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总在人间
我是你潜伏在职场的卧底,告诉你所有职场秘密,解决你成长的各类难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这页PPT怎么做的?文字浮动太高级了! ·  10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PPT重点别再标红了!!丑爆了! ·  23 小时前  
秋叶PPT  ·  夸爆!WPS官方接入DeepSeek,自动化 ... ·  昨天  
跟我学个P  ·  用DeepSeek为《哪吒2》做了份PPT, ... ·  3 天前  
秋叶PPT  ·  DeepSeek公务员上岗!雷军:真心建议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总在人间

讲个恐怖故事:我的成人粉丝群来了个初中一年级女生……

格总在人间  · 公众号  ·  · 2021-07-13 11:59

正文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451篇原创





1

粉丝群来了个初一女生



这两天我的粉丝群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初中一年级的小女生混进来了。


为啥说混呢,因为她之前文章留言是这样的,我以为小六是她的自称,哪知道小六的意思是小学六年级!



等她进群了,留言画风成了:



我认真考虑了下,初一孩子留在群里合适吗,毕竟未成年人。


而我那个粉丝群啊,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聊职场,聊成长,很正能量,但闲聊时气氛也很销魂,很骚气,很不未成年人。


好吧,来都来了,我也表示欢迎。


不过我还是给所有人打了招呼。



咳咳,自从知道这里有个初一的小朋友,群里这帮叔叔阿姨要疯了,父爱母爱开始各种泛滥。


但人家倒好,落落大方的有问必答。


有人问她,为啥会进这个群?



这话真是受用啊,格总我也露出老父亲般的欣慰笑容。


有人聊起游戏。



有人聊起小孩子兼职,人家这么说的。



还有人建议她可以看看《小狗钱钱》这本书,理财观念从小培养起,结果她说。



至于未来的职业。





2

啥样的神仙爹妈,

才会培养出这样一个神仙女儿啊!



这个女生让我们叫她 歌,好吧, ,挺好听的名字。


我不知道群友们跟 对话,感觉如何,反正我感觉……太吓人了。


为啥呢?因为对比。


同样是初中一年级,我在干啥?


想了想,20多年前的初一,我一门心思在学习上,因为小升初没考好,感觉对不起爸妈。


至于金融?


我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好几年才知道啥叫金融。


后来阴差阳错入行做投资,才开始接触金融,了解到一点皮毛。


现在初一的 ,就打算未来从事金融。


可见她对金融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解,和认知,金融吸引了她。


哪怕她以后走上别的路,也是好厉害、好恐怖的一件事了吧!


再说一个,就是《小狗钱钱》这本书。


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看的。


好,先不提书的内容, 就说她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已经可以支撑起看这种基础的理财科普了。


吓不吓人?


还有,我经常写文章,让大家抵制消费主义,注重储蓄,注重个人成长和投资。


很多成年人,月光族,不知道储蓄的意义,也没有这个动力。


可是看完《小狗钱钱》,小学一二年级的 就已经“变得特别喜欢存钱”了。


你说,吓不吓人?


还没完,再来。


刚才说到游戏,你们去看 怎么说的,“人物背景”,“人物心理”。


我之前跟一个在电影行业工作的朋友吃饭,当时《速度与激情》的某一集刚刚上映。


他说,普通人看电影,是消费,消费者看到的只有一个字:爽。


但是他们看电影,不是把自己作为“消费者”,而是作为“生产者”,去分析电影每一处的设置。


比如,为什么主角是拉丁裔,是黑人?


因为商业电影要票房,就得要“爽”,要感官刺激的肤浅的爽,所以最喜欢爽的人,才是电影的目标人群。


在美国那个种族分化巨大的国家,底层的拉丁裔、非洲裔,自然最欢迎这种爽。


所以,主角的肤色是有意挑选的。


再比如,为什么《速度与激情》的价值观,是主打“亲情”,主角在电影的最后总要去强调,family。


因为“亲情”是最基础的普世价值,超越任何种族。


这就保证了电影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受欢迎。


至于剧情。


困难出现、召集团队,打怪闯关,在大boss出现之前再来一个意外,然后主角突破潜力,或者发现对手隐藏弱点,给boss致命一击。


都是好莱坞惯用套路,刺激观众多巴胺的。


这些,全都是隐藏在“爽”背后,关于如何制造“爽”的逻辑,是“生产者逻辑”。


而这个世界,是由生产者支配的。


你们有没有觉得, 初一的虞歌已经开始本能的,去向着生产者的方向成长了?


所以关于游戏,她才会“跟别的孩子没有共同话题”。


比起同龄人对游戏单纯的快乐,她的快乐要复杂得多,高级得多。


写到这里,我忽然很想知道 的父母都是什么人。


是啥样的神仙爹妈,才会培养出这样一个神仙女儿啊!




3

前浪之后有后浪,

后浪之后,还有幼浪



入群之前,我知道群里除了二三十,三四十岁的职场人,还有大学生。


不管是职场人还是大学生,不少人私下跟我讲,他们特别庆幸进到群里,因为可以学到学校里老师根本不会教的东西。


比如,我们每周都会讨论一个话题。


包括副业、理财、养老、职场人际关系、向上管理、个人优势、谈判……话题是大家投票选出,所以都非常接地气。


除了大家积极发言,我每周也会“交作业”。


比如,上周话题就是,“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你说,哪个大学会教这些呢?


没有的,但是对于职场人来说,这些话题都太重要了对吧!


好,现在虞 歌来 了,初一的孩子进这样的微信群,是不是有点早了?


现在来看,似乎并不早。


歌说,进这个群不是她爸妈的要求,是她自己要来的。


于是, 从来没有职场经历的她,居然也交了这周的作业。


与职业倦怠类似,她就谈了自己对于“厌学”情绪的克服,一二三四点,有板有眼的!


你们知道我什么感觉吗?


都知道主动克服厌学情绪了,这孩子还可能不好好学习吗,家长哪里还会担心她的学业呢?


啧啧啧。


还有另一个感受,也特别强烈。


我原来以为,这个世界是大致分层的,前浪玩前浪的,后浪玩后浪的,大家可能有交集,但不明显。


现在后浪之后,09年的幼浪也来了。


初一的孩子,直接溜进我的粉丝群。


这个群里有创业者,有自由职业者,有打工人,有大学生,有销售、财务、猎头、程序员、银行职员、公务员、律师……


而且,我们有严格的群规。


群规是我写的,至今更新了3个版本,所有成年人世界那些龌龊、不体面的话题,已经完全杜绝,违反是有惩罚的。


底线之上,大家尽情发挥,虽然行业职业不同,每个人都把“个人成长”作为自我要求,在群里不停的输出价值,也不断吸收新认知。


这个初一孩子,是有意识地开始在网上“闯江湖”了。


说起来,当年我初入社会时两眼一抹黑。


吃过不少亏,算是交学费了。


我就想,有一天虞 歌成年了,她也会一无所知地面对这个世界吗?必须不啊。


那个时候的她,想必早就浑身武艺,目光坚定,情绪稳定了吧。


至于什么“认知茧房”,不存在的。


什么呢?


不光因为父母的培养引导,更因为, 她有意识地把自己扔进一个新环境,去见识真实的社会,看优秀的成年人是如何思考问题。




4

有追求的人,

首先 是对 成长环境有追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