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奇文,它的作者是我的好友:
萌叔
。
他是位有故事的男青年,穷极时银行卡中只剩下23块钱,落魄街头,举步维艰。在社会底层饱尝过人性的善与恶之后,如今他提起笔,想把自己的故事说给你听。
文/萌叔
昨天有两位读者找我谈心:
“叔啊,每次读到好的文章,对我很有启发的观点,我都会默默点收藏,但从来不转发到朋友圈,怕其他人学了超过自己。你能理解不?”
另一位说:
“叔啊,我刚毕业没多长时间,工资挺低的。昨天听朋友说那些流水线工人,月薪8000,挣的比我还多,挺崩溃的,有点不知道寒窗苦读10几年是为了啥。”
这两位读者的倾诉,看上去没什么共通点,但实际上同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格局太低。
格局低的后果很严重,按六神磊磊的话说:“格局低是个要命的短板,输在这上面,往往自己会连原因都找不到,明明我什么都做了,方方面面都注意了,怎么就输了呢?”
今天就来谈谈两种格局,让你避免被人卖了还傻乐数钱的尴尬。
刚才提到的第一个人,他说遇到好的文章,不会转发到朋友圈,是怕其它人学了之后超过自己。换句话说,他把自己的竞争对手限定在了朋友圈,空间格局就朋友圈这么大。
可朋友圈能有几个人呢?和他们较劲又有什么收益呢?
再比如初高中,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挺鸡贼的同学。你有啥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们求教,他们绝不会痛痛快快告诉你。这些人的理论也很简单:我要是把你教会了,你没准学习就超过我了,我多吃亏啊。
他们认为,班级几十号人,我干掉一个同学,就能多前进一名。
这格局就太小了。
高考时,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全省考生,数以百万计,拉一个同班同学垫背,能有啥用?就算他拉下水,自己从全省第23333名,上升到第23334名,又能有啥质的飞跃?
相反,有些同学看得就很开,别人求教,全部耐心回答。因为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它教给别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格局比那些鸡贼的学生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毕业工作后,格局的影响更加显著。你看有些平常浑水摸鱼的上班族,潜意识的想法都是
“别人能迟到,我为啥不能?”、“别人能偷懒,我也来一发吧”。
他们口中所谓的“别人”,无外乎是身边三五个同事,这空间格局就又小了,犯了和那些高考生同样的毛病。你的竞争对手本该是劳务市场里数以万计相同岗位的人啊,关公司同事什么事?
由于格局有限,这些人一开始就搞错了竞争对象,后果可想而知:一旦遭遇职业动荡,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分分钟被同类竞争者撕成碎片。
这些苦果只能自己吞,毕竟市场里那么多比你优秀、又比你年轻的人,用人单位又凭什么给你开高价。
要养成提高空间格局的思维方式,它会让你有效调整心态,避免低效的、无谓的争斗。
还记得文章开头,第二位读者的留言吗?
“我刚毕业没多长时间,工资挺低的。昨天听朋友说那些流水线工人,月薪8000,挣的比我还多,挺崩溃的,不知道寒窗苦读十几年是为了啥。”
这就是时间格局不高了。
流水线工人,短期收益确实不错,但5年后呢?10年后呢?没有任何升值空间,照旧是低微到尘埃里的螺丝钉。
再进一步讲,
为啥许多流水线工人的月薪8000,刚毕业的本科生起薪才3000?
并非读书无用,而是因为流水线毫无升值希望,这8000月薪,有一大半实际上用来买断了工人的未来。
连未来都被透支了,工资能不高一些么?这种毫无前途的纯体力劳作,年龄稍大,就只能去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