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熟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制定以下措施。
营造良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构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力争到2022年,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2000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培育3~5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服务商;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遴选一批试点示范场景,累计建成6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无人生产线。
(一)健全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
1、加快重点项目招引。
对国内外知名软件及互联网企业、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在常熟设立从事工业互联网相关独立研发或应用推广机构(独立法人)的,经评定,按不超过其总投入的30%给予奖励,
最高支持500万元。
对新设立、并经认定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专业服务商,可按照已实缴注册资本的2%给予补贴(分3年兑付),
最高100万元。
引进项目符合常熟领军人才计划条件的,
最高给予600万元项目资助。
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
“一事一议”予以重点支持。
(责任单位:工信局、科技局、人才办)
2、实行平台、服务商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库、专业服务商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常熟打造“354”产业体系。根据进入和退出机制,对库内企业进行维护。
库内平台及服务商企业给予以下扶持:
①对年度营收实现稳定同比增长的,其中平台企业需接入企业家数超过100家、工业生产设备数1000台以上,服务商需年度新增服务企业数超10家,根据其对地方的经济贡献,给予增量部分50%的奖励,
年度最高100万元;
②对入选国家、省、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分别给予
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
③对入选国家、省、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企业,
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
(责任单位:工信局、财政局、税务局)
3、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作。
①对完成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的二级节点建设单位,
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②对实现年度新增标识注册量超3000万、日均解析量超1000万次的二级节点运营单位,
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③对在标识解析领域共性标准、关键技术等取得突破的项目,按照不超过研发投资额10%的比例给予研发奖励,
单个项目奖励金额最高100万元。
(责任单位:工信局、科技局)
4、支持企业服务化转型。
骨干企业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围绕具体应用需求项目,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应用经验。对制造业企业将工业互联网服务业务剥离、新设企业,对外提供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参照第一条新设立企业,按照已实缴注册资本的2%给予补贴(分3年兑付),
最高100万元。
(责任单位:工信局)
(二)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
5、提高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水平。
紧扣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推动设备互联、数据互通,规模化推动中小企业设备上云上平台,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对企业获评国家、省、苏州、常熟工业互联网领域示范企业的,
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10万元、2万元奖励;
对企业获评省五星、四星、三星级上云企业的,
给予最高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责任单位:工信局)
6、加快工业互联网APP发展。
推进工业互联网软件和工业APP的开发,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需求,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
对获评国家、省、苏州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的项目,
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责任单位:工信局)
7、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支持制造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形成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对经认定的试点示范场景项目给予贴息支持,
最高100万元。
(责任单位:工信局)
8、做好咨询与诊断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连续3年在全市开展企业咨询与诊断服务活动,每年遴选100家企业,针对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由专业机构和专家给出对策、意见和建议。(责任单位:工信局)
(三)完善工业互联网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