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官方订阅号,为CCF会员及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山西省邮政管理局  ·  雪花纷飞,寒意未减!未来三天这些地方雨雪持续…… ·  3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计算机学会

CIVS2024 | 朱精果研究员和刘元盛教授邀你共话智能传感器技术

中国计算机学会  · 公众号  ·  · 2024-10-17 17:34

正文



江城十月迎和风,后官湖畔邀君来。我们将秉承CCF的传统,把CIVS大会搭建成自由、平等的学术和产业交流平台,帮助产学研金各界结识同行翘楚,了解业内最新前沿进展,拓展专业视野,同时大会还设立企业现场招聘展区,欢迎大家的到来!




大会总体介绍

备受瞩目的第二届CCF中国智能汽车学术年会(CIVS 2024)即将于2024年10月19日(周六)至20日,在风景秀丽的湖北省武汉市联投丽笙酒店举办,会议由CCF主办,CCF智能汽车分会、武汉理工大学承办,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文理学院、CCF数字农业分会、中国仿真学会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协办。


自2023年创立以来,CIVS 2024已成为CCF智能汽车领域主要的学术盛会之一,持续引领学术研究和产业落地。本次大会以“新技术·新设计·新出行”主题,将深度聚焦 自动驾驶与仿真、防晕车技术、智能传感器、地图与定位、多模态交互、安全与通信、芯片与操作系统、越野自动驾驶、智能农业装备、储能 等前沿议题,汇聚顶尖学者、行业领袖,碰撞共享。


今年来自企业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组织大会论坛和作特邀报告,一方面,邀请到了百度、极氪、美团、联想、浪潮、中汽中心、万集光电、智行者、美行、晴数智慧科技、鹰华腾飞、为辰信安、烟台睿创、国网江苏电科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参会,另一方面,还邀请到了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参会。本次大会已邀请到张涛、薛建儒、田大新、李慧云、斯白露、朱精果、刘元盛、王程、胡瑜、牛温佳、李静林、董宏辉、欧阳高翔、刘玉岭、陈建、温程璐、王忠立、阮利、张瞫、朱孔林、王硕、龚家元、王萌、王术波、王朋成、孙鹏等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CIVS 2024大会设立学术秀活动,支持在各个论坛设立Poster展区,欢迎老师、同学们展示、分享在其他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学术成果,报名方式点击 这里


CIVS 2024大会届时将设立名企现场招聘会,欢迎企业报名参会,请点击 这里


学术年会的举办秉承CCF智能汽车分会公正、责任、创新、卓越、求实的文化,在这里,相信您一定可以找到同样务实、奋斗的同行者。CIVS 2024大会和CCF IV的IVNOVA、IVFrontier、IVTECH等其他活动一样,其宗旨为引领我国智能汽车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CCF智能汽车分会』公众号!


大会网站:https://ccf.org.cn/CIVS2024


大会报名二维码:


论坛背景


CIVS2024大会“首届智能传感器技术论坛”将分享智能汽车中导航避障类传感器的相关进展。


传感器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是智能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来源,‌是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关键部件,用来向外界收集实时信息,‌如同无人驾驶车辆的“眼睛”,‌在环境感知、‌目标识别和规划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车辆感知能力的提升,通过整合不同类型、‌不同工作原理的智能传感器,‌形成一个统一的多维度、多模态感知系统,‌提高智能汽车感知系统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本论坛将重点分享车载相机、红外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传感器的技术发展、产品迭代和测试应用。




1

参会时间 :2024年10月19日13:30-18:00

2

参会地点 :武汉联投丽笙酒店5楼会议室5厅


论坛主席及介绍


朱精果

CCF智能汽车分会执委,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朱精果,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激光雷达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汽车分会执行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激光技术及应用专委会副秘书长,全国光电检测标委会 (SAC/TC487) 委员,科技部、北京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等。主要从事激光新型探测理论、激光雷达及光电子集成等研究,组织机载、车载、地面新型激光雷达研发10余类,创新拓展了激光雷达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相关成果获参展了“中国科学院率先成果展”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成果展”等,2020年获中国工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六届全国激光雷达大会创新产品奖,组织和参与多个激光雷达标准撰写。

刘元盛

CCF智能汽车分会执委,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刘元盛,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驾驶专业委员会委员、CCF智能汽车分会执委、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会理事。2012年起,任北京联合大学李德毅院士智能车团队核心成员,“旋风智能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智能驾驶技术中的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及精确定位技术。近5年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专利成果转让2项),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获得“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市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等多项资助,主持北京市科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以及多项企业横向课题,获得国家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近五年内,主持了各类型号共100辆无人驾驶车辆的改造和示范运行工作,在国内率先提出低速园区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以及无人驾驶教学系统方案,并在国内众多高校推广应用。

嘉宾及报告介绍


石本义

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个人简介:石本义先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毕业后从事光电产品工作研发工作14年。先后从事红外图像处理平台,制冷型红外整机,非制冷红外整机的研发管理工作,并发表多篇光电方面的论文,拥有多项车载红外摄像头专利。带领团队参与汽车用被动红外探测系统国家标准制定,现担任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汽车电子产品业务板块,包括AI智能平台,车载红外摄像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多传感器融合平台等相关的产品研发管理。

报告题目:红外热成像让智能驾驶更加安全


摘要 :智能汽车在复杂的环境面临着感知方面的很多挑战,感知层面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准确性和控制的鲁棒性,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长波红外可以很好拓展感知能力,在无光、雾霾、雨雪场景有很好感知效果,是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中最后一道屏障,能很好的为智能驾驶的保驾护航。本报告主要从红外热成像的工作原理层面介绍其感知优势,以及与视觉,毫米波,激光雷达等融合方面的思路与方法。结合企业在实际项目的研发实践,探讨智能驾驶场景应用的难点和挑战,以及长波红外可以带来的价值。也期待与产学研各界老师、同学们现场深入交流、探索合作、共谋发展。


胡攀攀

武汉万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个人简介:胡攀攀,光学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武汉万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同时兼任交通部科技专家库专家、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TC284)、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光学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TC103/SC6),“中关村标准”智库专家、湖北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武汉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专家。武汉市“3551”光谷人才,201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19年入选交通部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入库成果;2020年获得第六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

报告题目:万集激光超薄车载激光雷达产品化进展


摘要 :今年开始,20万左右的中端车型已经开始搭配车载激光雷达了,但在销售量最大的10万左右车型上面是否搭载激光还存在很多争论。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下一代激光雷达将进入以产品、技术、成本、模式为核心的新竞争阶段。本次报告将介绍万集科技从性能、成本、易用性等方面充分考虑而设计开发的超薄型车载激光雷达基本方案以及当前产品化的进展。


潘卫国

北京联合大学潘卫国副教授


个人简介:潘卫国,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智能驾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项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项目十余项。近年来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项。2015年以来,参加多项国内知名自动驾驶汽车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2020年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7/10)。

报告题目:开放交通场景下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在开放交通场景下,视觉感知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低光照环境下的图像质量下降、鱼眼图像带来的几何畸变以及跨域场景中模型的性能波动。本报告首先介绍通过算法优化来改善低光环境下图像的质量,使得关键特征更加明显,为后续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输入。再讨论鱼眼镜头在广角视图中捕捉到的图像如何进行有效的场景理解,以提高感知系统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最后,介绍如何让训练好的视觉感知模型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性能,减少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识别误差。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期望能为开放交通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杨建锁

北京鹰华腾飞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个人简介:杨建锁,硕士,北京鹰华腾飞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完成数十个自动驾驶产业落地场景的推广与探索,参与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开发近百辆。

报告题目:露天煤矿自动驾驶运输车多雷达感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露天煤矿场景扬尘大,风沙大、雨雪频繁等特点给无人矿卡运输造成了很大的感知难点。精准的感知系统是无人矿卡常态化运营的基本条件,如何处理沙尘、雨雪等噪点是每个矿卡自驾团队的主攻问题,一刀切使用毫米波与图像融合容易造成沙尘中实体障碍碰撞风险、保守的激光处理方式则会造成车辆运输频繁急刹损害车辆。本报告介绍了矿区多雷达感知系统处理风沙、扬尘的算法设计方案及该方案在矿区的实际效果,同时针对矿区障碍物特点本报告祥述了小障碍、负高度障碍(坑洼)的检测方法。无人矿卡搭载的多雷达系统作为无人矿卡的“眼睛”,具有高精度、远距离、高稳定性的优点,为无人矿卡在恶劣工况下提供高稳定感知,精准探测,保障复杂工况车辆行驶安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2 天前
爆笑gif图  ·  哈哈哈,神配乐,绝了!
8 年前
穿衣搭配女王  ·  Hey,girl。你准备好这4条裤子了么?
7 年前
狮子座网  ·  让狮子座追逐梦想的动力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