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达叔天演论
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建  ·  开工!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滕州段! ·  21 小时前  
半月谈  ·  中央一号文件划重点! ·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达叔天演论

外企的忧虑。。

达叔天演论  · 公众号  ·  · 2024-12-18 18:53

正文

这是达叔的第157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17城房价上涨,还能重回2021年的高点么?

回顾了年初的一些推演,并对2025年的资产价格,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做了一定的推演。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 阉割

洋洋得意的自我阉割

医疗问,大家都是写集采的,为啥你能写出:

当外企全部放弃参与。。

上一次用市场手段清零外企。。

这种阅读量极大,既有专业性,也有可及性的文章?

达叔说,有三点。

1,达叔自己本身是学财经的,和医疗行业的同事不同,我的阅读量,对产业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对医疗本身的思考。

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的思考。

所以,这些文章就会在医疗行业的高层,甚至政策制定层面,引起关注和讨论,甚至有人来联系达叔做交流。

2,达叔自己毕业后,长达十几年的职场经历,除了自己创业,全部是在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

欧洲、美国的企业都做过,也一度做到销售总监的位置,近距离参与过一些政策制定。

也见过老外开会,甚至还接待过一些老外。

完成了祛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知道这帮家伙,在想些什么。

3,达叔敢写,敢表达。

头部外企、体制内,从来不缺乏顶尖的人才,但是这批人,是目前体制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即使看到问题,也只是回家私下吐槽,从来不再公开场合说,这就是犬儒主义。

4年前,第一次搞心脏支架的集采,达叔也写了一篇,全网传播,医疗圈+金融投资圈,上百万的阅读量。

然后呢?

某头部外企的高管内部开会,合规部的人,拿着达叔的文章,作为典型负面案例,让他们公司的员工,不能乱说。

这个公司的高管,拍照发给我了,大骂自己公司的人,自己唯唯诺诺,还不让别人说话。

是自我阉割,自我审查,导致了暴力分子的肆无忌惮,导致了自己被一轮又一轮收割。

那个当年批评达叔的家伙,4年后,自己有得到善终么?

也未必。

当公司整体业务,各个板块的产品,都被干掉后,业务崩塌,也必然不会养那么多人坐办公室。

生意全都集采了,还要养那么多合规的人,来继续监视销售么?

销售队伍都快没人了,你监视个毛。

但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那些熟练掌握了自我审查,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犬儒者,是自我认同最高的。

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像他人那样幼稚了,懂得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了。

然后呢?

四五年前,来批评达叔锋芒毕露,来劝达叔温柔和善一点的高管们,普遍都被裁,被失业了。

人才的定义,从来只有一个,拿到一个事,你把他办成了,再拿到一个事,你又办成了。

这就是人才。

人才从来不是拿圆滑、世故,棱角分明这些标准来衡量的。

要拿结果来衡量。

在足球赛场上,不论你动作是笨拙,还是精妙花哨,是否能赢得比赛,只看进球。

所以,眼睛应该始终盯着结果,为结果负责,别扯其他那些虚头巴脑的。

否则,你很快就被换下了。


Part2 外企

对外企的认知

医疗问,你写到,外企数量多的区域,收入都会比较高,那么哪里外企数量多?

达叔问,你觉得哪里最多?

医疗说,上海。

达叔说,错。

使用外资,首先要看是历史的存量外资,还是最近一两年新增的增量外资,这是不同的角度。

2023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排名第一的是谁?

广东。

第二是,上海。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第一的是谁?

江苏。

第二也是上海。

商务部每年都会有外资 统计公报,我发了一份,在知识星球里。

你拿到这个报告,仔细研究数据分布,涉及财富类分布,从来都是极不均匀,差异极大的。

2023年吸收的外资,广东企业数量占了40.3%,江苏6.5%,上海11.2%,浙江8.3%,山东 4.7% ;

甚至福建,都有6.9%

其他区域呢?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全部加起来,都没有上海多。

这个外企的分布数据,你再对照胡润排行榜做的,东大最有钱的人在哪里,几乎是重叠的。

除了这几个省份和城市,其他有钱人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江湖传言,外资正在撤出东大,这事是真的么?

从舆论上看,你觉得应该是真的。

但从商务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24》来看,并没有舆论场中那么悲观。

从2000-2023年,全球的FDI,这几年都是衰退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没啥钱投资了。

对东大来说,实际使用外资,2023年有一定回撤,上一轮这个比例的回撤,是2009年。

2009年是全球次贷危机,回撤去救自己。

为哈要看数据,而不是看情绪?

因为达叔始终在研究苏州,你要是从舆论场来评估苏州,苏州从2008年外资撤离,崩掉十几年了。

但从实际数据来看,苏州的GDP,人均GDP,一直到现在,都能摁着杭州、成都揍,比他们都高。

这就说明,外企没有忧虑么?

有。

至少达叔接触到的很多头部外企,一些总经理,战略销售总监,甚至一些负责BD,负责投资的,聊了很多。

比如,一个好产品,拿到全球来卖,其他经济体,都在老老实实的卖。

就东大这边,从职业经理人、到经销商,一边卖,一边抄,一边模仿,一边要替代掉他们。

百亿规模的产品,你们抄一抄,赚大钱,也能理解。

小到十亿规模的产品,也照抄不误。

直接把老外给抄懵逼了。

人家祖祖辈辈,就靠这点手艺吃饭,都吃了几十年,上百年了,一旦被突破,全家的锅都被砸了。

这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除了知识产权,还有供应商欠债,各种三角债的问题,很多欠账,不按照合同支付到期尾款。

这种契约精神缺失,是严重影响商业效率,影响资金使用的。

但从上到下,都在拖欠,都不讲信用,越大企业越流氓。

还有,在过去几年,东大这边普遍感受到,是懂王翻脸,要脱钩之类的。

但站在外企的角度,几年前上海疯掉那次,直接把外企干懵了,啥供应链都断了,是东大实际干了一把。

把对方吓醒了。

原来小命,一直都掐在你的手里,他们被捏了一把蛋疼后,自己给自己再找个Plan B,是合理的。

你要是屁股坐在人家的位子上,你也会这么做,不能骂骂咧咧的。

错就错在,当初不该捏人家一下。


Part3 成本

成本优势正在消退

多年前,达叔接待一个老外,欧洲企业总部来的,来选址,要不要在这边搞个工厂。

达叔请他吃饭,吃兰州拉面。

就和他说,咱们这边成本优势,赶紧把工厂建了。

他一脸震惊的看着达叔说,你这货到底知不知道,全球各个地方的成本是多少?

你们有个毛成本优势。

随后,就给达叔看了一眼,他们在东欧波兰选的一个工厂,人力是多少,土地是多少,税收是多少。

一边吃面,一边还吐槽说,这还是静态的数字,总部还要看过去十几年,动态的成本上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半月谈  ·  中央一号文件划重点!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4 天前
妙法佛音  ·  【法师开示】听 心
7 年前
毒舌电影  ·  每集,最后10分钟,跪碎膝盖
7 年前
央视新闻  ·  那一天,你终于回家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