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新闻热线】010-8795595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亦庄  ·  又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北京亦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晨报

【晨小号】卖了61年散装黄酱,北京最老副食店要关门了

北京晨报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4-19 14:06

正文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当“711”、“好邻居”等便利店开遍大街小巷,“小卖部”都有些年代感了,更别提几乎快要消失的副食店了。说起老北京的副食店,80后、90后并不熟悉,但再年长的人就会回想起胡同里的门脸房、四方柜台上传来的算盘声儿、还有当年打过的酱油偷吃过的麻酱……



  这种副食店现在还存在吗?有,最著名的就是赵府街副食店,就是图里这个,不少外地人都慕名而来。最近,小编在南城桃杨路胡同里发现了一家老副食店,有多老呢?与赵府街那家一样,也成立于1956年。

  遗憾的是,由于拆迁,这个经营了六十多年的老店即将关门谢客。小编赶在它谢幕前,带大家穿越回这个可能比你我年龄都大的店——“桃杨路副食店”。

老架子老酱缸老味道


  东拐西绕边走边问道儿,小编踅摸到了永定门外东侧的桃杨路上,顺着灰墙土瓦,伴着悦耳的鸽哨儿声,远远看到不宽的胡同里,一间贴有用红纸剪出“烟酒”二字的小铺儿前,一群人正排着队,这里便是“桃杨路副食店”。



  破旧掉漆的店门总是敞开的,掀开泛黄的门帘,小编走进这间老副食店后,只见近百平米的店中,四周墙壁斑驳,正当间儿的两根支撑房梁的老木柱,柜台上称重用的台秤,算账用的算盘,都满载着岁月的痕迹,把人一下子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开业以来就没挪过地儿的木架上,摆放的商品一应俱全,除了口感清香绵软的老北京酒“桂花儿陈”、曾偷当葡萄汁儿喝的“中国红”、还有一般小铺儿罕见的“金桥烟”外,最吸引老主顾的还属柜台上摆着几个大盆和大缸,原来这里盛着散装的黄酱、麻酱、韭菜花儿…..这些作为老北京人面食的必备“伴侣”,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原有的味道,每每打开盖子,醉人的酱香味扑鼻而来。

一声儿问候满是儿时记忆


  “来了您,今儿要点啥?”掌柜张女士说着地道北京话,见着顾客亲切的像自家亲戚。“麻酱黄酱各一份。”“好嘞。”麻利儿接过罐子的张女士,拿到酱缸前,技术娴熟地抄起大勺在缸里一搅,舀出一瓶子黄酱,而且一滴都没洒在罐外。她回身放在称上一称后,便在算盘上“噼里啪啦”一通拨弄,“三块二,您给三块得了。”



  “别的地方的吃不习惯了,吃了大半辈子,就喜欢这儿的味道。”接过酱瓶的街坊李大爷笑呵呵地说,年过七旬的他,对这家副食店满是回忆。“当年买酱还都靠副食本儿,每月每人只能买一两芝麻酱。如果当月忘买了,得心疼的跟什么似的,不过,好在这掌柜好说话。”



  “这样的老店真的不多了,拆了真就没有了。以后想找老味道就难了。”记者看到,买完东西后,不少市民还会在门前合影留念,其中既有抱着婴儿赶来的小年轻,也有白发苍苍拄拐的老人。而聊起此次拆迁名单中的桃杨路副食店,大家纷纷扼腕叹息,远道而来的方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我妈隔三差五就让我到这里打酱。冬天的涮羊肉,夏天的过水面,就着这韭菜花儿、芝麻酱,甭提多香了。”打小住附近的她于10年前班搬到了大兴南苑,如今她早已从胡同小丫头,变成了孩儿妈。但她时常带着孩子光顾着这间陪自己成长的小店。最近听闻店铺关门的消息,她特意驱车十多公里赶来。“算是留住最后的记忆吧。”

留个念想儿留住不变京味儿


  这家副食店成立于1956年,原名为“西圣庙副食店”,是一家国营副食店,自1976年改名为“桃杨路副食店”。随着改革开放,如今的掌柜张女士将这里承包下来,和丈夫一起经营这家小副食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没改变过经营模式,也没进行装修,好多老店都照着超市的样子改了,但我这儿保留着老店的原汁原味。”张女士介绍道,也正因如此,不少北京人慕名找来,寻找逝去岁月的痕迹。有人为了一睹勾起记忆的店内陈设,有人为了长久未变的北京味道,“更多的人不为买东西,就想‘留个念想儿’,和我聊聊天。”她摸着算盘淡淡地说。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周边的超市、大型菜市场不断出现,桃杨路副食店深受冲击,逐渐衰落。曾经门庭若市的店里如今稍显冷清,但为了守住这南城最老的副食店,张女士一直坚守,“肯定不赚钱,但不能让光顾的老街坊们失望啊。”还有22天,这家走过61个春秋的老副食店就要说再见了,被街坊叫出去拉家常的张女士笑着说,虽有不舍,但正好感谢政府,“让58岁的我提前退休养老了。”

  小编想,不知道从何时起,多少几十年的老铺子,一砖一瓦砌成的老房子被推到了,他们随着挖掘机日日夜夜的工作声渐渐消失。但在每个人成长的记忆中,总有这样一些店,一提起来,就像按下了记忆的开关,脑海中能回放出无数美好的画面,念出曾经熟悉的招牌时,您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就会兴奋的说上一句“对,就是这家!”

北京晨报社会新闻部出品

郭丹 /文

贾悦/编辑

长摁二维码关注:北京晨报

morning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