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用户 焚紙樓 给《咖啡公社》的评论
原标题为《与电影与纽约的绝别书》
把本片视为导演伍迪艾伦即将重回电视圈的一封「诀别书」,会比片中内容更有意思得多。
非指难看。正好相反,“咖啡爱情”(咖啡协会)无疑是他这五年来最有趣的一部作品。这是个纤细的故事,叙述两个年轻人的年轻心灵逐渐被现实世界一分为二,肉体活在五光十色的名利场,灵魂深处却残留一块朴素乡愁,对家人也对爱人,人生中有许多选择一选就是一生,会后悔也会不服,但逃得了吗?聪明的犹太阿姨谓「不选也是种选择」,但这智语反过来说便意味人不能不选择,生活的磨轮只有前进的份。所以我们学会了缅怀,想逃避自己眼前持续发生的选择时刻,暂且假设自己若回到当初,可以过得更不一样,可以得其所爱;于是,乡愁恒生这是常情。
主人翁与他爱的女孩曾在好莱坞打滚,觉得自己可以大隐于市过着简单生活,最后却不然。他们分手,回到各自的新生活,然后岁月流逝,他们在成家立业年近而立之时陷入了深深的缅怀,缅怀那段年少热恋的时光。某日,他们在故乡重逢,一齐在小巷大桥夜游,看似外遇却不然,他们真正想重新体验的是精神上的乡愁。他们并未出轨,因为他们知道分手并不会回到当初,然而这份觉悟正是被现实摩合了的证明。最后,他们继续回到各自的江湖,在职场欢场皆最巅峰的庆祝时刻,那份愁情却禁不住在人群中丛生,俩人想念起在永远到达不了的彼方的那个对方,是空间也是时间的彼方,这份乡愁直到永远。
然而,仅只如此?恐怕不是。其实还有另一个人在发愁,即导演伍迪艾伦。
说来讽刺是:1986年,伍迪艾伦接受另一个名导高达(戈达尔)的访谈时,俩人皆流露出对电视普及的恐惧,恐惧电视的小框会毁了许多人第一次看电影的经验,对电影创作者造成了侵害 - 「电影是种美学,而电视只是种家电」伍迪如是道谁能比一个NBC电视台出道,为了综艺效果与袋鼠打拳击的奥斯卡奖得主兼当代国宝,更有资格说这话呢?事隔三十年,老高达继续与小伙子争着电影实验者的头衔,老伍迪却准备回电视了,电视人最大的对手也从银幕变成与自己类似的萤幕,个人电脑与智慧手机的普及成了新的恐惧。
那么,作为伍迪作为五十年来一年一片的纪录终结,作为他即将返回电视台的告别的“咖啡爱情”,成了一部所费巨资,远远超过他个人多年来严守的回本预算一千五百万美金,改以数倍以上的资金打造一个由比利佛山庄宴会场与布鲁克林夜总会双织而成的1930年代场景,意义就欲盖弥彰了:
“咖啡爱情”这部片本身就是伍迪艾伦自己的「乡愁」,是他对黄金时代永恒的缅怀表白。
这则少年少女的愁思逸事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很普遍,古典好莱坞的黄金年华却仅有一次,布鲁克林夜总会文化在纽约的全盛时代却仅有一回,伍迪不惜耗费巨资也不愿修改剧本,全因世上任何地方都有大世界般的奢华场,任何时代都有大江湖似的众生相,但最繁华的中国戏院只有一座,最传奇的摩洛哥酒吧(埃尔摩洛哥)只有一间。
所以,我们能这样说:“咖啡爱情”是部论及乡愁的电影而乡愁最浓的却非在戏内而是戏外,却是导演伍迪艾伦对自己无从亲体的两个故乡 - - 与电影与纽约的走马缅怀。
于是乎,当我们看到男主角初入好莱坞懵懵懂懂中识得的那些新鲜人事,其实都是一个老导演对这些精神楷模一次次缅怀的视觉具现。这个老导演对偶像们如斯推崇,推崇到甚至不敢如“午夜·巴黎”(午夜巴黎)找临演诠释入镜,只远远地透过对白将名导名人如数家珍;至于他的超级偶像马克斯兄弟(马克思兄弟)与鲍勃·霍普(鲍勃 - 霍普)意外没有提及,我唯一可想的解释是“大家都说我爱你”(人人都说我爱你)已经玩过了。
这个老导演对造就历史的圣殿如斯推许,推许到甚至不愿如“那个时代”(无线电天)或“百老汇上空子弹”(子弹结束百老汇)只以画外提示辉煌,改而放任新宠摄影指导维多里欧史托拉洛(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带来伍迪电影在“大都会传奇”(纽约故事)后后退空间最繁复的一次体验,在泳池,片厂,酒厅与曼哈顿大桥间纵情游移焦距,在柔光与霓虹的交错中任性调度着观众的视线,就是要观众游览这些圣地的伟业;事实上,这调度实在太过声张,声张到我有点疑惑,伍迪为何如此放任维多里欧史托拉洛,让他明显拍了一组明显想挑战1970年年代的摄影大师高登威廉斯(戈登·威利斯)的曼哈顿大桥的定拍?连镜位完全一致,高登可是老伍迪唯一会叫老师的摄影师阿......
有网友谓:“咖啡爱情”又是一部伍迪每隔几年就会拍一次的半自传电影我不同意伍迪艾伦是世上最难与作者论分开的导演之一,他自制自编自导自演,更爱挖掘己身往事于片中,一如四十年前的“安妮霍尔”(安妮霍尔),三十年前的“星尘往事”(星尘的回忆)“那个时代“(无线电天)”爱与罪“(重罪和轻罪),二十年前的”解构哈利“(解构哈利),十年前的”好莱坞大结局“(好莱坞式的结局)与若干舞台剧本,以及他自白很想亲演而不得为的“命中注定,遇见爱”(你会遇到一个高大的黑陌生人),然而此片除了史迪夫马丁饰演的王牌经纪人一角明显影射了杰克·罗林斯(第一句台词就是杰克当年挖伍迪的话)外,其他都跟伍迪的人生脱钩。伍迪出生时,布鲁克林夜总会文化就已经走下坡,他也自言「童年往事只记得戏院,街头与车祸」。
这故事需要的也并非一个伍迪半自传电影传统中聒噪的纽约人,而是一个深刻察觉自己在迷惘与决断中反覆的岁月已经逝去的聪明人。坎城影展开幕时,记者曾问伍迪惋不惋惜自己不能演主角,只能找杰森艾森伯格(杰西·艾森伯格)来演,他说:「。不会我自己演不会比杰森更有层次」这话可有意思,莫忘同是主角,伍迪对“午夜·巴黎”欧文威尔森(欧文·威尔逊)的形容可是「如果我还年轻,我会自己演!」显然杰森的回锅不仅是因他常被外界戏称颇似伍迪当年的替身而矣,本片需要的不是那种微小的自我观看,而是对一个黄金时代旁观而非抽离的大观,而他也不副众望办到。
黄金的时代一如人的寿命,终有消逝的一天。“咖啡爱情”的结局中,夜总会的首任老板被处刑了,悄悄暗示了总会的未来即将黯淡,正如好莱坞的独霸将在1940年年代结束后后垮台,然而参与制片跨年宴的名人却更多了,光临夜总会的客人亦是,将至的没落结局反倒替影业也替纽约涂抹上濒死方现的独特魅力伍迪艾。伦一辈子都想解决卡谬点出的人生难题 - 「我不想死,不想看挚爱死,但我跟挚爱终将一死,这就是人生的荒谬」这段话的辨证在片中同样出现,只是改以一对犹太夫妻的床边对话重演,妻子希望人有来生,丈夫则说人必一死,然而他会在死神面前奋力抵抗,好显示自己曾经活过。
物换星移,挚爱将逝,濒死前的愈发辉煌,出自一个即将告别电影的导演之手 - 这难道还听不出出弦外之音吗?
END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