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嘉懿
编辑 | 袁畅
本文首发于
“见闻VIP”APP
,欢迎下载
“见闻VIP”
,即时见证历史。
作为QFII第一单的操作者、国内最大的外资投资机构之一瑞士银行的子公司,瑞银资产管理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它们也是2016年政策放开后,第一批进入国内私募市场的外资机构。第一家同时有QDLP和境内私募管理人资格的外资机构。
在年末的“成长股”与“价值股”的大讨论中,瑞银资管的态度也比较鲜明。该公司资产配置基金经理罗迪日前表示,顺周期板块相对更有新引力。
01
全球经济明年有望共振
罗迪表示,对于明年来说,全球最重要的关键是疫苗的上市。到目前为止,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越来越低,而不确定性降低会推升另外一个确定性:全球经济共振。
中国经济处于什么样的阶段?用经合组织综合的领先指标观察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现在刚刚进入繁荣阶段。
实体经济指标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从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这三个方面来观察经济。房地产前期增速仍然非常高,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增速已经放缓了,同时制造业增速还在进一步复苏。
也就是说,前期房地产政策在逐步收紧背景下,房地产增速没有进一步提高。而经济活动逐渐正常化过程中,基建进一步扩张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下行压力。未来最大的希望还是在于制造业进一步复苏。
02
A股整体情绪有望继续提升
罗迪认为,对于A股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讲,热情相对6、7月份有所降低。但伴随北向资金逐步流入,
到了明年A股整体情绪有望进一步整体的提升。
港股部分,从两地都上市的股票来讲,A股相对港股的溢价目前处在近期高位,经过一段时间下行以后,目前A股还处在高位,
对于某一部分港股来讲,处于价值洼地,相对同样的A股来讲是有投资价值的。
再看债券,从国债利率的角度,国债利率今年5月份开始大幅度上升,差不多80、90个BP,这代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中国经济复苏的幅度。到了明年,如果伴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高位运行,同时全球经济在疫苗推动下共振,有可能会导致中国利率还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在流动性收紧过程中,对于信用债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03
顺周期板块有吸引力
对全球资产大类配置来讲,全球资产在欧洲、在美国明年会重点关注疫苗上市后带来的经济复苏,在这些地区的股票,特别是顺周期板块还有比较好的吸引力。
同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亚洲的信用,特别是中国的债券,这两部分资产的吸引力是比较高的。
对于中国来讲,在未来经济进一步维持高位运行的大背景之下,
中国的股票相对中国的固定收益来讲,有更好的吸引力。
但是对风险资产持谨慎乐观态度。为什么谨慎乐观呢?需要进一步观察,年末政策转向、幅度和步骤,还对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去观察。
总体来说,对于股票来讲,他认为在宏观周期处于上行阶段,对于偏顺周期的领域相对比较看好。
04
外资关注基本面质量、成长性能不能持续
罗迪表示,外资对板块、股票的选择,更多关注的是基本面质量、成长性能不能持续,这两点作为最重要的两点,如果它的成长性能够成立,可能它的估值在完整经济周期中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如果从长期来看,比如以三到五年的跨度来看,会发现具有质量好的板块的收益来源主要来源于盈利增速,而不是来源于估值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