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nev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网(www.cnev.cn/)随时随地为您奉上电动汽车行业媒体资讯、最新动态信息大餐,是企业产品推广、品牌宣传、拓展市场及网络推广的首选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昨天  
鲁中晨报  ·  噩耗传来!已确认,遗体被找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cnev电动汽车

回顾 | 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论坛干货大集锦

cnev电动汽车  · 公众号  ·  · 2019-09-10 17:03

正文


2019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发改委等国家六部委领导权威传递最新政策动向。

要点导读

1 、《智能汽车发展战略》会尽快出台

2 、推动质量认证供给侧改革,营造更优竞争和消费环境

3 、新能源汽车各技术路线是互相协同的发展关系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制定过程中,重点考虑激发市场机制活力等三大原则

5 、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根据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6 、支持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国际营销服务公众平台,共同研究破解汽车海外消费信贷瓶颈,推动汽车出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 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

1. 电动化、智能化重构汽车产业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一百多年的汽车产业正在焕发新生机、构建新生态,经历新变局。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深刻改变汽车传统的生产形态、技术架构、制造过程和服务方式,也必将重构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

2. 淘汰落后企业和产品,提高产能利用率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淘汰落后企业和产品,使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用改革办法释放 汽车活力,促进汽车普及、升级和消费。

3. 尽快突破电池、电控、芯片等核心技术瓶颈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梳理技术瓶颈,聚焦重点任务清单,培育引进企业和企业联合体,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和产业协同体系,提升产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统筹运用好各种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在新型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彰显核心竞争力。

4. 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

做好政策、规划衔接,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系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 在市场准入环节给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1. 营造更优竞争和消费环境

通过企业注册管理、标准化工作、质量认证工作、产业准入、反垄断职能、价格竞争、信用监管等领域,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多便利。营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

2. 质量认证供给侧改革是服务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质量认证定位为产品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手段,定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通过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为 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3. 提升质量认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汽车企业

质量认证工作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企业的期待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服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仍有待提高。今后,在质量认证中不断改进,取消一部分零部件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在市场准入环节,给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 推动新能源汽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形势更复杂,竞争更激烈

从全球看,随着汽车电动化成为全球的统一行动,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均已推出电动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有些国家甚至照搬中国的补贴政策。部分国家甚至提出要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开始禁售燃油车,跨国企业也提出全面电动化的战略规划。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加速提升产品的质量性能,抓紧在品牌建设上下工夫。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与传统燃油汽车媲美,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一定的差距。车用控制芯片、电机控制器等一些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有供应链断裂的可能。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目前,新能源汽车平均 3.3 辆车一个桩,确实有进步,但是与需求相比,一方面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的平均利用率又相对较低。 行业盈利水平差,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充电的便利性、快速性、智能性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4. 特别强调,FCEV与BEV是互补、共赢的发展关系,而非替代

十年前,我国看准了发展方向,抓住战略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年来始终坚持纯电驱动战略不动摇,集中发展纯电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形成了今年良好的发展局面。燃料电池技术,法规不具备,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有各自适合应用场景,未来与纯电动汽车关系是互补,共存,而不是替代。

5. 四点建议,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是要坚定信心,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

二是要保持定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做优做强纯电动,巩固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同时对于燃料电池统筹研究,推动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探索布局合理、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模式。

三是问题导向,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各地应按要求调整财政补贴方向,将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着眼长远,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一方面应按照既定的政策完成补贴退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双积分等政策的承接作用,进一步完善增强积分的交易活力,做好积分政策和补贴政策的衔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总体思路

1. 降低石油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从全球看,能源环境的约束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据有关机构统计,汽车已成为石油资源最大的消费领域,预计 2035 年汽车领域石油的消耗量占比仍将超过 40% 制定实施更加严苛的排放法规,引导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总体思路有三点考虑

一是要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改善生态环境,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导向,兼容多种技术路线发展。

二要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的对策,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与资源环境、社会运行的良性循环。

三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开放合作,走出一条更加协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路。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 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1. 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 19 起新能源汽车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影响巨大。

2. 新能源汽车运营组织效率低

现在三辆新能源汽车相当于原来两辆的运营效率, 5 个营运公司,只有一个公司的行使里程达到要求。

3. 全国公交车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已经超过50%

现在全国公交车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已经超过 50% ,有些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已经实现了全部电动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