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航空领域可是又双叒叕火出圈了!成飞和沈飞同时亮相六代机的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高度关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也跳了出来。12 月 28 日,这家美媒撰文宣称,成飞和沈飞亮相的六代机压根就没那么玄乎,不过是做做样子的宣传罢了,充其量就是个演示机。这论调一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那股子酸味。且这对川普来说无异于一个噩耗,因为在去年年初,他公开承诺如果重返白宫,他将授权美国海军建造更多舰艇。
但美媒这番 “表演” 可不止是简单的酸葡萄心理作祟,他们话锋一转,还煞有介事地发出警告,称中方这是蓄意为之,企图用六代机这事儿把美国拖进一场军备竞赛的 “泥沼”,而美国呢,可千万不能上当。理由呢?美媒给出的解释是,当下美国的制造业已经疲软不堪,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军备竞赛开销。
咱静下心来细品品美媒这话,背后的门道可不少。一方面,这反映出他们对中国航空实力大步迈进的深深焦虑。长久以来,美国凭借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全球军事舞台上那是耀武扬威,习惯了充当 “带头大哥”。可如今中国六代机惊艳亮相,打破了他们想要一家独大的美梦。原本稳稳攥在手里的技术优势,似乎一夜之间就不那么牢靠了,这换谁心里能踏实?所以,他们才急着给中国泼冷水,想通过贬低中国六代机的实际水平,来安抚自己国内民众以及盟友那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
另一方面,美媒强调美国制造业无力竞赛,这其实也是在给美国政府和军方 “打预防针”。毕竟,这些年美国为了维持军事霸权,大把大把的银子砸向军备研发制造,国内的制造业却没能跟上节奏,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像造军舰,原本应该是美国制造业的一块 “金字招牌”,可如今呢?问题重重,后面咱们详细说道。美媒深知这一软肋,提前喊出不能卷入竞赛,就是怕美国军方头脑一热,盲目跟风,到时候把本就脆弱的制造业拖向更深的深渊。
要知道,川普在去年年初可是当着全美乃至全世界的面,信誓旦旦地公开承诺:一旦他重返白宫,就要大干一场,授权美国海军建造更多的舰艇,那阵仗,仿佛已经看到美国海军舰队在各大洋上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景象了。
彼时的川普,信心爆棚,在他的设想里,这些新造的舰艇将成为美国继续称霸海洋、维护全球霸权的得力 “打手”。更多的驱逐舰、核潜艇、航母下水服役,不仅能在军事上对潜在对手形成强大威慑,还能向盟友彰显美国的超强实力,巩固其摇摇欲坠的联盟体系。从经济角度看,庞大的造舰计划也能带动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简直是 “一石多鸟” 的绝妙好棋。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令人咋舌。如今,咱们要是跟着川普的提议,去英格尔斯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码头瞅瞅,那场面,和他当初描绘的蓝图简直是天壤之别。曾经热闹繁忙、船坞里舰艇龙骨密布、焊花四溅、吊车林立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芜萧条。空旷的码头上,零散地停着几艘尚未完工的船只,锈迹在船身上若隐若现,四周鲜少有工人走动,只有海风呼啸着吹过,带起阵阵悲凉的气息。
这可不是在故意夸大其词,实打实的数据更是把美国造船业如今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美国造舰的相关公司无奈地公开承认,在劳动力市场上,他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 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来填补那些空缺职位。要知道,造船可是个技术含量颇高的活儿,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能上手的,从熟练的焊接工、精密的机械装配师到经验丰富的船舶工程师,缺一不可。
美国海军自己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犹如一记重锤。报告显示,由于工人短缺这个 “老大难” 问题,好几项大型造船项目都陷入了泥沼,进度远远落后于原定计划。就拿伯克 3 型驱逐舰来说,作为美国海军未来水面作战的中坚力量,原计划按节点稳步推进建造,可如今呢?因为工人不足,关键工序屡屡延误,整个项目已经滞后数年之久。
还有被誉为美国水下核威慑王牌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这可是承载着美国战略核反击重任的国之重器,同样没能逃过工人短缺的 “魔咒”,建造进度条缓慢得让人揪心。就连备受瞩目的肯尼迪号航母,本应是美国海上力量新的骄傲,如今也只能在船坞里 “干耗”,工期一延再延,迟迟无法达到预期的服役状态。
这些可都不是小打小闹的项目,它们背后是美国海军的战略布局,关乎美国全球霸权的根基。一艘伯克 3 型驱逐舰的延迟服役,可能就意味着某片关键海域的防空反潜力量出现漏洞;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建造拖沓,让美国在与对手的核博弈天平上悄然失衡;肯尼迪号航母不能按时就位,更是直接影响到美军在热点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快速反应能力。
所以啊,川普当初夸下的海口,如今看来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美国造船业这副 “烂摊子”,不是一朝一夕能收拾好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制造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空心化的恶果正一个个显现,而他们能否找到破解之道,全球都在拭目以待。
美国制造业如今深陷泥沼,面对军备竞赛有心无力,这背后是诸多深层次问题交织的恶果,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产业外包与空心化堪称 “罪魁祸首”。想当年,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强大制造业傲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可观。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美国企业为逐低成本劳动力,纷纷将生产环节外包至海外,本土工厂大量关停。以服装、家电产业为例,曾经星罗棋布的工厂逐渐人去楼空。长此以往,本土制造业根基动摇,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与生产脱节,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大打折扣,就像一棵大树没了根基,哪还经得住军备竞赛这种高强度 “折腾”?
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更是 “雪上加霜”。美国制造业辉煌时,技术工人是行业脊梁,像汽车、飞机制造领域,一代代工匠传承精湛技艺。但如今,情况急转直下。一方面,随着科技行业迅猛发展,互联网、AI 等领域高薪诱人,年轻人纷纷涌入硅谷等地,对传统制造业工作嗤之以鼻;另一方面,美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僵化,跟不上制造业对高技能工人的新需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工厂需求 “对不上号”。造船业就是典型,老工匠退休潮汹涌,新人却接不上茬,技术传承断裂,那些复杂精密的船舶建造工艺,没了熟练工人操刀,项目不延期才怪。
供应链危机犹如 “定时炸弹”。美国制造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诸多关键零部件、原材料靠进口。一旦国际形势风吹草动,供应链就立马 “喊疼”。疫情期间,全球物流受阻,美国不少军工厂因缺零部件陷入停产,从芯片到特种钢材,小小零件难倒军工巨头。而且美国国内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混乱,各环节扯皮推诿时有发生,一个零部件延误,整艘军舰、整架飞机交付都得跟着推迟,还谈何军备竞赛?
研发投入产出失衡也是一大 “顽疾”。美国虽军费高企,大把资金砸向军工研发,可成效不尽人意。一方面,军工复合体利益纠葛下,研发项目贪大求全、方向分散,五代机、六代机研发就因定位模糊,技术路线反复摇摆,烧钱无数却难产;另一方面,基础科研与应用脱节,实验室成果难转化为实用装备,大量资金在转化 “鸿沟” 中打了水漂,导致新装备研发滞后、成本失控,进一步拖垮制造业参与军备竞赛的能力。
可以说,美国制造业这重重困境,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已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其在军备竞赛的起跑线上就摔了跟头,要想重回正轨、重拾往昔荣光,不经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变革,怕是难如登天。
美国拒绝与中方军备竞赛,乍一听,好像是他们理智的战略抉择,可实际上,背后满是无奈与苦涩。
美国制造业疲软无力的现状,这确实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制造一艘先进舰艇,从特种钢材的冶炼、高精度电子元件的生产,到大型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复杂系统的集成总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支撑。美国如今产业空心化,技术工人青黄不接,供应链还时不时 “掉链子”,拿什么去撑起一场军备竞赛呢?就好比一场马拉松,起跑前发现自己跑鞋破了、体能也没储备好,这比赛还怎么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