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佩洛西从楼梯上摔倒,最新消息来了 ·  昨天  
九龙微观  ·  文在寅最新发声 ·  4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为战争效力!一战德军瓦尔特4型手枪简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 | 读研归来,提职竟然没戏了!读研与提职为何难两全?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25 09:56

正文

“读研”与“提职”为何难两全

——基层部队高学历人才保留难现象扫描

  “读研归来,提职竟然没戏了!”4月初到某团采访,一名机关干部还在为已转业的老搭档打抱不平。


  几年前,这名机关干部当连长时,和他“搭班子”的指导员正连满两年后,考取了军队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虽然满足提职条件,但因在校学习的这两年没有参加连队工作,结果与提职“失之交臂”。


  “‘关键一步’慢,导致‘步步慢’。”这名机关干部很惋惜地说,因为失去了年龄优势,“老搭档”不得已只能“向后转”——转业回地方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读研回来,位置没了”的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官兵提高文化素质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少基层干部考取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成为从基层飞出的“金凤凰”。


  按理说,考硕读博是好事,可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单位领导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打算,总担心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另攀高枝,甚至患上了“人才培养恐惧症”,习惯对干部读硕考博设“关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外,个别单位出于对眼前工作的考虑,对一些发展潜力不大、表现不够优秀,甚至并不打算在部队长干的考研干部迁就照顾,对用着顺手的优秀干部反倒不愿放手。


  “卡”住人才的本意是想留住人才,但实际上却为人才套上了“紧箍咒”,使“爱才”变成了“囿才”。某特战旅政委马宝川说,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战争,随着科技兴军步伐的加快,与改革强军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到院校升级学历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考研热”一度让许多干部无法安心工作。某旅党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在搞好教育引导的基础上,他们出台考研的“硬杠杠”:要想读研升级学历,必须过好基层关、军事关、带兵关。几年来该旅先后选送20名干部入校读研,个个具有较强的军事素质和丰富的带兵经验。


  学习未归来,位置先留出,这是某团党委爱护人才、保留人才的实际举措。该团让一些干部“揣着任职命令进课堂”,将学成归来的研究生安排在机关和重点营连主官的岗位上,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舞台……听说团队如此重用人才,这几年考出去的10多名“金凤凰”全都回了巢。


  “把人才送出去,眼前可能受点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换来的是战斗力的提升。”某团党委让“读研”干部边学习边了解部队建设情况,把学习内容与部队实际结合起来。去年,该团在研究攻关炮兵数字化系统软件时受阻,一名在读研究生利用学习间隙刻苦攻关一个月,帮助团队破解了这一难题。


  提及此事,该团领导感慨地说:“培养人才要出于公心,舍得牺牲‘眼前’的政绩。用暂时可能失去的红旗,去换得未来战场上的斩关夺隘,这既是为干部的全面发展负责,更是为部队的长远建设负责!” 近年来,该团先后有10名研究生干部在基层营连主官和机关主要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喜人局面。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大家谈


拴心留才需多方合力联手施策

■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干部处处长 罗文勇

  基层部队干部在考硕读博方面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少数干部想读读不了;二是有的干部读了就想跑;三是部分干部所学非所用,造成人才流失。对此,我认为需要部队、个人、院校三方同频共振、联手施策,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不可否认,受“任期内出成绩”思想影响,有的基层部队领导对那些善学习、肯钻研的人才十分爱惜,经常对他们委以重任,造成部分干部“有心考研读博、无力分身脱岗”。对此,各级党委领导应本着对战斗力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给那些有考研读博梦想的官兵牵线搭台,让他们学有所成之后更好地回馈部队。


  一些人把考研读博作为升迁跳板,四面“搭天线”,八方“找关系”。这不可取,也不是我们所鼓励的。每名考研读博的官兵都应多想想部队送我上学为什么、学成之后干什么,从而安心本职岗位、潜心学用结合,在基层大舞台上干出一番成就。


  我曾认识一名读研回部队不久就主动申请转业的干部,原因是他所学专业在部队无用武之地。对此,各院校在招收硕士、博士之初,就应从精细化办学角度出发,多一点因地制宜、因势选人的硬性要求,避免造成人才培养的“潜性浪费”。



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心态

■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政治部主任 周建明

  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军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既需要聚焦岗位、精研某项业务的工匠型人才,也需要眼界宽阔、富有研究能力的高学历人才。现实中,我们不乏博士团长、舰长这样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常年扎根基层,活跃在带兵一线,为促进我军改革转型、提升实战能力,作出了贡献。


  然而,也有极少数人看不上一些“小角色”“小职务”,有点怀才不遇。有的对基层看似琐碎的小事不屑一顾,总觉得大材小用了;有的对基层的严格管理感到水土不服,抱有很深的抵触心理;也有的放不下架子,拉不下面子,经不住一丁点的风吹日晒。久而久之,怨气越来越重,做事静不下心,慢慢地自己也被边缘化了。


  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心态。成功者总是用积极的心态支配自己,勇敢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他们都能积极应对,最后成就了自己。在实现强军伟业的历史洪流中,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更应该保持虚怀若谷的胸襟,不搞“自我设计”,多做“自我衡量”;不搞“岗位定义”,多做“能力评估”。端正心态,脚踏实地,甘于“平凡”,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练兵备战中锤炼摔打,在攻坚克难中展示才干,努力让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



基层才是实现理想的捷径

■陆军某炮兵旅火箭营教导员 安飞飞

  我是一名炮兵作战指挥专业博士,记得毕业前夕,导师与学院领导希望我能留校任教,发挥特长搞科研,但我始终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主动放弃了留校机会,打起背包就来到了基层部队。


  之后,我从一名基层连队主官干起,把我在院校时学习的先进理论知识转化成为部队的具体工作方法,先后和连队官兵一起完成多次重大演训任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不久就被提升为战勤科长。当了两年科长,我静下心来回顾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深深感到基层才是成长的沃土,才是发挥我所学的最好平台,于是主动向组织申请到教导员岗位接受锻炼。


  穿上沙背心,练起五公里;戴上凯夫拉,当上排头兵。我与同事一起研发了单炮精度射击成绩评定软件,解决了火炮射击精度不高的问题,我们营还被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营,我自己也立了三等功。


  今年,一位读博期间的同学到我所在的部队检查工作,当看到我这两年的成绩,不由感慨到:“当初都觉得你在走弯路,没想到基层才是实现理想的捷径”。面对同学的点赞,我很坦然,基层这段经历才最重要。


刊于4月25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