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香港商报  ·  吒儿闹香江,港人有多期待? ·  昨天  
香港商报  ·  破100亿!吒儿创造历史!! ·  2 天前  
遂宁新闻网  ·  100亿!吒儿,你做到了!!🧡🧡🧡 ·  2 天前  
遂宁新闻网  ·  100亿!吒儿,你做到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这部期待已久的神剧果然没让人失望,看了一集就完全停不下来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19 22:29

正文



掐指一算,距离《银翼杀手2049》上映只有不到三周时间了!只是,大陆院线什么时候引进还很难说。


这部「活久见」10月6日全球同步公映,但中国大陆缺席


作为一个把《银翼杀手》看了不下五遍,原著读了两遍,还买齐了全套PKD科幻小说的脑残粉,等待2049的每一天都是难熬的。


传奇科幻《银翼杀手》的始作俑者,菲利普·K·迪克(PKD)


漫漫长夜 ,何以解忧?在我第N次把手伸向《银翼杀手》的DVD盒子时,Channel 4带着一套全新剧集,及时救我于水火之中……


英国Channel4的新剧《电子梦:菲利普·狄克的世界》(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共10集,每集一个PKD故事,暗黑复古锋利。目前第一集熟肉已出,请自行搜寻


Channel 4的新剧《电子梦》,形式有点类似于同频道之前的神作《黑镜》。


它们都是科幻题材,每集都只讲一个独立的故事。在挖掘社会、人性黑暗面上,两者也有的一拼。


不过不要误会,它绝不是来给《黑镜》接盘的。


看《电子梦》的预告片时,我就发现这个科幻剧有点不一样。

《电子梦》预告片,颓败暗黑基调


它色调阴暗,场景破旧,人物手上没有超薄的电子设备,故事背景似乎架空了历史和未来。


《电子梦》是科幻没错,但我感觉,它玩的不是高 (黑) 科技,而是末世玄学。


在剧集制作初期,这个项目就吸引到《绝命毒师》的老白老师 (Bryan Cranston) 担当监制。第一集首播之后,他还放话给媒体,「 不给五星就派老白去追杀你。


白老师不仅制片,还参演了其中一集《Human Is》,图为预告片中的他


看过9月17日放出的首集,《面罩制造人》以后,我估计老白暂时不用出动了。


实际上,如果2049能达到《电子梦》第一集的水准,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满意。


《电子梦》第一集9月17日才放映,新到连豆瓣评分都还没有。IMDb这190位尝鲜者打了7.5,有位评论称这一集是一个「有点厉害的开头」


第一集的开头


《面罩制造人》的主角是读心者奥诺尔和特工罗斯。他们结成搭档,代表政府清除不愿意被读心术监控的反叛者。


作为一名读心者,奥诺尔能入侵人类大脑,窥探对方的回忆和想法。被入侵的人不仅有生理不适,还要承受心理羞辱。


比如第一集一开始被审问的自由联盟抗议者,奥诺尔把他深藏在心里的恋母情结毫不留情地挖了出来。在读心者面前,没有隐私可言。


被读心的囚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政府发现民间开始有人佩戴一种亚麻布做的面罩,这东西能阻碍读心者的大脑入侵,把隐私还给普通公民。


显然,找到面罩制造者,摧毁他的地下加工作坊,成了特工罗斯的首要任务。奥诺尔善用自己的能力,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戴面罩的人挟持了一个读心者


可是,奥诺尔的内心其实很矛盾。


作为一个读心者,她是「 正常人 (normals) 眼中的 怪胎 ,被社会排挤,只能和「 同类 (teeps) 屈居在阴暗潮湿的集体宿舍里。

读心者糟糕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读心的能力又给了奥诺尔这类人无形的特权。饱受歧视的他们逐渐躁动起来,实际上,只要读心者团结一致,他们就能摧毁普通人的神智,占领他们的社会,达到任何目的。


被抓起来用作实验对象的读心者


奥诺尔之所以不反抗,甚至还主动向政府「招安」,是因为已经过够了动荡不安的日子。


她对读心的超能力不感兴趣,只想挣够了钱,隐居到山里,不再去听那些纷乱的人类思绪。


在一次任务中,她甚至主动戴上了抗议者的面罩,享受读不到人心的宁静……


戴上面罩以后世界一片清净


每个人都只是社会机器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部件罢了,当整个机体开始腐败,奥诺尔个人的意愿也难逃被操纵的危险。


更糟糕的是,在脱离同类以后,她发现自己一直深信的特工罗斯,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单纯……最后,奥诺尔就像寓言故事里那只蝙蝠,在任何一个世界里都找不到自己立足之地。


孤立无援的 奥诺尔


《面罩制造者》作为第一集,为整出《电子梦》设定了阴暗颓废的基调,也讨好了焦急等待的科幻迷——剧里有些人物简直像是从《银翼杀手》里直接走出来的。


剧组的心思很明白,就是想延续斯科特在《银翼杀手》里塑造的美学。第一集的很多元素看着都挺眼熟:房间里飞扬的尘埃,薄纱做的裙子,篡改的记忆,封闭的思想……

第一集里女长官的造型几乎是复制人瑞秋的翻版

西恩·杨在《银翼杀手》里饰演的瑞秋


不过,为了让剧情更好看,编剧差不多 完全脱离 了PKD的原著。


在小说里,读心者原本是社会权贵,能凭异能力监听普通人,控制思想自由,但到了剧里,他们都成了弱势群体,有人甚至要靠卖淫维生。


小说当年刊登在科幻杂志《Imagination》上


原作的主角本来也不是楚楚可怜的小姑娘奥诺尔,而是一个手握权利的男性读心者。


很明显,PKD是想把读心者写成极权统治者化身的,《电子梦》却反其道行之,站在「反派」的角度讲故事。


这种「不尊重」原著的改编手法,效果竟然不错。


我看了几条外媒评论,都是「好评」、「期待」,豆瓣上还有人担心后几集不能维持第一集的完美体验。


当然,很多人看过第一集以后,还是忍不住把《电子梦》跟《黑镜》对比。

《黑镜》第一季剧照


只看画面,《电子梦》和《黑镜》的风格截然不同。


《电子梦》尘土飞扬,《黑镜》干净明亮。


总是脏兮兮的《面罩》


再看主角人设,两个剧选择的视角完全相反。


《黑镜》的每一集往往从普通人的生活入手 (除了第一季第一集首相艹猪) ,《电子梦》则从一开始,就站在政府权威的角度讲故事。


其实这是很不讨巧的作法。


多数观众都喜欢精致的画面,接地气的故事,《电子梦》之所以走上「弯路」,还是因为它来自于PKD的疯狂宇宙。


菲利普·K·迪克,真是一个精神分裂的天才作者


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仅有一线之隔,但在迪克这里,没有什么隔线,他是天才,也是疯子。


迪克的精神分裂症在他读大学时就确诊了。这个病治愈的可能性很低,更多时候,病人只能尽量忍受各种恐怖的幻觉,假装视而不见。


迪克十三岁的时候,就梦到自己在书店看《惊奇杂志》,他觉得,里面的一篇文章藏着整个宇宙的秘密。


问题是,同样的梦,他做了好几个星期。

迪克写的《精神分裂症与变化之书》,讲述精神分裂的体验


成年后,迪克还时不时看到耶稣基督、古罗马,和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久而久之,他甚至认为自己有双重人格,身体里住着一个古罗马基督徒。


对迪克来说,幻觉就是现实。而正常人眼里的真实,则是假象。


让他拿到「雨果奖」的《高城堡里的人》讲了二战中同盟国战败,美国被德、日霸占的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