市场的茅台经历了多轮迭代,如今怀疑色彩越来越浓重。
2024年年底,五粮液董事长公开表示,白酒行业要不内卷、不内战、不内耗。这说明,白酒行业并不特殊,和所有行业一样,只要是制造业能够批量生产的,都逃不过内卷的结果。如果高端白酒开打价格战,将是对白酒投资逻辑的彻底颠覆。
#04
这份“黑”名单再更新,腾讯、宁德时代被拉黑
特朗普上台之前,拜登政府动作颇多,好像在向美国人证明自己。据21世纪经济报道,1月6日,美国国防部更新了“中国军事企业”清单,让人意外的是,腾讯和宁德时代双双被纳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消息一出,腾讯和宁德时代股价大跌。
(图源:pixabay)
腾讯和宁德时代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1月7日,腾讯回应称,“腾讯被列入这份名单显然是一个错误,我们并不是军工企业或军工供应商。不同于出口管制或其他,这份清单对我们的业务没有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仍将同美国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误会。”
宁德时代则表示,公司从未参与过任何涉及军事的业务或活动,美国国防部的这项决定实属错误。该清单并不限制公司与美国国防部以外的其他主体展开合作,对公司业务基本没有影响:“后续我们会积极与美国国防部进行沟通和澄清,包括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以维护我司以及股东的权益。”
自从2020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第一批“中国军事企业“清单以来,每年都会对名单进行更新。
2024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军事企业”的认定范围。按照该法案,国内被评选为“单项冠军”“小巨人”的企业,都有可能被扣上“中国军事企业”的帽子。
上了名单会有什么影响?正如腾讯等企业所说,只上“中国军事企业“清单,对业务的影响不大,因为这些企业并没有和美国国防部相关的业务。
市场目前主要担心的是,这些业务未来可能会被纳入美国财政部清单,这将导致美国主体被迫出售持有的公司相关股票、投资。一些追求稳妥的美资,可能现在就在抛售腾讯等企业的股票。
(图源:pixabay)
据中信建投海外团队分析,目前腾讯港股通持股比例多数是美资,这部分可能面临抛售。
不过2021年小米被拉黑之后,半年之间就在美国地方法院成功解套,得到豁免,相信腾讯、宁德时代也会朝这条路努力。
除了腾讯们,小米跌幅也不小,受情绪影响获利盘了结,市场开始担心小米会不会再度被美国拉黑。如果再次被拉黑,核心供应比如芯片受到影响,会对其产品未来的销售产生冲击。当然,目前,这都是市场在压力下幻想出来的魔鬼。
十分吊诡的是,1月8日,在美国总统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2024年假冒和隐私恶名市场名单》中,腾讯的微信被移除了名单。
美国国防部前脚拉黑腾讯,美国总统贸易代表办公室紧跟着就移除微信,这操作有点匪夷所思,也许这就是美国不同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假冒和隐私恶名市场名单》中,抖音商城被首次纳入,淘宝、拼多多等企业则依然在名单里。
(图源:pixabay)
#05
全国统一大市场,社保、医保全面打通?地方保护彻底退出?
1月7日,据发改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
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未来民生、经济等各方面都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普通人关系最紧密的是“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