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位列世界500强第9位。股票代码601668.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偷家”DeepSeek,腾讯成最大赢家 ·  18 小时前  
南方周末  ·  放完烟花,记得打扫 ·  18 小时前  
新华社  ·  新纪录!90.2亿人次! ·  19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当心!这些常喝的饮品,正在悄悄升高你的尿酸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筑

湾区智造快稳准 简约公屋平靓正丨大公报

中国建筑  · 公众号  ·  · 2024-09-14 20:10

正文

近日,大公报头版整版刊发文章《湾区智造快稳准 简约公屋平靓正》,报道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工通过MiC(组装合成建筑法)这一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协同利用粤港两地建筑业优势助力香港简约公屋建设。蓝宝为您分享如下:


大公报



《湾区智造快稳准 简约公屋平靓正》


涉及逾2000单位、将于明年首季交付使用的简约公屋·攸壆所有MiC组件制作完毕,组件由惠州开始发运。大公报记者到访位于惠州的智能制造基地,目睹在复杂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总装线上,可以通过一键换型,实现尺寸的三维无极柔性调节。该生产线可每日生产50个模块,最高峰时达到80个,为简约公屋制造低成本和高品质的组件。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攸壆路现场的工程进度一刻都没有松懈,正在“快高长大”。她形容,有关工程从多方面展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推动两地建筑业标准对接、技术共用、供应链互补等,“国际标准”+“香港规范”+“湾区智造”模式深度合作,助力湾区成为MiC建筑科技中心。


“国际标准”+“香港规范”+“湾区智造”模式深度合作


何永贤在社交媒体表示,简约公屋攸壆路项目自去年12月开始动工,内地工厂3月启动批量生产MiC组件,很高兴看到所有组件制作完毕,本月会全部完成发运。攸壆路项目共约2100个单位,将于明年第一季交付使用,承建商需要在一年的时间完成10栋3层的建筑,并要处理水、电、渠、综合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等,整个项目兴建时间较传统建造方式压缩了超过一半。这个以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兴建的项目,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大至开放式厨房、独立浴室及起居室生活设施,小到香皂盒、置物架等日常用品均在工厂内组装完成。何永贤表示,不论是政府团队、承建单位,或模组的制造商中建科工都全力以赴,确保这个项目可以尽快做到“惠民生”,为有需要的基层市民“添幸福”。


△元朗攸壆路简约公屋将提供2100个单位,图为效果图


省逾半工期及七成工人成本


何永贤指,有关工程多方面展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首先是以Full MiC(全组装合成建筑法)应对地盘挑战。面对项目周边住宅林立、空间受限的问题,以Full MiC去兴建单位、楼梯间、电梯间,并应用MiMEP(机电装备合成法),实现供电、给水等多类走廊机电管线与预制PC楼板、走廊钢樑整体集成,预制模组的完成度极高,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可节省50%至60%的工期,现场工人成本是传统建筑的30%。她表示,项目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建造成本,地盘用水用电量为传统建筑的40%,现场生产垃圾也减少逾50%。生产过程严格的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设计效率,并以自动化、智慧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项目运用了大量机器人。


△在工厂内生产完成的MiC模块


为北都及“明日大屿”展现新范本


何永贤形容,这项民生工程进一步展示了两地建筑业协同发展和建筑科技的推进与应用,也推动了两地建筑业标准对接、技术共用、供应链互补等,正是“国际标准”+“香港规范”+“湾区智造”模式深度合作的体现,助力湾区成为MiC建筑科技中心。


据了解,早在2022年中央援港落马洲方舱隔离设施的相关建筑材料,就在如今的惠州工厂生产,如今合作模式已越来越成熟。中建科工在惠州先后组建了6个工厂,调动了130余家合作伙伴,3000余名产业工人日夜奋战。


△记者整理的简约公屋模块生产流程


“像香港的MiC模块是按照永久使用标准设计的,同时出厂前我们要按标准进行防火、淋水测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抗风等级。”中建科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将给香港建筑业以及内地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带来示范标杆效应。同时也将为香港北部都会区以及“明日大屿”的开发建设提供新范本、新模式。


△用于建造简约公屋的组件9月9日运往香港的情况


据介绍,元朗攸壆路项目模块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发运,项目将进入模块批量吊装、市政园林及周边配套施工阶段。牛头角彩兴路地块项目也已动工,将于2025年二季度交付使用,目前工程正顺利全速进行中,也已正式开放申请。


智能生产线 造房如造车


大公报记者在中建科工惠州智能制造基地,直击简约公屋模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作业。在复杂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总装线上,可以通过一键换型,实现尺寸的三维无极柔性调节,可满足元朗项目83种结构箱的生产。


△生产线上以激光下料设备精准切割钢材


“激光下料设备精准切割钢材;自动翻转设备可实现3吨重的钢框架180度快速平稳翻转;智能焊接机器人可确保一级焊缝的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99.5%以上;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在一分钟内就能告诉我们箱子的精确尺寸,这些都大幅提高了制造装配精度和生产效率。”中建科工结构车间主任介绍,元朗攸壆路项目的模块就是在这样的智能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


△中建科工模块产品智能制造产线


中建科工依托智能制造产线,采用整体集成的方式,在工厂内完成模块结构、机电、幕墙、装饰装修等95%以上的生产制造工作,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大到开放式厨房、独立浴室及起居室等生活设施,小到香皂盒、置物架等日常用品均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全部标配“精装修”,可实现“拎包入住”。


验收流程更精细


“我们还在箱体全生命周期生产环节建立了程序严格的‘四检’验收机制,结构阶段通过智能化、工业化生产,加强过程质量管控,确保模块制造、安装、对接精度达到±2毫米;装修环节设置了30个验收项目及18个检验点,按流程逐级逐项验收,较于现场施工,工厂生产能够实现更精细化的验收流程,大幅提升模块建筑的品质。”中建科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模块有“身份证”,提升品质监控


△简约公屋样板房内部装潢,为了便于拆装,所有管线都未埋藏到墙体内


大公报记者从香港简约公屋样板间看到,中建科工设计的户型共有四种,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管线并未藏在墙体内,这是为了以后便于拆装和维护。


箱体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是一样的,主要是建筑方式的创新,所有箱体都是精装交房,居民只需要购置一些软装即可入住。相较于传统MiC方案,元朗项目采用全组装合成建筑法,不仅限于建筑的居住空间,还将楼梯间、电梯间、水房等传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核心筒区域全部采用MiC方式建造。


为了保证模块品质,中建科工还为每一个模块配备了唯一编号和二维码作为“身份证”,工程师可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模块生产状态的实时追踪和品质监控的可溯源管理。在物流运输阶段,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根据路况和限行信息生成最佳路线及时间计划,确保产品准时高效到达施工现场。




编: 陈秋旭, 邵雅青
核校:崔   融,王   醒
审核 时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