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来自全世界的喜欢,也抵不过我对自己的讨厌”|如何停止自我厌恶?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17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之前在@简单心理 的微博里,我们发过芥川龙之介的一句话:

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瞬间,

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后来有好几个读者留言跟我们说: 可我不喜欢今天的自己啊……

我们也在后台收到过这样的询问: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我该怎么办?

所以,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自我厌恶。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自我厌恶(Self-loathing) ,顾名思义就是 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好,讨厌自己,甚至憎恨自己。 它不仅是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而是一种 较为深层的、指向自己整个人的厌恶。

自我厌恶可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工作中, 自我厌恶者总是会注意到糟糕的部分,就像 小编有一个朋友,会经常倾诉她在工作方面的失误,隔三差五就会小窗跟小编说:“我离被开除应该不远了吧……”


甚至坚定地认为:“如果硬要说自己擅长什么,大概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搞砸一切吧”

而到了和别人的人际交往中,她也会时不时 在内心谴责自己 :“一说话就冷场,快闭嘴吧,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如果不是我在,他们会玩得更开心吧”。


经常把“对不起”和“谢谢”挂在嘴边 ,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别人添了麻烦。 遇到喜欢的人,恨不得离对方越远越好,而一旦对方对自己好一些,就害怕自己不值得。


对于自我厌恶的人来说,似乎“注孤生”是人生常态,而“我不配”变成了恋爱主旋律。

如果你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那么试着回想一下,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很糟糕的呢?



自我厌恶 是怎样炼成的?

自我厌恶并不是先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换言之, 没有人天生讨厌自己。 我们是在出生之后,从后来的经验中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


那么,自我厌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1. “他们都觉得我不好,我也这么认为”

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

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 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就是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行、不好 ,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有时,这些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可能是针对个人的。比如从小受到高压教育,常常被指责, 一遇到事情就被教育要“先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不顺利的情况,就会自动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是自己不好。

此外,负面评价也可能针对某一身份或特质。比如在父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形容一个男人很“娘”、“像个女孩儿”,几乎等同于批评他“弱势”、“不够强大”。


于是,较为女性化的男性,可能就会讨厌自己女性化的特质,进而发展出对于自己整个人的厌恶。


因为很少有人会告诉他们,其实是没关系的,和其他男孩有点不一样的你,同样也是值得被爱的。

2. “够格都很难,理想太遥远”

Edward Higgins在他的自我偏差理论中提出了三个自我:


  • 实际自我(Actual self) :我们实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也是我们的现状

  • 理想自我(Ideal self) :我们 希望拥有 的特质、对自己抱有的愿景

  • 应实现的自我(Ought self) :我们认为自己必须拥有的、底线的、不可失去的特质

理想自我是促使我们拼搏的动力,但当人们意识到 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差距太大的时候 ,可能会觉得自己穷尽一生都变不成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那一刻,是我们最焦虑也最想放弃努力的时候,也很可能会对当下的自己产生厌恶之情。

而另一方面,如果 实际自我与应实现的自我都有一定差距时,我们会容易怪罪自己 ,认为连对自己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实在太差劲了。


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持续,那么自我厌恶也就是个必然的结果了。

3. “用自我厌恶保护自己的脆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而接纳这种脆弱是十分不易的。临床心理学家Joseph Burgo认为, 自我厌恶是一种应对自身脆弱的防御机制。


一方面,通过厌恶自己,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更好的掌控感。每个人都可能被讨厌,而当别人讨厌我们时,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在这样的感觉面前,我们也更加脆弱。


而此时,如果我们自己已经在他人之前厌恶自己了,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会变得可控而确定。甚至会有一种 “我都这么讨厌自己了,别人讨厌我也很正常” 的想法在。


另一方面,因为讨厌自己,因为不认为自己值得任何好的事,我们也规避了受到伤害、暴露自身脆弱的风险。这很像是太宰治所说的: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另外,自我厌恶的人,常常会进行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就像是脑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跑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他们说着尖酸刻薄的话。


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Burgo博士发现, 自我批评的背后,是人们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愤怒,以及对于自身过高的期待。

我们或许会拒绝接纳自身的局限,因为无法成为他人而愤怒,因为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人而愤怒,甚至轻视任何的不完美。


为了抵御这些感受,我们放任那个指责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来攻击我们,并且厌恶着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被告知要“爱自己”

却陷入更深的厌恶中

如果你也因为讨厌自己而感到痛苦,并且希望摆脱现状,或许你已经听腻了这样的建议:


“别再和自己说贬低自己的话”

“用肯定自己的话语替代自我批评”……

还有那句随处可见的“你要爱你自己啊”。

自我厌恶者内心挣扎着: “我就是讨厌我自己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甚至因为被告知应该爱自己,而更加讨厌这个“讨厌自己的自己”了。


Cheri Huber在一本叫《不是你的错:超越自我憎恨》的书里写道: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个人,像你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你,你早就离开Ta了。”

可事情的难处就在这里。自我厌恶的人无法喜欢自己,也就难以善待自己; “讨厌的人”和“对自己不好的人”是同一个人,都是自己,都无法摆脱。

但自我厌恶的状态并不是完全无解的。

  • 无法立刻喜欢自己,也没关系

既然无法喜欢自己、爱自己,那么不如先不要着急去改变现状。讨厌自己的感觉很痛苦,但逼着自己立刻从自我厌恶到“爱自己”可能会适得其反。

也许你能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到:现在的你不太喜欢自己、讨厌自己,这样是可以的。

  • 对自己的讨厌,偶尔也可以动摇一下


你也许十分坚信对于自身的看法:“我就是个loser”、“我一无是处”、“都是我的错”。

不妨问问自己: 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


有没有可能,别人在说“你很可爱啊”、“你真的没有那么糟”的时候,可能是看到了看到了你很可爱但你自己却没发现的那部分呢?


自我厌恶是我们对自己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 用肯定自己的话语替代自我批评 ”这类方法,虽然看起来很有根治的效果,但其实就像是在让你一拳把一座大山砸碎一样,很难办到。


时不时在你讨厌自己的时候,问一句: 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


每次一点点、一点点地摇晃一下自我厌恶的信念,这样所带来的改变可能没那么快,但它却更加可行。

  • 求助于心理咨询

自我厌恶是较为深刻的感受,往往与个人的经历有密切的关联。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接纳当前这个讨厌自己的你,在安全的环境中,与你探讨这份自我厌恶为你带来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筛选了6位擅长处理 自我厌恶 的咨询师,如果你或是你身边的朋友需要帮助,可以在 阅读原文 中找到他们。


也许这一生都难以喜欢自己,都要和这个很讨厌的自己相处下去。

但愿冤家也能有和解的时刻,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参考文献:

Burgo, J. (2013, April 20). Self-Loathing. After Psychotherapy | Online Counseling with Joseph Burgo, PhD. Retrieved June 15, 2017.

Higgins, E. T. (1987). 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 Psychological Review, 94, 319–340.

Mead, G. H., & Morris, C. W. (1955). 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简单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media@jiandanxinli.com


希望这里,是你的一个新的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