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都很想培养孩子拥有自律的好习惯。其实,我们也一直很努力地去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但是,想法与现实之间总是隔了一段很远的距离。我们为孩子的自律操碎了心,却依然无法让他们做到自律。
那我们为何没有培养好孩子的自律习惯呢?因为我们忽略了一点,要想让孩子拥有自律的好习惯,是有一个起点的,那就是它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
自律的起点是父母的用心陪伴。
你或许会问,父母用心陪伴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身为父母的本能。为何我还要强调说,是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呢?因为对于父母怎么去用心陪伴孩子,我是这么理解的。
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一起去接受挑战,一起去承受痛苦,一起去学会自律。
当你是这么去陪伴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爱的,是拥有力量的,是拥有信心的。
当你是这样去陪伴孩子时,孩子就会这么想:“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伴我面对问题和忍受痛苦,问题就不见得那么困难,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它们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情,我也应当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和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拥有自律的好习惯,就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的事情。
你为什么要重视自律的起点呢?
第一:培养自律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孩子面对的问题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它带给孩子的痛苦也是客观存在的。
要做到自律,本身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否则我们也不必操碎了心还无功而返。
事实上,要让孩子做到自律,就必须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承受痛苦。而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并不能想当然的就忽视掉它们。
我们不能只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想,按要求写作业是很容易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是很容易的,控制自己不玩游戏是很容易的。
其实,很多事情在我们眼中很简单,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三四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才敢这么说。但对于只有几年经验教训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教训的孩子而言,想要做到是真正不容易的。
况且,有些事情,我们做了三四十多年,也没有完全做到。比如说早起,我们也很难做到天天早起。比如说文明,我们也无法做到完全不骂人。
所以说,我们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要培养自律时所面对的困难和痛苦。
第二:没有父母的帮助,孩子在培养自律的过程中就是孤立无援的。
孩子在自律的征途中,如果只有它孤身一人,那么他们必然是孤立无援的。所以,一旦出了点问题,他们就腹背受敌,就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就算孩子像特种兵一样,能力超群,他们也需要很大的后台来支援他们的前进。
第三:没有父母的分析,孩子在培养自律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孩子在自律的征途中,肯定会犯错误。那该由谁来指出孩子的错误呢?那该由谁来帮孩子纠正错误呢?我想,父母是最合适的人选。父母应该帮孩子一点一点地分析,到底是哪里错了,到底该如何纠正。我们总不能让孩子自查自纠吧!
第四:没有父母的肯定,孩子在培养自律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失去动力。
孩子在自律的征途中,非常需要父母的肯定。我两岁多的孩子,每次看完动画片的时候,都会很自觉地关掉电脑。他关掉之后,还会很高兴地跑到我身边,激动地跟我说:“爸爸,我看完一集,我就自己把它关掉了。”这个时候,我会立马跟他说:“你很自律,你做得很好。”所以说,儿子在看完动画片自觉不再看的习惯,是在我的肯定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并且,我还让他懂得看完之后自觉关掉电脑就是自律,我还让他体会到如果他做到自律的话,爸爸就会肯定他赞美他欣赏他。
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做到自律的动力。如果父母不去肯定,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索然无趣。虽然我们会认为,做到自律是孩子的事,但是他们也希望有欣赏他们的观众。他们希望在培养自律的征途中,父母是一直关注他们的,是一直相信他们的,是一种肯定他们的。因为在父母的肯定下,他们前进的动力会越来越强大。
在培养孩子自律习惯的征途中,请你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会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
但是,有的父母为掩饰家庭教育上的失败,会不停的告诉孩子,说自己是多么爱他们多么重视他们等等。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不会被谎言和欺骗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真正的用心陪伴。
如果父母一再掩饰,那么只会让他们对父母失去信心。即便他们表面上不会表现出什么,不会牢骚满腹或者大发雷霆,但却会把父母的教导和许诺看得一文不值。
这样的话,孩子在培养自律习惯的征途中,就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孤立无援,因为他们已经从内心上把父母给屏蔽掉了。
当然,父母要真正用心的陪伴,确实是不容易的。因为父母自己也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有无能为力孤立无援的时候,也会有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也会有自己无法触及的高度。所以,父母的行动也会面临失败。不过,我们不能掩饰,我们要真实地对待失败。
我相信,孩子在看到我们的弱小和无能时,他们绝对不会嘲笑,绝对不会退步,他们只会是更加努力的奋斗。
当孩子都这么努力的奋斗时,自律离他们就已经不再遥远!
明德书院文化集团
大人才热线:0537-234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