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进入这段五年断代史之前,先把我们的镜头拉向更广阔的历史视角中,让这些浮光掠影告诉我们曾经的保险历史发生了什么。
中国当代保险的故事应该从1979年讲起,这一年,尘封了20年的中国保险业务复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此后近十年独步天下,直至 1988年,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的诞生打破这一局面。
四年后,一个美国老头——格林伯格拿下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张外资独资寿险牌照,友邦保险携个人营销员制度回到中国上海,一个属于个险营销的时代启幕。
1996年,寿险年度保费即超越财险,国内保险市场首度大扩容,再添五家险企——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险、永安财险、华安财险,银保渠道威力初显。
1998年,属于保险的大年份,保险专属监管机构——副部级的中国保监会成立,原人保一把手马永伟成为第一任保监会主席,来自中纪委的吴定富任副主席。2002年底,吴定富出任主席,2003年保监会升任国务院正部级事业单位。
此后经历2001年入世前后的外资保险大开闸、2004-2005年前后的民营险企扩容潮,直至2006年的“国十条”颁布,保险业负债端在个险、银保渠道的增长驱动下,一路高歌猛进。
数倍于GDP增速的保费超高增长,可以掩盖很多深层次矛盾,譬如说“看天吃饭”的投资收益:2007年牛市助力投资收益达到12.17%,行业皆欢愉;2008年金融危机,大熊市来临,投资收益1.91%,哀鸿遍野,保险股权无人问津。此后四年投资收益率6.41%、4.84%、3.57%、3.35%,逐年走低。
直至进入保险历史上唯一一个负增长年份,2011年人身险保费同比下跌8.57%,受此拖累,全国原保险保费负增长1.3%。
惨淡的投资收益、戛然而止的保费高增长,换来的就是广大保险经营主体的生存困境。2012年,保险公司利润总额为466.55 亿元,同比减少198.44亿元,下降29.84%。其中,寿险公司利润仅有69亿元,同比减少305.36亿元,下降81.6%。
如果抛开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人保寿险等有根基底蕴的老牌险企,寿险公司几乎全军覆灭,中小寿险公司更是亏损严重。
事实上,过低的投资收益水平和过低、过严格的预定利率管制已经成为削弱寿险保障功能、抑制寿险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保险产品吸引力低、销售困难以致销售误导等一系列问题。
保险行业形象,在那两年滑入谷底。
时局的扭转还在等待一个可以一锤定音的人,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此后五年间,行业利润大增,灿烂一众金融兄弟;保费收入节节高,尤其是寿险保费由最初的不足万亿元,到3.45万亿元;资本市场中,更是一扫萎靡,纵横捭阖,强势崛起。
遗憾的是,一枝独秀大好局面落幕2016。由于南粤姚老板的莽撞冒进,踩红线而不知,繁荣戛然而止,甚至引高层、实体企业界、资本监管大佬共怼之,牵连行业灌猛药。
下面,我们回到这段历史的原点,2011的岁末和2012的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