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关于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的新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A大师-懒惰的投资人: Cam ... ·  昨天  
财宝宝  ·  左手右手。 ... ·  昨天  
Wind万得  ·  新晋3岁百亿“影帝”助光线传媒20CM涨停 ·  2 天前  
财宝宝  ·  第一次看到这么说话的 ... ·  2 天前  
财宝宝  ·  闲姐夫,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以后刚需不用买房了?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 公众号  · 金融 房地产  · 2024-08-25 20:0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文章提到了多个城市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甚至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下跌。同时,文章也提到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房价涨跌的关键因素。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来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危机,如收储政策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房地产市场现状与趋势

多数城市二手房价格和新房价格都出现了下跌趋势,未来刚需购房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关键观点2: 房价涨跌的供求因素

房价涨跌受供求关系影响,供大于求则价格下跌,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

关键观点3: 政府应对措施与收储政策

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应对房地产市场危机,如收储政策等。未来政府可能会成为市场上最大的租房供应商,影响年轻人的购房观念。

关键观点4: 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影响与变革

如果政府大规模收储房屋,未来遍地都是公租房,年轻人可能会改变购房观念,更多选择租房。


正文

朋友说,他把北京城区的唯一的房子卖了,现在还能卖个好价钱,以后可能就没这个价了。

这已经今年第二个卖掉唯一住房的朋友。

有没有一种可能?以后刚需不用买房了?

多数城市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

2024年7月,70个大中城市的二手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普跌。70个城市中,67个城市二手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2个城市持平,1个城市上涨。

下图是按月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的二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蓝色线是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个数,绿线是环比下跌城市个数。房价上涨城市个数+房价下跌城市个数+房价不变城市个数=70。

这个图信息量很大,

可以明显看到,2015年以来,二手房价格经历了2个明显不同的变化区间。2015年-2021年,多数城市房价上涨,表现在图中就是蓝色线很高,绿色线很短,蓝色线 代表房价上涨城市 数量。

2022年开始,情况几乎是骤然变化,多数城市房价下跌,绿色线占据主要位置,绿色线代表房价下跌城市数量。

不仅是二手房,新房也表现出类似趋势

根224年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中,6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2个城市持平,2个城市上涨。

从10年周期看,2015年-2021年,多数城市新房价格上涨,2022年开始,新房价格开始下跌,几乎与二手房价格转跌同步,不过后续有些反弹。

房价本质是个供求问题,供大于求就跌,供小于求就涨。

下图浓缩了房地产10年供求走势,蓝线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 累计同比 ),红线是商品房待售面积 增速( 累计同比

2015年之前,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速大于销售面积增速,供大于求。

当时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想出了涨价去库存的策略,通过涨价的方式,激发房地产财富效应,引起踏空恐慌,催生房地产大牛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逐渐超过待售面积增速,房价出现持续6年的快速上涨(参见前面的图)。

物极必反,在2021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达到巅峰之后,市场反转。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的同时,待售面积增速仍在持续增加,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库存迅速增加,房价快速下跌,房地产行业进入萧条。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房子卖不出去,不仅房地产商破产,连带上下游一起完蛋,居民收入和资产价格也跟着遭殃。

很多数据不是单一数据,数据之间是有勾连的,我们不光要看山是山,也要看到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

比如,前一段提到的结婚人数的变化,与房地产周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只不过两者有时间差,也就是时间序列中的lag。

我国的结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峰值,过了2年,房地产市场启动。在我国的文化中,结婚必然等于买房,如果假定通常结婚后2-3年内买房,那结婚人数的峰值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早期峰值是几乎吻合的。

近几年,结婚人数断崖下跌,如今仅有当年峰值的一半,刚需少了,接盘的少了,房地产的危机自然到来。

房地产出了问题,如何救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房地产收储政策。我们曾经讨论过,但是当时的信息更像是吹风,而目前似乎已经进入实质开展阶段。

比如8月7日,深圳发文收购商品房做保障房。8月16日,多个大城市即将收储商品房。

要看懂这些信息,就要明白背后的逻辑。

任何事情都是利益驱动的

过去,土地财政的逻辑是:地方政府卖地-->获取卖地收入-->发展地方经济。

现在,没有地可以卖了,或者因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卖不出去了,这部分卖地收入的空白需要填补,就需要“开源”。

取代土地财政的有可能会是“房东财政”,即: 政府发债收购商品房-->出租商品房获得租金收益--弥补财政收入不足。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现在开始收储做房东?

我们都知道国内商品房的租售比很低,只有2%-3%。过去发债成本普遍高于3%,发债借钱收购商品房是亏钱的,商业逻辑说不通。但是今年利率下行,30年国债收益率只有2点多, 所以发债收购商品房出租,突然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再看一下央妈前一段说的:租金是影响房屋价值的核心变量,目前一线城市租售比已接近2%的水平,二三线城市升至3%左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