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8死82伤!一地购物中心屋顶突然坍塌 ·  昨天  
厦门日报  ·  金价再创新高!买卖黄金要注意啥? ·  昨天  
厦门日报  ·  巴西一高速路段客车与卡车相撞,致12死11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点赞!厦门,全国特等奖!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25-02-24 15:15

正文

图片



厦门作品

荣获全国特等奖



近日,2024“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自然资源主题赛获奖名单出炉,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送的 《一只鸟 一群人 一座城》 从237部参赛视频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 纪实类特等奖





“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自然资源主题赛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自启动以来,自然资源系统以及各相关部门、单位、个人踊跃参赛,以视频为载体,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故事,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计征集到有效参赛视频作品237部,经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特等奖作品3部(纪实类、剧情类、创意类各1部)、一等奖作品9部、二等奖作品30部、三等奖作品44部。


一只鸟,影响了一座城

一座城,守护了一群鸟

在厦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正以最美的姿态绽放

《一只鸟 一群人 一座城》

所呈现的便是这样的生动情景

该作品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精心策划打磨

耗时三个月左右拍摄制作而成

时长近8分钟


该作品采用多线平行叙事的蒙太奇手法,以人为主线,从厦门栗喉蜂虎保护区工作人员段道清的视角,讲述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群工作人员尽心尽力保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的真实场景。


20248201724134131103_404_5921[00_01_26--00_01_33].gif


同时,从小角度切入,通过“鸟、人、城”和谐共生的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的厦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久久为功,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20248201724134131103_404_5921[00_06_54--00_07_06].gif


如今

在《一只鸟 一群人 一座城》的

主要拍摄地

—— 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

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


自2011年保护区成立以来,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栗喉蜂虎数量稳中有升,骑马山保护区内亲鸟繁殖数量保持在200只以上,五缘湾湿地公园觅食区在栗喉蜂虎秋季迁徙前可观察到3000只以上。不仅如此,其他珍稀鸟类如翠鸟、赤腹鹰等也纷纷在此栖息。据统计,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已记录鸟类有11目35科135种,占厦门市鸟类种数超过50%,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9种。保护区内有植物64科174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1种,被子植物55科163种,已成为厦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黄嵘图20241016候鸟_6(6981982)-20250224083116.jpg

栗喉蜂虎。(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黄嵘 厦门晚报记者 陈立新摄)


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传播好自然资源声音。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持续提升宣传能力、创新宣传方式,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记录者、自然资源精神文化的倡导者、美丽中国建设的推动者,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中心城区建自然保护区

为栗喉蜂虎创造安静家园




《一只鸟 一群人 一座城》

的故事起点

源于十多年前


位于厦门市中心的骑马山曾是厦门一些市政建设项目的取土地,随着小山包被挖去一半,露出了一块岩壁,恰好适合栗喉蜂虎在峭壁上凿洞筑巢的习性。不久后,这方天地果然被一群从东南亚远道而来的栗喉蜂虎相中,它们在此筑巢安家,并在附近的五缘湾湿地觅食。


王火炎图片20241016栗喉蜂虎(6979467)-20250224082120.jpg

厦门五缘湾骑马山是适于栗喉蜂虎的繁殖地之一。该保护区是厦门市首个设立在岛内中心城区的市级自然保护区。(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为了照顾好这群远道而来的“贵客”, 厦门在2011年建立了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 这是厦门首个设立在中心城区的市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市第二个以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五缘湾的骑马山和湿地片区,总面积约40公顷。骑马山的3公顷山林是栗喉蜂虎的繁殖地,37公顷的湿地则是它们的觅食天堂。


黄嵘图20241016候鸟_7(6981978)-20250224083011.jpg

栗喉蜂虎。(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黄嵘 厦门晚报记者 陈立新摄)


保护区的建立并非易事。为了给栗喉蜂虎创造一个安静的家园,保护区域内实行全封闭管理,保留原生植被及野生动物群落,确保栗喉蜂虎顺利繁衍。2017年底, 我市以市政府发文的形式在骑马山片区建立外围保护地带 ,严禁开设餐饮娱乐、汽车维修、五金加工等可能产生废气、较强烈灯光、较强烈噪声及振动等对保护区环境质量造成较大污染和影响的项目,让这群美丽的精灵拥有更加优美、安静的家园。该保护区还与厦门大学、厦门市观鸟协会等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生态环境提升、食物链建立、巢区维护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先进的保护经验也吸引了众多关注,海南五源河保护区、河北大陀山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纷纷前来参观调研。


罗子泓图20240424栗喉蜂虎后续04(5794613)-20250224083613.jpg

栗喉蜂虎。(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摄)


如今,厦门已成为栗喉蜂虎在全球纬度最北的繁殖、栖息地之一。 每年4月,栗喉蜂虎会从东南亚飞到厦门繁衍生息,直到10月才离开。 每到观鸟季节,来自国内外的爱鸟者们便会纷至沓来。 他们来到五缘湾畔,欣赏着碧波荡漾的湖面,聆听着鸟儿的欢歌,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袁舒琪

编辑:林聿晶 审核:蔡文演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