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作品
首先祝贺《立雪传薪》画展的成功举办。纪念王雪涛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举办《立雪传薪》联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怀着崇敬之心缅怀王雪涛先生,一方面王先生的弟子、学生们以及当今花鸟界的同仁,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学习,为促进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本身就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王雪涛先生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大家。他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潜心研究传统艺术,上朔宋、元,以至明清,深入地学习、临摹,融会贯通,顺应时代,锐意创新,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面貌。
就以他画的牡丹花为例,强调色彩的对比和谐,冷暖变化,造型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美艳而不俗,令人愉悦。他画的牡丹花既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同时代的画家,完全是自家模样,而且精彩绝伦。这对我们的重要启示即是:不仅要懂得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王雪涛先生
老师善于观察生活,从他所画的大量速写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观察的细心,对物象形与神的捕捉极其精妙,老师简单几笔速写就已把对象刻画得形神兼备了。先生尤其擅长默写,凭眼睛看,用脑子记,他认为默写是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默写比速写重要。
他的艺术源于生活,因此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先生的画特别强调精品意识,他的画构思精巧,注重画情、画理、画趣。他常说:“一幅画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吸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他认为一幅好的画,首先让人“喜”,进而让人“思”,再进一步让人“惊”,精妙到让人惊奇,让人拍案叫绝。先生许多作品正是体现这一点。他的画不是机械地再现物象,而是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结合自身的独特感受,抓住瞬间动态,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生机盎然的情趣。
1964年 北京中国画院国画进修班 合影
一排左三 王雪涛
一排右二 王铸九(王培东之父)
三排左一 王培东
先生的作品笔精墨妙,给人一种清新俏丽,潇洒自如,活泼灵动的感受,使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广大群众喜欢他的画,内行专家赞赏他的画,这就是通常评论所说的“雅俗共赏”。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影响巨大,拥有众多的“粉丝”,有众多的习画者都向他学习,他是小写意花鸟画领域里的一代宗师。
先生平易近人,对学生的教育可谓是诲人不倦。1961年我考入北京中国画院研究生班,拜雪涛先生为导师,学习写意花鸟画。每次上课,老师都认真看学生的作业,指出优点与不足及如何修改,并当场示范。老师常教导我们要注意锤炼笔墨技巧,用笔要灵活多变,要做到稳、准、狠。创作上要多思,有第一个想法还远远不够,要再思、三思,直到做到不一般化。老师不让我们仅仅学习他本人的绘画风格,教导我们要从绘画基础入手,从临摹传统入手。在我们学习写意画的同时,还让我们临摹一些工笔花鸟作品。有一次老师还特地从朋友家借来一幅明代大画家吕纪的工笔原作《杏花天鹅图》让我们临摹。这是一幅很大的作品,是吕纪的精品之作,可以说是一张国宝级的古画,老师从私人手中借出来,交给学生临摹,是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与风险的,丢失怎么办?损坏了怎么办?但是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习,不顾这一切,勇于承担风险,并亲自登门辅导,这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终生难忘,我们要感谢老师,感恩老师!
王雪涛作品
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老师对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创新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要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做不懈的努力。
最后,感谢温瑛、王彤及诸位为这次纪念画展的举办以及纪念画集的出版付出的辛苦劳动。
再次祝贺《立雪传薪》画展圆满成功!
王培东
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画家。1941年生,1961年考入北京中国画院研究生班,从师于著名画家王雪涛先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创作室主任等职。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王培东《秋趣》2003年
王培东《牵牛花》2016年
王培东《南瓜图》2016年
王培东《珠玑图》2015年
王培东《忆写南国印象》2018年
王培东《乾坤清气》2017年
王培东
《春藤灵舞》2018年
| 微信编辑:凯航 |
AM 新媒体矩阵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