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文献速递】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反应指导的一线治疗及复发治疗:PETAL试验的10年随访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8-14 0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PETAL试验,该试验研究了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iPET)在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结果方面的应用。文章详细描述了试验的方法、结果和分析,包括一线治疗、基于间期PET的结果预测和随机比较、进展、复发、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死亡等方面。文章总结指出,iPET可预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结果,但基于iPET的化疗强化未能改善生存率,是否采用现代免疫治疗方法更适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前瞻性研究进行测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PETAL试验的目的和研究背景

研究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iPET)在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结果方面的应用,以及强化治疗是否可改善生存率。

关键观点2: 参与者的特征和随机分配的治疗方案

共有862名患者参与试验,其中包括一线治疗和随机分配的治疗方案。一线治疗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等。根据iPET结果,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不同治疗方案。

关键观点3: iPET在预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果中的作用

iPET可预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结果,但基于iPET的化疗强化未能改善生存率。文章讨论了现代免疫治疗方法在改善生存率方面的潜力。

关键观点4: 复发患者的管理和挽救治疗的效果

描述了试验中复发患者的管理,包括挽救治疗的选择和效果。探讨了不同挽救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关键观点5: 研究的局限性

文章提到了研究的局限性,例如随着新的治疗方案的出现,一些结论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正文


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iPET)可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的结果。PETAL(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指导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试验研究了在接受2个周期的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对CD20+淋巴瘤加用利妥昔单抗[R])治疗后,治疗强化是否能改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生存率。

共有754名患者(87.5%)的iPET结果为阴性,108名患者(12.5%)为阳性。iPET阳性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另外6个(R-)CHOP周期或6个更强化方案的治疗。间期PET阴性的患者接受另外4个R-CHOP周期,有或没有加用2个额外的R剂量。在中位随访4年后,强化治疗未能改善结果。这些结果在10.3年的随访后得到了确认。

本次分析还描述了试验中复发患者的管理。在240名复发患者中,133名适合自体移植的患者中有94名(70.7%)和107名不适合移植的患者中有16名(15.0%)接受了试验方案推荐的挽救治疗。遵循推荐方案对结果没有影响。最佳结果见于异基因移植,其次是自体移植和无移植的治疗(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3%、45.5%和22.6%),但接受异基因移植的患者显著更年轻,且在移植时疾病控制良好。

iPET本身,或与其他方法结合的早期结果预测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可用于研究对化疗反应较差患者的免疫治疗的价值,调查免疫治疗对于对化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的价值。


方法和结果

一线治疗

表1. 参与PETAL试验的862名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后的基线特征、主要结果和事件


图1. 各个淋巴瘤亚型的结果

从iPET当日起,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滤泡性淋巴瘤[FL] 3级;左图)或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右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上方)和总生存率(OS,底部)。


在623名DLBCL患者中,574名仅患有DLBCL,49名患有DLBCL合并惰性淋巴瘤。在54名FL 3级患者中,25名患有FL 3a级,17名患有FL 3b级,12名患有FL 3级合并1级或2级。在55名ALK- PTCL患者中,13名患有ALK- ALCL,18名患有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20名患有未另行分类的PTCL,4名患有未分类的T细胞淋巴瘤。


基于间期PET的结果预测和随机比较

图2. 各种iPET应答的结果

从iPET当天起的进展时间与iPET结果的关系,适用于所有患者以及DLBCL、PMBCL、FL 3级、ALK+ ALCL和ALK- PTCL亚组患者。括号内的数字表示95%置信区间。iPET结果对进展或复发的阴性预测值(NPVs)和阳性预测值(PPVs;不考虑随访时间的分类)也有所提示。无事件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结果相似(数据未显示)。


图3. 各个随机分配治疗组的结果

从随机分配当天起的无事件生存率(EFS,上方)、无进展生存率(PFS,中间)和总生存率(OS,下方),适用于所有进行随机化的患者(左图)以及DLBCL亚组患者(右图)。每个面板中的顶部两条曲线代表iPET阴性且患有CD20+淋巴瘤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共计6个周期的R-CHOP治疗,有或没有2个附加的R剂量。底部两条曲线代表iPET阳性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共计8个周期的R-CHOP治疗,或2个周期的R-CHOP后随之6个周期的Burkitt方案治疗。基线分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淋巴瘤亚型、国际预后指数的风险组和治疗机构类型。


进展、复发、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死亡

图4. 根据复发时间、复发阶段和挽救治疗类型的复发后的结果

所有复发患者(左侧)和DLBCL亚组患者(右侧)从首次复发当天起的总体生存率(OS)与从iPET评估到首次复发的时间(上方)、首次复发时的Ann Arbor stage(中间)以及挽救治疗类型的关系。挽救治疗类型根据整个疾病过程(多达7条挽救治疗线)进行定义,包括(1)仅支持治疗;(2)化疗、免疫疗法和/或放疗,有或无支持治疗,但无移植;(3)高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有或无化疗、免疫疗法、放疗或支持治疗,但无异基因移植;(4)异基因移植,有或无自体移植、化疗、免疫疗法、放疗或支持治疗。仅化疗/免疫疗法、仅放疗以及化疗/免疫疗法联合放疗在第一次复发后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将其合并为一组。


挽救治疗

表2. PETAL试验中240名患者的复发特征和挽救治疗类型


图5. 森林图显示了PETAL试验中参与者首次进展或复发当天起总体生存期(OS)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限于199名具有明确诊断的进展或复发患者(DLBCL,146例;PMBCL,4例;FL 3级,15例;ALK+ ALCL,4例;ALK- PTCL,30例),这些患者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并接受了针对复发或进展的抗肿瘤治疗(109例接受化疗、免疫治疗和/或放疗无移植,65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无异基因移植,25例接受异基因移植)。

112名患者在iPET评估后的第一年内复发,87名患者在更晚时间复发。首次复发时,21名患者为I期复发,178名患者为II至IV期复发(包括41名未知期患者,其疾病进程与IV期患者无区别,91名患者年龄≤60岁,108名患者年龄较大。当年龄作为连续变量纳入模型时,也未能达到统计显著性(HR,每年1.016;95% CI,0.999-1.034;P = 0.068)。199名患者中有135例事件(死亡)。


总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