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市场的春天来了。
近日(3月22日),福建省福州市政府网发布通知,宣布试点电子处方流转试点,并公布试点方案。
根据试点方案,福州市以“合规”为前提、以“利民”为目标、以“安全”为保障,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处方流转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店消费信息的三方共享。
患者凭处方医院流转处方和智能提示信息,可自主确定在院外药店购药,药品费用由医保个人账户或现金支付,待运行平稳后将探索使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首批参加试点的医疗机构为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首批试点药店由首批试点医疗机构推荐,在全市体量较大、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遴选,并根据资源申报原则受理申请。
所有申请接入处方共享平台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都要经由市医保局审核确认。
试点方案,对于处方外流的流程、接入条件、运行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以此为基础,分析人士认为,处方外流真的要来了。
事实上,自医药分开综合配套改革等医改措施推进以来,特别是4+7带量采购结果公布,大批药品实现大降价以后,各地处方外流早已蠢蠢欲动。
据健识君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已有至少海南、广东、重庆等9省市发文支持建立处方流转平台,福州、广州等地的部分医院已经开始试点。
而在各地试点中,信息化手段,医院药房和执业药师的重要性正在凸显。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处方外流将告别“雷声大、雨点小”的时代,加速迎接利好。
时机成熟
慢病用药等大批产品将获益
处方外流市场将进入迸发期。
可以看到,福州市发布的处方流转试点方案,是由福州市医保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制定,且,医保部门在其中还占据了关键的准入审核等权力。
这意味着,处方外流已得到“超级支付方”医保的支持并受其监督。业界认为,这也是处方外流可以切实落地的基础。
处方外流市场是一个“大蛋糕”,据此前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总规模可以达到4000亿元。但,要从公立医疗机构手上分得这块“蛋糕”,却并不容易。此前由于千丝万缕的利益牵绊,医疗机构并不愿意处方外流,一直有“雷声大、雨点小”之嫌。
如今,在2017年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4+7带量采购试点,彻底斩断利益输送链条的基础上,药品将真正转为成本项,而药房托管又被全面叫停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支持处方外流的决心已大大加强。由此,医药分开改革将真正落到实处,院外药品市场也将迎来春天。
特别是,在医保支付支持下,药店已经与医疗机构处于了同等竞争地位的情况下。
根据试点方案,纳入电子处方流转的药品由试点公立医疗机构在福建省药品阳光采购目录中遴选,以慢性病患者长期口服用药为主,报医保局审定后执行。
而不在试点范围内的药品只有三类——毒麻精放,除自用胰岛素以外的注射剂,以及有特殊管理要求的药品,如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甘草片、含麻醉药品和曲马多口服复方制剂等。
这意味着,大批临床常用药品将在试点中获益。
此外,按照福州市医保局、卫健委两部门意见,试点将“先建后畅,分步实施”,条件成熟后,还将探索建立处方共享平台和互联网诊疗、配送体系的“无缝”对接。届时,患者就医购药、医保结算和上门配送,就可以在线上完成。这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处方外流。
加强监管
医院药店有5类行为者出局
对于外流处方,患者用药安全、医保基金安全等,都需要加强监管。可以看到,福州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在试点方案中,就此,从保障安全用药、完善智慧监管、严格准入退出方面做出要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试点方案提出了五项禁止事项,实行“一票否决”,任何参与试点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出现任何一项,取消参与资格,同时两年内不得提出申请。
接入医疗机构拒绝开放电子处方流转涉及的信息数据,或拒执行受医保局下达的监管要求的。
接入医疗机构存在违规统方行为的。
接入医疗机构违法传输、修改电子处方信息数据的,或其医师又到或指定患者到特定药店购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接入零售药店连锁企业(含旗下门店)因违规违法问题被终止医保服务协议的。
接入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含旗下门店)擅自更改调剂医院外流处方所列药品,或药品储备不足导致患者无法到店取药,经调查核实年度累计达10次及以上的。
处方流出医疗机构后,如何保证用药安全问题,如何核实处方真实性,以及谁来核实等问题,一直是行业内外关注的重点。可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建立,这些问题已逐渐有了答案,而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医院药房和执业药师,将发挥重要作用。
处方流转试点启动后,患者到参与试点的两家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后,医生将开具电子处方,经医院药房审方后,正式上传处方共享平台。
此后,医生将告知患者可自主选择院外购药。患者可以通过手机、自助机等渠道查询可接受外流处方的药店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和药品价格等信息。
在购药环节,电子处方也需要打印,并经由驻店执业药师审方、身份核验,签字确认,这些也将是取药环节的关键步骤。
同时,在福州的设计中,信息化手段,如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签名、驻店药师人脸识别等,可以确保处方流转放身份可信,内容不可篡改,以及虚假审方等问题。
可以看到,今年“3·15”曝光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问题之后,国家药监局已经启动了针对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为期6个月的整治行动,药店、执业药师都将经过一轮洗牌。同步,国家药监局、人社部又对执业药师考试要求做出调整,提高了执业药师准入“门槛”。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士认为,处方外流的“硬件”“软件”条件将逐步完善,千亿市场利好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