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乐居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乐居

揭开职场歧视、婚育背后…我们看见了这些隐藏真相

广州乐居  · 公众号  ·  · 2019-07-28 18:38

正文

谈及职场女性,有句话说得很妙: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但,女性的战场包括又不仅限于职场。遭遇职场歧视时,她们心感不公,却难敌社会观念大流,妥协还是抗争呢;直面各种魔鬼式催婚时,她们有自我主张但也抵挡不住传统观念的紧箍咒;面临家庭事业两难全的局面,这些职场妈妈直言累到怀疑人生……


关于职场、婚恋婚育、女性独立等种种困扰,无时无刻不在 滋扰人心 。当代女性,该如何解救自我?乐居君与心逸境的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蔚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带来一点力量。


李蔚 广州心逸境创始人

心逸境|一家关注女性和儿童发展的心理机构



关于职场歧视

婚育的女职工是洪水猛兽?


面试的时候会被问婚育情况吗? 』、 你曾经遇到过职场歧视吗 ?』

采访案例

80s:“很正常,面试都会被问婚育情况,而且很多公司公开对外招聘的都想要男性”


90s:“遇到过,我研究生毕业后的一场面试里,面试官问我计划什么时候结婚生子,我不喜欢被这样问,也不想进公司后不能谈恋爱…所以后来双方都没谈妥”


90s:身边的朋友遇到过,她结婚后公司就故意为难她,想让她自动离职。已婚未育的她,可能早已被公司贴上“要随时生孩子休产假”的标签。


●数据看现象:《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女性仅有18.7%。影响晋升的因素中,“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机会”更是已婚未育的女性一大痛点。


▎职场女性被拒之门外的背后 是部分企业难以负荷婚育女性的人力成本


“怀孕被辞职” 、“职场女性晋升通道狭窄”……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着诸多刁难甚至性别歧视。这现象的背后,是将女性与“高成本养人,低劳动产出”的风险划上等号。 但企业难道不需要女性职工吗?事实并不尽然。


“部分企业的经营红利可能不足以负荷过多的婚育女性人力成本,所以干脆将女性拒绝”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李蔚老师更愿意用善意、积极的视角去解读这一现象。


所谓的歧视是让你没有选择 。但我们深入、耐心去看,选择的机会是存在的。如果当下我20+岁,可以在婚育和工作之间做选择;在35岁-40岁之间,最佳生育期将要结束,那可能没得选择。在保有主动权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做出双赢的决策。 一昧去认为“不接纳女性是企业的错”,这样的托付心态对个人发展并没有太大帮助 。你越成熟独立,外界环境、他人看法能对你施加的影响越少。



以自己的职场贡献换取尊重和公平 遇到无良企业要采取法律武器


“怀孕被辞职”,承担生育的职场女性是洪水猛兽吗?


访谈中,李蔚老师用她的理念解答了这道题, “以价值换取价值”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勤恳工作超过3年,参与见证公司的发展壮大,在婚育这件事情上更容易得到公司和同事的支持关怀。如若你频繁换工作,没有跟企业建立很深的连接,没有做出贡献,只把企业作为婚育的跳板,那要得到支持是有点困难的。


我们要以自己的贡献来换取尊重和公平。 但也不排除会遇到个别无良企业,这时要毫不犹豫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身肩职场妈妈/女性创业者/女性领导者多重身份的李蔚老师,她始终带着一种柔和的姿态去看待事物。“作为女性,我至少不会限制我身边女性的发展。如果我也认同她们应该回家带孩子,认同职场妈妈的效率比别人低,那么我也在支持歧视。


关于职场妈妈

生育是职场上最大的挑战


婚育 职场 之间似乎设有众多关卡。有些职场妈妈趟过生育前的坎,却没有躲过生育后职场上的关。一位80后职场妈妈称, “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后,我的岗位就被人占了。 ”职位被替、资源拱手相让他人, 这似乎是职场妈妈回归职场都会遇到的尴尬。


但碰上也并非无路可走, 有着类似经历的李蔚老师分享了她的通关宝典:


一、做好储备,未雨绸缪。在生育的前几年,是事业冲刺的时间。你冲得越高,被取代的难度越大,积累得越多,回到职场后剩下的东西越多。更要塑造个人特质,难以模仿替代的特质。


二、要有足够耐心。给自己1-2个月的时间重新适应职场,不要急于争取成绩。除了生理上的恢复,职场妈妈还要完成心理上的恢复。“我当时健康状态恢复不错,人际交往中也不会张口闭口都是孩子。”在调整的时间里,要让别人知道你已做好准备,当你身上妈妈的痕迹越来越淡的时候,时机合适时你还能接回原来的工作。办法总是比困难多,职场妈妈要需要有耐心。


三、有重新打天下的准备。重返职场有一定难度,职场妈妈要做好再打一片天下的准备。我们最大的资源是完成生育,只要能平衡家庭和事业,就可以放手一搏。


职场与家庭的平衡 就是科学管理做好分工 提高对变化的耐受力


但平衡从来都不是易事,平衡的另外一层意思,是 “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而职场妈妈游离在家庭和事业这座天平上的那种累和狼狈,很难被感同身受。

作为三个孩子妈妈的李蔚老师,更能明白个中苦累。 “职场妈妈的累,让人怀疑人生。 我不敢说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得很好。 事实上,真正的平衡永远在被打破。 我早已把“追求平衡”的信念丢掉。我的方法是,生活和创业就是充分调动手中的资源,用管理公司的方式管理家庭,科学地分工和安排,接受和提高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耐受力”。


关于全职妈妈

要保留为人生做选择的权利与能力


职场妈妈那么难,全职妈妈会是另外一条出路吗?


数据看现象: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已婚全职妈妈比职场女性在十年内的记忆力下降率高61%。研究发现,职场女性的记忆力下降率是相似的,但全职妈妈的记忆力丧失最快。


“深有体会,除了孩子的事之外,记不好任何事情”、“更可悲的是当全职妈妈还会被某些人以为很轻松”、“全职妈妈也想工作,只是生了孩子没人照顾”、“希望对全职妈妈善良一点”……每一种声音都能引起共鸣。


在李蔚老师看来, 当不当全职妈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留可选择的能力 ,而不是被迫接受生活的安排。当需要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陪伴;孩子慢慢长大,你还能有打拼事业的能力和选择权。而保留这个能力的方法是, 成为一个持续学习的妈妈。



打算当全职妈妈的女性,也需谨记,你除了妈妈这重身份外,你还是你自己, 始终要为自己留个出口 不要有“我把我的人生托付给这个家庭”的托付心态


而不能忽略的一点是, 全职妈妈要有经济来源。 “这个经济来源 我把它当做是人生的希望, 这意味着你还在创造价值。 如果另一半要求你做全职太太,你应当要求体现你全职过程中为家庭创造的价值,甚至主张一定的收入报酬,这和『给家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极少人可以持续一生为另一个人无条件付出,这是反人性的。无论你结婚与否,个人都应拥有能够独立生存的能力。



关于婚恋与女性独立

谁该负责貌美如花,谁该赚钱养家?


“你(女性)负责貌美如花,我(男性)负责赚钱养家”看似是情话,但部分女性并不买账。李蔚老师笑笑说,这话其实是毒鸡汤。


“男主外,女主内没有错,但要维系一段健康婚姻,如此简单粗暴是行不通的。如果一个家庭只奉行这6个字,很容易对女性形成一种隐性剥削,毕竟我们的家庭文化并不习惯为女性做家务、带孩子计算价值与回报。假如一位女士,原本是独当一面的企业女高管,由于社会呼吁、家族呼喊而成为全职太太,这中间的落差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弥补的,也不会有人为此买单。”


▎婚姻、孩子不一定是女性的必需品,但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不可或缺


能让女性在不同挑战下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并确定自己独特价值的东西,才是人生必需品,那就是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婚姻也好,孩子也好,都不一定是必需品。但你得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


当然,也有部分女性将房子看作是婚姻里的必需品。有部分90后女性直言,房子比婚姻更有安全感。


至亲是最好的合伙人 用“6个钱包”买房的前提是钱要还


数据看现象 :有报道称,大城市买房女性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达到47.9%,其中74.2%的女性在买房时没有接受伴侣资助。45.2%的女性接受了父母的支持,29%全凭一己之力买房。


这是否意味着,现代女性更独立?更倾向于自己给自己安全感?李蔚老师将“女性买房”的现象看做是 女性觉醒 ,也是女性越来越独立的必然选择。你发现了吗?女性买房是分阶段的,前期是认为拥有房产可以在婚姻里保全自己,后来发现女性买房也可以是跟婚姻无关,只是纯粹的投资和资产配置的行为。


那小年轻买房,要不要用“6个钱包”呢? “用父母的钱买房是实现整个家族资产最大化的途径,也是聪明的做法。 但前提是钱要还,不能影响父母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收入跑不赢房价,至亲是最好的合伙人,房子越早买越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