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LCA

你的问题是,太没仪式感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7-16 22:05

正文


吹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阅读,是一种享受。


刻薄的毛姆大叔曾说:“(阅读)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故障的汽车。但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圆满而快乐,如果你们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电影《天使爱美丽》


显然,对于阅读这件事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我想对你而言,仍然意义不大。特别是生活在繁忙的都市,有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的人少之又少,除非是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书籍。


但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读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的浩瀚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读懂了十来本书,却不失为知识分子;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始终是“知道分子”。


当然,不阅读的人自然没有这些困扰,他们可以很自信地说:原来那么多书都不用读!


电影《蒂凡尼的早餐》


古人将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前需焚香沐浴,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才凝神敛气地坐下来开始享受这一时刻。这种恭谨的态度,来自于某种仪式。


实际上,任何一种与生活相关的仪式,都源于对生活品质的细致提炼。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面包与热咖啡,宛若盛宴。这诗意的仪式感,让苍白的生活光华熠熠,映照着霍莉心中美好的向往。


电影《面纱》


“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通常,汪涵还会在一旁放上纸笔,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


一件事情,一旦赋予它仪式感,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潜意识中会提醒自己不要懈怠,认真对待、细致完成。


阅读中的“仪式”并不宏大,鲁迅先生阅读前的仪式,就是洗手。有些人会将从始至终干净如初的页面作为一种仪式;与其相反,有些人则必须要在阅读过程中做标注。这两种不可调和的“仪式”没有好坏之分,都会给自己带来某种愉悦和期待。


电影《成为简·奥斯丁》


有些人可能会抱怨,读电子书很难延续这种仪式感。我想,霍莉在蒂凡尼的橱窗前时,她并不曾考虑这是否是一种仪式,同样的,当你将阅读的仪式感作为一种“功课”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身边有一位颇有灵气的女同学,她就是一位电子书爱好者,kindle 几乎不离手。我们常常因为纸质书和电纸书的不同爱好而争论不休,但彼此互相尊重。她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在阅读之余,将书中相关内容或想象到的图像,用 kindle 中的标注功能画出来。


比如有“雷神之锤”、“Limbo”和“富士山”。这些涂鸦之作虽不足够写实,但Kindle激发出的这种独特乐趣显然成为了她阅读中的一种仪式。


这样的一种仪式,即便是灰黑的色调,也犹如 24 色调色板一般色彩斑斓,映照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灵气的女同学用“标注”功能画出的“雷神之锤”、“Limbo”和“富士山”


对她而言,这已经成为她个人专属的阅读仪式深入骨髓。


阅读中的仪式感,更多的是一种私人感受,它连接了文字与个人精神,与其他无关。生活中的仪式感也不尽相同,《小王子》里的狐狸说仪式就是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它的那些猎人的“仪式”就是每逢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说了这么多,其实阅读本身并没什么可炫耀的,读书未必一定高尚,不读书也并不卑鄙。阅读只会让你的生活更多一抹色彩,更多一个视角。如北宋哲学家程颢所说: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为了使大家对阅读越陷越深,近期咪咕阅读与亚马逊联合推出了 Kindle × 咪咕阅读器,将咪咕阅读平台上的超 50 万册书整合了进来,其中囊括出版畅销书、热门网文、影视原著、历史哲学、外文经典等各类书目。从此大家可以在咪咕阅读书城和 Kindle 电子书店之间一键自在“穿阅”,这或可也将成为阅读爱好者们一种新的“阅读仪式感”


而且咪咕阅读 APP7.0 版本还推出了 9.9 元/月畅读全站的至尊会员包。每月仅支付 9.9 元,便可不限量地阅读全站超 50 万册书,相当于以每 1 万本书 0.2 元。


一切都如此美丽,不是吗?


点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体验这种独特的“阅读仪式感”


新浪微博:LCA的家

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阅读原文】,去体验花式晒 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