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工智能那点事
专注国内外AI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无人驾驶、深度学习、5G、智能制造、新零售等前沿科技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974星]video-subtitle-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AgentRecSys:一个专注于基于大型 ... ·  2 天前  
新智元  ·  DeepSeek流量超Gemini登顶全球第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工智能那点事

一个月内,北京已有多名苹果手机用户中招!“感觉像着了魔”

人工智能那点事  · 公众号  · AI  · 2024-10-31 13:25

正文



近期,Face Time诈骗在多地频发。 (相关报道: 警方紧急提醒:抓紧关闭手机这个功能!

北京日报 (ID:Beijing_Daily) 记者从北京朝阳反诈中心了解到,自10月以来, 本市已有多名苹果手机用户在接到Face Time电话后上当受骗, 造成财产损失。警方提醒:如无日常使用需要, 建议将“Face Time通话”功能关闭。

一通电话被骗走9万元

不久前,北京市民小王接到 显示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Face Time电话, “我一开始没想接听, 可对方给我打了不下20通, 我觉得挺烦的,就接了。”电话接通才是噩梦的开始。电话里,自称监管总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小王,国家下调贷款利率, 询问他是否有贷款,如果有可帮他将利率调低。

小王确实背负着房贷,也曾使用过某平台的消费贷。 小王信以为真, 同意了对方发来的共享屏幕请求。对方还告诉小王一个网址, 打开确似官方网站。 小王不疑有他,根据客服要求一步步操作,结果不仅将自己账户里的几万块钱转给了对方,还从贷款平台借出2、3万元贷款, 损失总计9万余元。

小王报警后,朝阳反诈中心民警王佳对事主进行追访时,小王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他说, 自己也说不清当时为什么给对方转账,“感觉像着了魔。”

受害者张女士近日也接到了Face Time电话, 电话显示的来电方为“微信客服中心”。 张女士接通后被告知,她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出于财产安全方面的考虑,建议关闭该功能。如不关闭,后续每个月会产生自动扣费800元。

张女士一听,有点着急,表示愿意关闭该功能。对方给她发送了一个网址,索要了她的名字和身份信息,还对她进行了动态人脸识别,随后又切换到Face Time功能,通过共享屏幕,指导她进行操作。最终, 张女士被骗走8万余元, 其中银行转账4万余元,从某贷款平台贷款4万余元。

形式有变化 套路没有变

王佳告诉记者, “Face Time通话”是苹果手机的自带功能,被Face Time诈骗的事主都是苹果手机用户。

此类诈骗迷惑点有三:

一是Face Time用户可以修改对方接来电时显示的昵称, 从相关报案看,有冒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银保监会的、中国银联的、支付宝或微信客服中心的、保险公司的,也有冒充公检法机关的。

二是Face Time自带屏幕共享功能, 对方只需点击通话页面上的“共享”标志,就可以发起屏幕共享邀请,通话另一方接受邀请即能开启屏幕共享,方便犯罪分子监控事主手机。


三是从相关报案看,在此类诈骗中,犯罪分子均掌握了事主的精准信息, 首先知道事主是苹果手机用户,其次 了解事主的姓名、电话甚至身份信息、贷款信息等。


但是诈骗套路“万变不离其宗”。王佳表示,尽管诈骗分子最近扎堆儿利用Face Time行骗,但也只是途径上的区别, 诈骗套路其实没有变,类型仍围绕虚假征信、百万保障、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等常见方式, 操作手段也仍是利用了钓鱼网页、共享屏幕、套取银行卡号密码等惯常操作。

警方建议关闭Face Time功能

如何防范?王佳提醒: 平台客服或政府工作人员一般不会通过Face Time进行联络, 若有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来电人身份,而不是轻信来电显示的昵称; 不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 也不要对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 如面部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密码等;如无日常使用需要, 建议关闭Face Time功能: 在苹果手机的“设置”中找到“Face Time通话”选项,点进去即可进行关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