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个娃的妈,每次出去溜娃,总能收到一片啧啧啧的赞叹,有佩服有同情。
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
我家一个我已经要疯了,真不知道你这三个是怎么过的
”,我被说得最多的是,
我有胆。
可不有胆嘛,三个熊娃闯天下!
我怎么过的?来来来,跟我一起感受下:
场景一
:老大作业还靠吼,吼一嗓子管2分钟。老三在哇哇大哭,扭头看到地上撒了一地牛奶,老二抱着老三的奶粉桶,在挖奶粉。。。一双手不知道先抽哪一个。。。
场景二
:哄三娃睡觉,一会儿老大说,妈妈我要上厕所,我害怕帮我去开灯。。。精疲力竭也挣扎着起来去开灯,刚回来躺下,老二说,妈妈我口渴,我要喝水帮我倒杯水。。。刚躺下。。老大上完厕所回来了,咚咚咚的脚步再蹦上床。。。终于成功的吵醒了刚睡着不久的老三。。。哇哇哇的哭声掀翻了房顶。。。也掀翻了我的脑盖。。。
场景三
:老大和老二抢玩具,一言不合就开打。。人脑袋打出了狗脑袋。。。还伤及无辜撞到了边上的老三磕到桌边。。。。。简直是最嘈杂的交响乐。。。
场景四:在厨房做饭,匍匐前进的老三闯了进来,打翻了垃圾桶,污渍沾满身还嘿嘿冲我傻乐,掉在地上还没来得及捡的菜刀就在旁边。。。吓出我一身冷汗。。
熊不熊?我就问你熊不熊?受的了吗?河东狮吼来镇压吗?那样素行不通滴。。。。
这些场景是我家天天上演的缩影。。。要换做以前,我最擅长的。。。就是狮吼神功外加五指如来神掌。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也得跟着升级装备啊。。。不知不觉中,已经练就了更有效的育儿方式。
我会带着尊重倾听孩子的内心,了解到
场景一
是老二看妹妹哭怕吵到妈妈休息,想帮妹妹泡奶粉,却不小心打翻了刚泡好的牛奶。了解到老二的真相,我庆幸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大骂老二搞破坏。。
突然想到刚播出的少儿真人秀节目《萌师驾到》第二期,里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95岁老奶奶过生日的温馨的场景,尽管有些笨手笨脚不尽人意,但也不由为孩子们的纯真童心而感动。
心理学研究专家费力克斯•沃尼肯用科学实验表明,即使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天生的善意并保护它。不要恶意揣测孩子是否故意捣蛋。
于是我先对孩子的付出表示感谢,并教孩子如何收拾打翻的牛奶,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做的更好一点。孩子在这里学到了打扫卫生的生活技能,并在鼓励下更愿意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
应对
场景二
,是买了人来灯亮的感应灯粘在卫生间,引导老大自己上厕所。把老大老二的水杯和温水瓶放到了他们方便拿取的矮茶几上,并给俩娃买了软底消声的拖鞋,告知孩子们睡觉时间需要穿软底拖鞋避免打扰到别人,且酒水自便。。(好吧酒是我滴~)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孩子,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为孩子做任何事。而是尽可能鼓励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么能干,那他们太吃亏了。我花时间来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给他们创造方便实施的环境,自此以后上床后还要上厕所,喝水,我妥妥的挺尸躺着。他们寄几照顾寄几。孩子们也通过实践这些技能培养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针对
场景三
我给三个娃分别买了不同颜色的玩具收纳箱,各自的玩具放在各自的箱子里,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假如想要玩对方的玩具或者是对方先拿到的公用玩具,那么就要经过对方的同意。同时给家中所有坚硬的桌边桌脚贴上了防撞条(保护无辜的吃瓜小群众)。
有些时候,孩子的争端是源于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给孩子读一些提高沟通能力的绘本,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学会用有效的语言来沟通,也是很好的帮助。
为了避免
场景四
的惨剧(晚上搓那件衣服搓了半小时,还被米爸叨叨小公举差点被割伤),是最费银子滴,用婴儿护栏和爬爬垫,给老三圈出了一片天地(占地好几平米呢,房价多贵)这时候的孩子对一切事物和未知区域都充满着好奇,我们要鼓励孩子探索。可是在探索和安全之间,自然是选择后者。厨房重地,危险重重。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探索环境,那自然比单纯的阻止能够更好的呵护小宝宝好奇的天性。布置安全的玩耍区,提供一些厨房玩具,也可以用这种替代的方式满足她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