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斑驳的墙壁
原标题:《回家》
文 | 微微
有次周末,我们一大家人坐车去武汉亲戚家。
随行几个长辈,闲来无事,
老人们聊起了一些老故事......
01
我父亲的老家是高桥,我母亲的老家是大幕。
那是咸宁紧邻着的两个乡镇,
也是咸宁最偏僻的山区。
尤其是大幕,高山迤逦绵延、深邃神秘。
我小的时候,听到很多可怕的故事,都来自大山:
猛兽、坏人、鬼魂......
大人们常常恐吓和告诫,使得
我们这些小孩不敢轻举妄动。
小时候的大山对于我来说,
不是威严壮丽,不是山青水秀,
而是深邃、神秘和恐惧。
我母亲小的时候(现龄80岁),
山里常闹土匪。
每天天快黑时,
外婆就把院里通向外面所有的门窗关好。
门窗关好后还要关上灯火,
以免引来山里的土匪,并且
有的土匪毫无人性。
我姑父(现龄75岁,和我母亲是一个村的异姓户)听他奶奶说:
他们把人杀后,
马上剖开死者胸膛,趁热取出人肝,
在姑父的奶奶家的厨房里炒了伴酒喝,
边吃边说:好鲜好鲜!
姑父的奶奶吓得在旁直发抖。
这也是一个跟土匪有关的故事。
姑父的大伯新近和一个极美的女子玉宝定了亲。
很少夸人外表美的母亲是这样描述玉宝的美貌的:
皮肤水色好、模样好、身材高挑。
最后母亲说:
过去雪花膏上画的人儿,就是玉宝!
母亲和姑父除了对玉宝的美貌肯定外,
更加赞叹她的聪明和伶俐。
就是这样一个美貌聪慧的女子,
在定亲几天后,
在她又一次站在村里的浚沟(小溪)旁后,
命运改变了......
站在浚沟旁的美丽女子,
这个画面应该是相当生动美丽的。
这样生动的画面同时被一个土匪头头看到了,
土匪头头说要了这个女人,
土匪头头说要的东西,没有人说不敢。
这个土匪头头有点意思,
他霸占了姑父大伯的女人,
又跑到窑子里买来一位长得好看的妓女婉儿送给姑父大伯。
还安排姑父大伯当了个小排长。
姑父大伯不敢不从。
那个年代国家动荡,枪林弹雨,各自为王,
小的叫土匪,大的叫军阀,再大叫政党。
这个土匪头头是亲国民党的匪。
解放战争胜利后,土匪头头打算出逃台湾,
仓惶中逃到了武汉码头,心里挂念玉宝,
返回家中想把玉宝带走,结果被人发现揭发。
土匪头头被新政府“镇压”了。
据说,当时还有个他们一起混的匪,
不顾家人、不顾一切逃到台湾。
上世纪80年代末战战兢兢回家认亲,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村里敲锣打鼓欢迎。
算不算“衣锦还乡”?
多情有时害死人。
土匪老婆这顶帽,
玉宝之后人生坎坷可想而知。
姑父大伯是那个匪的小排长,
玉宝是匪的老婆。
二人一起被关押,一起回了家。玉宝和姑父大伯后来生活在一起。
姑父大伯很早就去世了。
玉宝很长寿,
100岁时,我母亲还去看望过她。
去年,
也就是2016年,玉宝去世,享年102岁。
按照她生前遗愿,
她和那个为她而死的前夫永远葬在了一起。
老之将至,往事不堪回首
02
1991年一个极平常的一天,父亲显得很激动,
原来是他在台湾的堂兄来信,
说要回老家看看。
大伯的父母解放前就已过世,
大伯的同胞三姐弟一九四九年去了台湾,
家乡中最亲的人就是我父亲了。
父亲说,
过去大家庭没有明显分家,相互间关系联结紧密。
父亲的大堂姐离开家乡时,
临行时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给我父亲说:
“三公(子),以后要好好读书啊!”
谁也没有想到,亲人这样一别就是四十多年。
父亲为了迎接堂兄的到来,
把家里做了一些装饰:
内墙刷白后涂上一米高的绿色,
这在当年是很时尚的装修。
父亲还在单位借来好多带有皮垫子的暗红色椅子。
家里顿时“气派”很多。
要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家,
布置更像个办公室。
大伯在那年九月如期而至。
在父亲的盛情挽留下,大伯也挺随和,
没有坚持住宾馆,留在我家住宿。
父亲请了一些至亲来相聚。
在餐馆就餐时,父亲点了很多菜。
餐毕,大伯认认真真把剩菜打了包要求父亲带回家。
之后好多年,
我们家族都把这当成笑点,谈论了很长时间。
1991年的中国,
内地人对餐后“打包”觉得是很寒碜的事:
越是在物资不够丰富的年代,
越要显示“不差钱”。
那个年代,
我们和来自台湾的大伯都彼此不理解。
大伯做了短暂的休整后,由父亲陪同,
要去重庆将二爷(大伯的父亲)的遗骨移回老家。
二爷叫黄衍棣,
是家族的骄傲,据说读了好几个大学,
36岁时就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中校经理教官,
抗战时供职于国民政府陆军测量局。
国民党迁都到重庆时,
二爷有次在山郊野外,
被日本飞机炸到,以身殉国了。
虽然是军队文官,二爷仍是抗战英雄。
我父亲陪同大伯一起坐飞机去了重庆。
父亲说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坐飞机。
大伯找到了二爷当年的墓地。
那个地方在重庆叫“高山崖”。
“高山崖”上有座房子还是四十年前的房子,
但是所有的坟地都被夷成了平地。
当年的中国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房产开发,
平地上都是荒草。
大伯很难过,那刻的心情大概也成了荒草。
大伯刨了一把“高山崖”上的泥土。然后
把带回来的泥土,放在了咸宁高桥老家他母亲的坟冢里。
大伯处理完父母的“合葬”之事后。
又跟我父亲说了一件心事。
大伯当年离开武汉时,正是青春年少,
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女友在武汉。
1949年大伯离开大陆时才20岁出头,
大伯和弟弟在未成年时,
父母就过世了,全凭长姐支持这个家。
长姐夫在1948年就被蒋介石先遣派到了台湾地区,
为国民党军队最后有可能撤退到台湾做准备工作。
1949年南下的解放军已势如破竹,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内部一片混乱,
到台湾的船票早已是一票难求。
每条船上都是人满为患,
码头上还不断有人涌入早已超载的轮船,
警察开枪都阻挡不住人们的恐惧和疯狂。
在轮船强行关闸起航时,
很多人被铁闸身首分离,惨不忍睹。
没想到大伯和女友这一别就是一生。
大伯在四十岁终觉无望时,
才和一个台湾本地姑娘成了家。
大伯希望去武汉看看初恋女友。
如果女友还在,如果是单身一人,
大伯想给她一笔钱养老。
1991年的武汉,
大伯轻车熟路带着我父亲,
很快在武昌找到了女友当年工作的小学。
小学里有个年长的老教师,
她告诉大伯说女教师已退休了,
和女儿住在汉阳。
60多岁的大伯看上去很有风度,
当年海外归来的人,
气质和大陆人还是有些差别。
老教师继续说:
您打听的女教师啊,年轻时可漂亮了,
解放前她的父亲是纱厂资本家。
后来嫁给我们附近中学姓黄的体育老师,
但俩人关系不好。
她丈夫现在住在养老院,她住在汉阳女儿的家里。
大伯喃喃地说:还是找了个姓黄的啊!
老教师告诉了大伯
女教师汉阳家中的住址。
但大伯没有再继续寻找下去,对我父亲说:
不打扰了,能有儿女,有归宿就放心了!
我年少时,每次故事听到这里,
总觉有什么梗在心头。
因为小说电影从来都不是这样一个结局。
大伯寻找初恋女友,
做了一半后就从武汉坐飞机离开了大陆。
2001年,大伯兄妹三人一起回到咸宁老家,
相隔十年后的的大伯这次是着坐轮椅回来的,
气色差了很多。
又过几年,有一天台湾的大伯母来电话说,
大伯因病过世了。
小人物在大时代、大背景下,更多是无奈和接受......
年少时我不懂大伯,读懂时早已不再少年。
非他无情,岁月匆匆。
作者: 黄伟伟(笔名:微微)一个有心理学背景的写作爱好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心理成长空间,
ID:ww-20161225
编辑:谷主
晚安,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喜欢这篇文章?
识别下方二维码,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声明:为鼓励原创写作,“读者故事”栏目中所有的转账二维码均设置统一金额为2元,由用户自己决定是否需要向作者转账以资鼓励。所有的鼓励金都将直接转入作者微信账户,《读者》微信公众号不收取任何费用。
“读者故事”栏目长期面向读者征稿啦!
征稿要求:
1.个人原创故事性文章,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虚构的;
2.文章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
3.
文章从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
;总字数在4000字以内;
4.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将文章直接写进邮件正文中,文末加上作者名称和联系方式,邮件标题为:读者故事+文章题目。
5.投稿一经采用,编辑会第一时间和作者联系;采用的稿件将发表在《读者》微信上。
6.“读者故事”栏目是专为读者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分享故事,提倡写作,因此暂不提供稿费,敬请您的理解。
7.请勿重复投稿。
今日推荐:《我是不是你所有心思中 最温暖的的一段》文集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