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部门供图
2月10日至14日
“泉州非遗贺新春——
2025年元宵泉州灯会”
将在19个展区展出
超2000盏
花灯
充分展示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底蕴
2月9日
记者从泉州市文旅局获悉
泉州花灯有三个“之最”鲜明独特
这个元宵来泉州
看非遗花灯点亮世遗之城
还有重磅福利
送你一盏“永不熄灭”的非遗花灯
泉州花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每逢元宵佳节,泉州满街精灯荟萃,争奇斗艳。泉州的元宵节催生出泉州花灯,泉州花灯红火了泉州的元宵夜。
那么,泉州花灯有哪些历史渊源呢?
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泉州花灯制作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
据南安丰州傅姓、黄姓族谱记载:唐僖宗年间(873—888年),傅实以尚书左仆射衔带兵入闽,驻于武荣,在桃源建唐王宫,按长安结灯的礼仪祝圣天子万年,于是有了桃源点灯的开始。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载有“泉州花灯品种色色俱全”;明代谢肇淛所著《五杂俎》中写道“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明代张岱著的《陶庵梦记》曾记载杭州抚台委托泉州府尹和南安知县雇人精制花灯,并夸其灯“穷工极巧”;乾隆版《泉州府志》记载,古代花灯“周围灯火,缘以练锦,缀以流苏,鼓鸣于内,钟应于外”,“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矣!”史书的记载说明斯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泉州花灯品种之丰富及工艺之精湛已闻名遐迩。
明清时期,玻璃制造业发展,工匠们把玻璃抽成丝,泉州人叫这种玻璃丝为“料丝”。一些彩扎艺人把“料丝”用到花灯制作工艺中,清代陈葆堂的《温陵岁时记》提到“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以通草,作人物鱼虫,燃以宝炬。”这便是明清时泉州有料丝灯之明证。
清朝末年,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年),承继家传刻纸工艺,吸收应用古典图案纹样,独创李尧宝刻纸图案,并把这种精湛的刻纸技艺应用到料丝灯造型图案中,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光彩夺目,高贵典雅,使泉州花灯制作工艺和艺术含量得到重大飞跃。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灯彩(泉州花灯)等4个泉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申报。
选择泉州花灯参与申报,是因为
泉州花灯是福建省花灯非遗项目级别最高(省内唯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最早、技艺最独特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
泉州花灯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呢?该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花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它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并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而区别于全国各地的花灯,与传统彩扎花灯共同组成泉州花灯系列,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广泛的装饰实用价值。
据介绍,
泉州花灯曾先后在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举办过大型花灯展,
广受欢迎,深得好评。每年都有华侨商家订制泉州花灯,在异地他乡庆祝元宵节或中秋节。
“泉州花灯”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我们特别为大家送上可互动的泉州非遗花灯夜光AR冰箱贴,以非遗花灯为原型,不仅有夜光功能,还能实现AR互动,大家可关注'海丝泉州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参与抽奖。”该相关负责人介绍。
编辑: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