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公众对于萝卜快跑这类新事物的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动驾驶正在向我们加速走来。每一次大的技术革新,也将伴随着新的岗位出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指出,自动化改变了所需的劳动力类型,但并没有消除对劳动力的需求。机器人出租车虽然号称自动,但在幕后仍然存在人的需求,比如需要客户支持代表、车队运营商来监控汽车的位置,工程师来解决车辆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维修人员在需要时对汽车进行物理救援以及清洁和充电。
胡泳解释道,人工智能在当下阶段,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不好判断,因为人工智能才刚开始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利和弊仍未充分暴露。但从长远来看,一些重要问题可能目前还未得到解决。例如,如果造成大规模失业怎么办。在人工智能大举取代人类工作之后,要有个兜底的东西作为社会保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长赵一新表示,要允许无人驾驶技术有一个成熟的过程。
“在无人驾驶领域,安全是第一位的,车辆出现遇到路况复杂时采取更多刹车、停止措施的情况,可能会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赵一新表示,无人驾驶毕竟有一个成熟的过程,但总得给它一个能够实验的空间。
赵一新认为,在比较简单的特定区域开展无人驾驶,比如某些园区内部,当然对社会交通的影响会小,但其实它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升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它最终还是要融入到整个社会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去。
“环境越复杂,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车载计算能力、对故障或交通隐患的辨别能力的提升都越有帮助,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赵一新呼吁,这个过程还是希望全社会都给予理解、给予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